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洁 《中国家禽》2006,28(8):25-27
肉种鸡的饲喂技术是根据肉种鸡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需要而决定的,结合肉种鸡的限饲,贯穿肉种鸡饲养的全程,对提高种蛋合格率,减少肉种鸡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饲料消耗,全面提高种鸡饲养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肉种鸡品种生产性能每提高一步,或者说品种每更新换代一次,其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也就更新完善一次。现将现代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有一定新意、技术变化较快较大、易被忽视的几项饲喂技术介绍如下,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合格种蛋产蛋率是衡量蛋种鸡养殖企业饲养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生产指标之一,其受两个指标共同影响,一是种鸡产蛋率,二为种蛋合格率,二者乘积即为合格种蛋产蛋率。产蛋率由鸡的品种、饲料营养水平、疾病防控措施、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条件等主要因素决定;而种蛋合格率除受品种与日龄、疾病、应激、营养因素影响外,还与种蛋收集与运输环节相关,为了获得较高的合格种蛋产蛋率指标,提高蛋种鸡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在保障鸡群健康,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鸡群的种蛋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合格种蛋产蛋率是衡量蛋种鸡养殖企业饲养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生产指标之一。其受两个指标共同影响,一是种鸡产蛋率,二为种蛋合格率,二者乘积即为合格种蛋产蛋率。产蛋率由鸡的品种、饲料营养水平、疾病防控措施、饲养管理技术、环境条件等主要因素决定;而种蛋合格率除受品种与日龄、疾病、应激、营养因素影响外,还与种蛋收集与运输环节相关。为了获得较高的合格种蛋产蛋率指标,提高蛋种鸡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在保障鸡群健康,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鸡群的种蛋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肉种鸡饲喂是依据肉种鸡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而制定的,饲喂的基本理论是将有限的饲料量(限饲)以一定的形式均匀地分配给群体内所有鸡只,使群体内所有的鸡只体重保持均匀一致,限饲贯穿于肉种鸡饲养的全过程,对提高种蛋合格率,减少死淘率,降低饲料浪费,增加种鸡饲养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饲喂不当会造成有些鸡只采食不足或有些鸡只采食过多,从而影响到鸡  相似文献   

5.
肉种鸡饲喂技术是根据肉种鸡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需要而决定的,结合肉种鸡的限饲,贯穿肉种鸡饲养的全程,对提高种蛋合格率,减少肉种鸡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种鸡饲养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肉种鸡品种生产性能每提高一步,或者说品种每更新换代一次,  相似文献   

6.
种蛋在入孵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以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及雏鸡有较高的成活率,种蛋要挑选大小适中,蛋形标准,蛋形指数72%~76%,无破裂、畸形,表面光滑的受精蛋。若破损率过高,大小不均匀,畸形、薄壳、砂壳蛋增多,将使合格种蛋数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不但直接影响孵化成绩,而且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种鸡饲养过程中,应认真分析造成种蛋合格率下降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提高。一、造成种蛋不合格的常见原因1.疾病的影响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减蛋综合征等疾病,不但可以使…  相似文献   

7.
过去,通过育种专家的辛勤劳作,使得肉种鸡无论在增重,还是在产蛋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生产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鸡群有好的产蛋率,却没有较好的合格率.影响种蛋合格率的因素很多,有疾病、营养及管理等因素,但因管理不当造成种蛋过脏而被淘汰,在生产上损失是很大的。因此,本文围绕如何提高种蛋的合格率,阐明肉种鸡场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一个饲养1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场,种蛋受精率如提高5个百分点,年受精蛋增加6万个以上,年经济效益可增加10万元以上,因此提高种蛋受精率,是肉种鸡生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中,如果对育雏育成期和开产期问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常常会看到肉种鸡开产后种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不高。这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种公鸡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但事实上,公鸡和母鸡对鸡群种蛋受精率的高低都有相互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从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公鸡饲喂要求、光照计划、公母比例、公鸡体重与体况、疾病控制和合理用药等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肉种鸡产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体重的控制由于AA肉种鸡生长速度很快,如果任其自由采食而不加以限制,肉种鸡将会沉积较多脂肪,使其体重过大,这不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还会引起肉种鸡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的多重下降,死亡率、淘汰率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必须对肉种鸡实行限制饲养,来适当控制其体重。1.限制饲养方式。限制饲养主要有限量、限质和限时3种方式,其中以每日限饲、限量不限质为最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了27~48周龄罗斯308父母代肉种鸡在不同饲养模式下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与笼养模式相比,平养模式下公鸡耗料量显著升高(P0.05),公鸡体重(P0.01)、母鸡体重(P0.05)及公鸡死淘率(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平养种鸡种蛋合格率极显著高于笼养种鸡(P0.01),每套种鸡提供的雏鸡数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平养模式下饲养种鸡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笼养模式。试验表明平养模式更适合饲养肉种鸡。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种鸡饲养方式大多是网上平养或地面散养,依靠本交来生产种蛋,这种饲养方式,公鸡饲养数量多,特别是肉种鸡饲养,公母比例需保持1:8~1:10比例,严重地影响了种鸡场的经济效益。种鸡散养不便防疫,种蛋卫生难以保障,容易导致鸡白痢、马立克氏等传染病的垂直传播,给养鸡业带来  相似文献   

13.
<正>香坊实验农场种鸡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父母代肉用种鸡场之一,该场在成活率、产蛋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合格率、种鸡均匀度、种蛋均匀度上在省内甚至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多年来,香坊实验农场摸索出了一整套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报道如下,以供参考。1饲养方式(全程笼养)育雏鸡笼:四层重叠,长125厘米,宽120厘米,高171厘米,每层高度为33.5厘米。饲养鸡数为90~120只,按鸡笼使用面积计算,平均每平方米饲养  相似文献   

14.
逆季鸡是指种鸡在开放鸡舍或有窗鸡舍育成,并在自然目照时间递减期间达到性成熟。一般是指20月份孵化的种鸡。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肉种鸡群容易晚产,孵化期离夏至越近,开产期越晚;有的晚产至29W才见蛋,产蛋高峰低,合格种蛋减少,给业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逆季肉种鸡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1几个生产指标的关系 在肉种鸡饲养管理中,入舍母鸡提供种蛋的数量及种蛋受精率高是肉种鸡饲养管理的最终目的。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的关键是入舍产蛋率,日均产蛋率的差距,产蛋期最终死淘率之间的关系。日均产蛋率是指每天产蛋总数除以当天人舍数。人舍产蛋率是指每天产蛋总数除以产蛋期最初人舍数。死淘率是指当天死淘数除以当天人舍数。累计死淘率是指累计死淘数除以期入舍初期鸡数。入舍母鸡产种蛋数是指期累计产种蛋数除以入舍母鸡数。  相似文献   

16.
提高种蛋合格率是提高生产种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饲养优秀的种鸡群更是如此。因此,必须了解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梁远东 《中国家禽》2007,29(13):33-34
种蛋受精率是肉种鸡生产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衡量肉种鸡繁殖力的一项技术指标.在笼养肉种鸡生产中不同肉种鸡场的种蛋受精率相差很明显,有的在96%以上,有的在86%以下,相差达10%.低受精率对种鸡生产的损失是很大的,如一个饲养10万套肉种鸡的鸡场,按照5%的相差计算,年受精蛋减少60万个以上,出壳雏鸡的经济损失不少于80万元.因此,加强肉种鸡的管理,提高肉种鸡的质量,获取高种蛋受精率,是优质鸡生产的重要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肉种鸡的饲养大都采取人工授精,提高种蛋受精率使肉种鸡全年入舍母鸡合格总受精蛋枚数大大的增加,从而提供更多的健雏数,增加经济效益。肉种鸡人工授精应用在笼养直接做人工  相似文献   

19.
由于肉用种鸡饲养成本高,所以,每枚种蛋所占成本也高。在生产中,如果种蛋的破损率过高,将直接影响到养鸡场的经济效益。为此,针对生产中导致种蛋破损多种因素,结合几年来对肉用种鸡笼养的实践,谈一下降低种蛋破损率的几点措施,供同行们商榷。 第一,日粮中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要达到标准。 1.在口粮中添加适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_3,可提高蛋壳强度。肉种鸡日粮中最佳含钙量为3.3%~3.6%。通过对比实验得知,对种鸡喂饲大颗粒的骨粒可比喂饲细末状骨粉的  相似文献   

20.
1限饲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周、公鸡从第5周开始,一直到66周淘汰均实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生长速度,使体重稳步增长、体重符合标准要求、鸡体重均匀度和体况均匀度高,在25周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并达到高产、稳产,保持较高的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提高入孵率、健雏率。争取每套种鸡生产健康雏140只以上,这样的鸡群证明限饲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