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霜辉 《中国猪业》2009,4(11):12-13
2006年至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了“猪高热病”。其来势之猛,损失之大,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下旬,吉林辉南某猪场暴发一起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发病猪高烧不退,4~6d内整个猪场发病率达到80%,病死率达到50%,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严莹芳 《动物保健》2014,(9X):62-63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6年9月农业部把此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俗称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综合防制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高热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与猪瘟、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四川凉山会东县小岔河乡2008年6月20日以来,生猪出现较大规模发病,全乡存栏生猪1 204头,发病848头,治愈595头,死亡146头(主要是仔猪).从发病到治愈历时45天,确诊为猪混感高热综合症.  相似文献   

9.
最近2周猪价猛涨,但养猪人还是乐不起来,心存忧虑,担心“猪无名高热病”没法治,怕死猪。如何应对此问题?以下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同仁参考。1“猪无名高热病”并不存在,炒作害处甚大自2006年夏季以来各种媒体大量报道“猪无名高热病”,说是从南方局部地区迅速传播到全国大部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5月开始,我国华南地区的不少猪场,暴发了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猪高热病”。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并逐渐扩散且蔓延至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病”、“高热综合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该病来势凶猛,传播快,病症复杂、防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6年9月农业部把此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俗称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13.
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育肥猪、保育猪和部分母猪。病猪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易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  相似文献   

14.
对2006~2009年河北省“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副猪嗜血杆菌(HPS)、胸膜肺炎放线茵(APP)、链球菌(S.S)、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Sal.)和巴氏杆菌(Pro)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52%、30.27%、11.26%、6.13%、3.10%、2.58%、1.46%、1.11%、1.08%和0.10%。其中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KP.SV)和经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PV.P.SV)总检出率分别为60.92%和3.60%。HP—PRIKSV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比较普遍,感染以二重感染、三重感染为主。总之,河北省“猪高热病”的主要致病病原是HP-PRRSV,并多与PCV-2、PRV、CSFV、HPS、APP、E.cold、S.S和Sal.、Pm等病原体中的-种或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种“综合症候群”型疫病。  相似文献   

15.
任启利 《当代畜牧》2014,(23):50-51
自2006年以来,每年的夏秋、秋冬交替的季节猪发生所谓的“高热病”,从临床症状、解剖及实验室诊断来看,所谓的“高热病”是猪流感、猪瘟、伪狂犬、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一类热性传染病的总称,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高热病在母猪、中大猪、断奶仔猪都有发生,除仔猪外,基本都表现呼吸困难、结膜潮红、流眼屎、粘膜肿胀(口唇青紫、肛门水肿等)、衰竭、走路摇摆,该病死亡率很高。笔者从这几年高热病的诊治情况来看,高热病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16.
<正>"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到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猪主要表现发热、呼吸困难、繁殖障碍和全身性出血斑点。该病各个季节、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生,但主要为夏季保育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发病率在50%以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上旬,汉川市中洲农场有3户养猪大户发生了猪病,3户养猪户存栏生猪360头,因1户7月底从河南正阳购买仔猪81头,引起猪群全部发病,发病急,传播快,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不退、皮肤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经兽医技术人员诊断为“猪无名高热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其防治策略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中旬,江苏省扬中市某猪场暴发一起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病猪高烧不退,4-5d内整个猪场发病率达到75%,病死率达到60%,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把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且提出各地防控猪病的指导意见。那么,规模化养猪场如何从自身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以来,宝应地区猪群中每年夏季都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减食、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本地区的生猪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是一种以蓝耳病等为主、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生猪疫病,通称为夏季“猪高热病”,经过两年的调查和探索,我们在2006年采取了综合性防制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