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实验室内的凹玻片测试结果表明:接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后,使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接种5天后的孵化率比对照降低一半,接种11天后卵寄生率达58.20%;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40平方米1.5公斤、3.0公斤用量下,当季对花生北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率达62.09%。53.99%;相同用量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卵寄生率分别为18.72%—63.08%、22.92—32.76%,后期卵寄生率分别为19.42%,21.13%,防治效果分别为5.13%—22.45%,23.04%—25.50%,说明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种、花生北方根结线虫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和河南等省(区)主产区调查和鉴定,红麻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号和2号小种,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2号小种。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其在湖南沅江麻田一年可完成四代。它们都不为害棉花、小麦、花生、芝麻、苎麻、高粱和玉米。幼虫主要分布在0~40厘米土层内。0~10厘米土层内幼虫数的波动在红麻生长季节有4个高峰,收获后还出现一个高峰。病原线虫以幼虫和卵主要在病残中越冬,清除病残可压低初次侵染。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和增产。重病田用D—D混剂,涕灭威或棉虫灵处理土壤效果良好。文中对抗线虫育种工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红麻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是红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发生已久,为害普遍。国内外的文献中曾见过一些病原线虫种的报道,但这些报道中很少有涉及寄主和红麻根结线虫相互作用的内容。我们于1983-1986年对我国红麻上的根结线虫小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接种情况下,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研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汕优63杂交稻幼苗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结果表明:在26℃大量群体接种情况下,2龄线虫在接种后4~6 h内侵入根系,主要侵入时间为接种后24~48 h;2龄幼虫侵入部位为根尖分生区或伸长区,侵入后虫体迁移方向与根纵中轴平行,在皮层薄壁细胞间迁移,最终聚集于根冠最内侧的分生区,直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2龄幼虫才侵入维管束内取食;根冠内侧分生区至伸长区的2龄幼虫呈侵染态线状至长颈瓶状逐渐发育膨大过程,其发育快慢可能与2龄幼虫开始定殖并侵入维管来取食时间先后有紧密关系;2龄幼虫可直接在根内孵化,并迁移至发育中的侧根,或迁移到新根根冠内侧分生区处,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进行再侵染;拟禾科根结线虫最短生活史在26℃下为22 d,在26~37℃环境温度下为18 d,其侵染具有群体优势特性。  相似文献   

7.
红麻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是红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发生已久,为害普遍。国内外的文献中曾见过一些病原线虫种的报道,但这些报道中很少有涉及寄主和红麻根结线虫相互作用的内容。我们于1983~1986年对我国红麻上的根结线虫小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但在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易感染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现将国内外红麻根结线虫病发生及其防治试验研究概况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姚学坤  喻盛甫 《茶叶》1993,19(4):20-22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滇南茶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苗圃及茶园的建设与发展,经我场的土壤分析,每100克病土中2龄根结线虫含量有时高达3000条以上,为害最重的地块,茶苗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在旱季甚至全部死亡。思茅是茶苗根结线虫病为害较重的地区,过去每年都有茶苗受害而死亡,以致茶园投产推迟,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为此,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此病作一些调查与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0.
拟青霉属虫生真菌的研究应用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美君 《中国茶叶》2001,23(3):32-33
拟青霉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这类真菌的一些种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一些种类的代谢产物除了有杀虫活性外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还有的种类为虫草的无性阶段,具有药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我国拟青霉属虫生真菌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它在茶园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戎文治  还进 《中国麻作》1983,(4):16-18,29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多次采样鉴定,安徽怀远县红麻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1号小种和2号小种,未发现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普遍存在的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新发现木薯和甘蔗是对红麻上根结线虫免疫的作物,以其和红麻轮作,有很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筛选出了辛拌磷和托福灵两种新型农药,前者优于广泛施用的杀线虫剂涕灭威,后者对红麻炭疽病防效明显,保苗效果突出。Bt乳剂是对小造桥虫有效的生防制剂。文中对组建红麻病虫害综防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粉虱拟青霉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虱拟青霉(Paecilomyces aleurocanthus)是从茶园中罹病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虫尸上分离获得的一种新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为一新种。目前,有多种拟青霉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有的种类如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us)等已开始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虫。经对粉虱拟青霉的研究表明,该菌分布广泛,在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各省茶园中均有发现,对黑刺粉虱、椰圆蚧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了探…  相似文献   

14.
红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次采样鉴定,安徽怀远县红麻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和2号小种,未发现长江流域和华南 南麻区普遍存在的爪哇根结线虫,新发现木薯和甘蔗是对红麻上根结线虫免疫的作物,以其和红麻轮作,有很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筛选出了辛拌磷和托福灵两种新型农药,前者优于广泛施用的杀线虫剂涕灭威,后者对红麻炭疽病防效明显,保苗效果突出,Bt乳剂是对小造桥虫有效的生防制剂。文中对组建红麻病虫害综防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综述基因工程在植物根结线虫防治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基因工程获得抗虫植物,实现对根结线虫防治的策略:植物抗体策略,蛋白酶抑制剂策略,抗线虫取食位点策略,抗虫基因的克隆以及RNAi技术的利用等。展望了抗虫基因的克隆和RNAi技术在根结线虫防治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药剂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和40%毒死蜱乳油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处理后15天基质线虫防治效果达到99.67%,处理后45天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仍达到95.7%。使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灌根防治根结线虫时对榕树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但在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易感染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现将国内外红麻根结线虫病发生及其防治试验研究概况整理记述如下。 1927年,Hartly首先发现西爪哇地区有根结线虫为害红麻。此后,世界各产麻国对根结线虫病作了报道。在我国,张锦泉和来元直在1951年报道了我国浙江红麻根结线虫的为害情况。本世纪七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蓖麻叶水提取液对花生根结线虫防治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蓖麻叶水提取液对花生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和卵的孵化均有明显防治作用。蓖麻叶水提取液浓度为100g/L处理48h,花生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为81.25%,致死中浓度(LD50)为25.96g/L。蓖麻叶水提取液25g/L时处理10d对卵孵化抑制率达59.86%。  相似文献   

19.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是一种能引起花生重大损失的病原物。据估计,得克萨斯州26%的花生田有花生根结线虫,该线虫也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目前还没有培育出高抗花生根结线虫的栽培品种,但已在花生属的不同种中鉴定出抗线性。Nelson等报道,许多花生野生种抗花生根结线虫,此外,他们发现了两个种间杂种抗这种线虫。抗性杂种之一T P—129是杂交组合[A.bat-izocoi×(A.cardenasiiGK P—10017×A.chacoensisGK P—10602)]4x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