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久长镇基本情况 久长镇属贵阳市修文县,位于贵阳市中北部和修文县的北部,地处东经106°41′36″、北纬26°56′05″,土地面积116.3km2,平均海拔1 35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喀斯特次生林不同树种绿色度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次生林通量观测站内的喀斯特次生林为例,在连续干旱背景下分别对其中8种常见植物的绿色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灌木植物和常绿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高,藤本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低.常见植物...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场机械化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山  张佩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2):132-134
针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草场建设发展现状,从草场地面处理、牧草收获及加工、草种加工等几方面的机具配套进行论述和探讨,提出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零星小草场(1.34~33.34 hm2)机械化作业发展模式,为贵州省喀斯特山地条件下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农机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营养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相关测定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18个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野生榛子皮厚、出仁率低,但榛仁中能量、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灰分、脂肪等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VA、VE较丰富,为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及后期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科学布局提供决策论据,采取实地调查法和人均用地指标法等,以贵州省金沙县为实例,对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沙县城镇用地需求缺口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325.34hm2和305.53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3 292.05hm2和3 306.73hm2,实现数量上的挂钩可行。2)通过对需求预测及结合规划指标的研究,确定城关、西洛、岩孔、安底等乡镇为重点需求区域。3)对26个乡镇按挂钩潜力面积的多少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确定西洛、岩孔、城关等乡镇为重点供给区域。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喀斯特山区特点对喀斯特山区挂钩规划项目区布局的确定、挂钩模式的选择、实施管理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力阳  苏维词  丁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8-2389,2391
通过论述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喀斯特山区农村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聚落景观旅游农业模式,并比较了3种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因子.结果表明,在3种模式中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兼顾社会、环境、经济3方面的效益,并且其是可将三者结合最紧密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对改善喀斯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以贵州遵义县尚嵇镇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具体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农田道路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农田林网与沃土工程设计,并对该工程设计从农田建设、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四方面进行了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改变较大,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道路通达度也大幅提高,坑塘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完善,田、水、路、林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效果,提升土地利用、城镇建设与优化用地水平,通过土地经济密度计算分析土地经济密度动态变化趋势,并借助地理信息技术(ArcGIS)分析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贵州各州市土地经济密度呈增长趋势,增速较快的为黔西南州;在空间分布上,时空差异显著,整体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城市之间土地经济密度协同发展仍是未来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土壤C、N、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和土壤C、N、S含量特征、垂直变化特征以及植物与土壤C、N、S之间、植物-土壤间C、N、S 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植物C、N、S平均含量分别为45.13%、2.02%、0.61%,C、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S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植物种C、N、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上植物C、N、S含量差异不显著;石灰土C、N、S含量均高于黄壤C、N、S含量,但两者的C、N、S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植物C、N、S随海拔的变化不明显,而土壤C、N、S均明显地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植物C、N、S之间、垂直变化上植物与土壤之间C、N、S的相关关系基本不显著,而土壤C、N、S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贵州岩溶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农业水土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该地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该地区农业水土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7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石漠化率和植被盖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封育林5种模式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纯林模式落叶树种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混交林模式中季节性石漠化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对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解喀斯特贫困山区农地流转情况,找到一条适合该地区农地流转的途径,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的方式,着重对喀斯特贫困山区当前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滇西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化土壤的恢复是目前生态重建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岩溶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云南西部岩溶地区洱源县炼铁山区土壤退化现状和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已引起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不论是次生林或人工林,还是坡耕地、果园和桉树林,与人为干扰较小的阔叶林相比,都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坡耕地和桉树林的退化尤为严重.在分析云南西部岩溶山区土壤退化状况及退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婕  苏维词  张凤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8-4770
阐述贵州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子,探讨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喀斯特地区耕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选择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石漠化等级、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灌溉条件、降水量和海拔等指标为参评因子,采用GIS与加权指数法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的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度适宜耕地283.55hm2,占耕地面积的24.60%;边际适宜耕地和不适宜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07%。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多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坡度大,土层薄,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重。  相似文献   

17.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大,旱涝灾害频繁,植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草场改良为主畜牧业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六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