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秆锈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间对来自我国小麦主要生产种植区15个省份的18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与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114份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62.64%,其中来自东北春麦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的品种(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强,部分地区材料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差,甚至江苏省的13份品种(系)对秆锈病全部感病,这表明虽然我国当前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感病品种,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田间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3931份中间材料、163份品种(系)20份区试新品系进行了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筛选出683份抗病中间材料、32份抗病品种(系)4份区试品系,说明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比较大的品种和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亲本中抗源比较丰富。初步研究了梭条花叶病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和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小麦发生病害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一般发生降低或减少,产量损失10%-30%;抗病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属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对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235个品种(系)进行了小麦成熟期的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比国外品种较差。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简称"粗霉素")处理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小麦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抗性品种(系)间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系)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抗病品种(系)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抗病品种(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因此,测定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的抑制作用,可以简便、直观地鉴别小麦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6.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和抗性基因,本研究分别以苏麦3号、扬麦158、扬麦15和安农8455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连续2年对来自江苏的59份小麦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 Fhb1 Fhb2 Fhb4 Fhb5 QFhs.crc-2DL 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并对赤霉病表现为稳定中抗及以上水平品种(系)的千粒重、株高、穗粒数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9份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9份在两个年度均表现为中抗。分子标记检测发现,9份小麦品种(系)仅携带 Fhb1 ,平均病小穗率为22.21%;10份小麦品种(系)仅携带 QFhs.crc-2DL ,平均病小穗率为27.82%;携带 Fhb2 Fhb4 Fhb5 基因的品种(系)较少。镇麦12号、宁麦1529、宁麦27、镇麦13322、宁麦17110、镇麦13、宁麦17108和宁麦17396的赤霉病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均较好,可以作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区试的137份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水平,以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株、小麦白粉菌混合菌株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对区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37份区试材料中,有2份材料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分别为西农238和西农928;6份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4.4%;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含免疫/近免疫)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4.3%、2.9%和0.7%,中抗品种分别占35.0%、4.4%、33.6%,中感品种分别占21.9% 、8.0% 、30.7%,高感品种分别占8.6%、84.7%、35.0%。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整体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小麦抗全蚀病育种进程,利用菌饼接菌法,检测并分析了46个小麦品种(系)在温室条件下对全蚀病的抗性及其与根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46个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烟农23和良星66对全蚀病表现免疫,西藏半野生小麦、川农17和3份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表现高抗。小麦根部的根长、分叉数、根尖数与小麦全蚀病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438、0.521和0.896;小麦根平均直径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说明根系越小的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为拓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资源库,收集江苏省淮南和淮北麦区共69份小麦品种(系),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同时测定籽粒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并利用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5的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对供试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淮北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发病程度明显高于淮南麦区品种(系);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中DON毒素含量与病情指数、病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携带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和籽粒DON含量大都有所降低,其中扬大617可能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Fhb1+Fhb2+Fhb5),其病穗率、病情指数及籽粒中DON含量均较低,可作为新的赤霉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小麦品种进行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是培育抗虫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实行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本文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小麦品种进行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的大田自然感虫鉴定法、虫圃人工接虫鉴定法、室内鉴定法、数学模型鉴定法,以及目前抗性鉴定所应用的等级评价标准和已取得的抗性鉴定结果;详细介绍了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的形态抗虫机制、避虫机制以及生化抗虫机制中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与品种抗虫性的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抗性品种以其独特的穗形特征及避害性来阻止其产卵或取食,或通过产生有毒的次生物质或营养上的欠缺使其取食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本文还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小麦对花后高温的生理响应,以黄淮海地区的1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分析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并比较品种灌浆后期抗高温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处理7d后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田间自然生长小麦(对照),而MDA含量则低于对照;高温处理15d后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则下降。高温处理后各品种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豫麦49-198和郑麦366产量显著降低。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麦19灌浆期耐热性均较高;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籽粒千粒重3项指标可作为小麦耐热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参数等聚集指标及Iwao的x*x回归法和Taylor 幂函数法,综合分析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在田块间差异很大,且危害程度与春季的幼虫越冬基数无关;在麦穗不同部位,总体趋势是上、中部受害程度大于下部,但不同田块之间有差异。以麦穗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以麦穗不同部位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也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幼虫的聚集成因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木麻黄小枝内含物与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明确其抗性机理,对抗虫品系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中抗品系平潭2、惠1、龙7-18,感虫品系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10个木麻黄品系的黄酮、单宁、总酚、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6种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木麻黄小枝内次生物质黄酮、单宁、总酚在抗性品系中含量较高,在感虫品系中含量较低;而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却在感虫品系中较高,在抗虫品系中较低;多糖含量则无明显规律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抗虫等级、平均化蛹率和平均蛹重均与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关联系数较大,均大于或接近0.500 0。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小麦抗低温倒春寒的生理机制,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潍麦8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低温(1℃、-2℃)对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当天,1℃低温下,4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SOD活性除济麦22外均提高;-2℃低温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更明显,SOD活性除临麦4号外均降低,各品种MDA含量均显著减少。低温处理第3d和第6d,低温最初诱导产生的脯氨酸逐渐减少,MDA含量大幅降低,其余指标均增加。经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抗寒性相近,穗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Wheat bran is the main by-product during wheat flour processing. Although wheat bran is rich in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t is not widely utilized in its natural state. To improve the antioxidant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wheat bran, a dominant strain, Enterococcus faecalis M2, was screened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isolated from various foods. Following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the soluble dietary fiber content of wheat bran nearly quadrupled compared to the raw material. Total proportion of phenols, flavonoids, alkylresorcinols, along with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articularly the ferulic acid content increased by 5.5 times. Additionally,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increased with degradation of wheat bran protein, whereas the level of anti-nutrient phytic acid de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bi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wheat bran, which further enhance the health benefit and utilization of bran.  相似文献   

17.
部分美国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抗性的优质小麦资源,对通过前期抗病性和品质鉴定筛选出的7份优质美国冬小麦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7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和胞间CO2浓度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itch、TVT0PL-9和对照西农509为高耐盐品种;NE09L-47、NE09L-60-2和TVT09L-1为耐盐品种;NE09L-12和TVT09L-16为中耐盐品种;对照中国春为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8.
磷钾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低温胁迫下磷钾元素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机理,对不同磷钾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和分析了相对电导度、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磷素和钾素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组织的相对电导度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SOD酶活性;其中多数指标的磷钾配合处理效果更好.说明磷钾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强低温下小麦幼苗的抗寒性,减缓低温对小麦幼苗的胁迫伤害,尤其是磷钾的配合施用对增强小麦幼苗的抗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小麦品种807为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6-BA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 HgCl2处理后,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6-BA能够提高Hg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的POD、SOD活性和AsA、GSH含量,降低脱氢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的AsA/DHA和GSH/GSSG比值,从而缓解Hg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叶面喷施10mg·L-1 6-BA对缓解小麦幼苗Hg2+胁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在小麦超高产试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籽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对照相比,灌水可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的代谢活性,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在2009-2010年度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91.7 mm的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的灌水处理(T5)灌浆期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转移和转化最完全,同时其产量也最高,达到超高产水平(9 923.58 kg.hm-2),与其他灌水处理差异显著。在T5处理基础上继续增加灌水量的T7和T8处理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代谢活性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和水分利用率下降显著,最终导致小麦减产。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