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叶片中有机酸和糖与抗黑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6年对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与抗黑痘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抗黑痘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葡萄黑痘病(Spheceloma ampelinum deBarg)是为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不抗黑痘病,而对黑痘病的抗性与叶片中的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关,从而将其作为指标对许多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筛选,淘汰感病品种,扩大抗病品种栽培。现代育种实践证明,抗病的基因大多蕴藏在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引进野生种质是解决抗性基因贫乏的关键措施。我国拥有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如何加速研究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葡萄野生资源,并在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野生葡萄的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与黑痘病的关系,试图为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杂种苗的预选提供简便、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分析各野生种果皮花色苷的组分,对中国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玫瑰香’‘普列文玫瑰’‘赤霞珠’和‘黑比诺’等4个欧亚种品种为对照,以刺葡萄、桑叶葡萄、蘡薁、山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和1个分类地位未知的野生葡萄等中国野生葡萄为材料,利用14个花色苷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分析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欧亚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以单糖花色苷为主,而除腺枝葡萄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多以双糖花色苷为主;欧亚种葡萄果皮花色苷以二甲基花翠素(Mv)类花色苷为主,花葵素(Pg)类花色苷含量较少,而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含有较多Pg类花色苷;除刺葡萄个别株系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欧亚种;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间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与欧亚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野生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可为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踏查和异地种植保存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观察记载了贵州葡萄属野生种的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总结出了鉴定贵州葡萄属植物的分类检索表。近5a的调查研究表明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共有11种3变种,其中绿毛腺枝葡萄为新变种,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变叶葡萄为贵州新纪录种,锈毛刺葡萄为贵州新纪录变种。不同地区野生葡萄分布种类及密度差异较大,以黔东南州分布的野生葡萄种类最多,毛葡萄分布的范围最广、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葡萄品种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研究葡萄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对葡萄的遗传育种和分类起源以及种质鉴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30个常见的葡萄栽培品种(系)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计数观察,目的在于为葡萄育种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系)部分取材于国家种质(太谷)葡萄品种资源圃,部分取自本所葡  相似文献   

5.
桃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同工酶是近代研究植物起源、分类、遗传变异和杂种优势的一种生理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遗传育种工作中.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桃树品种;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同一品种相同器官和同一器官不同部位以及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酶谱差异性”.如果能把这种酶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葡萄种间杂交浆果颜色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桑叶葡萄(Vitis vificifolia Burge)即董氏葡萄(Vitis Thunbergii Sieb et Zuce)等野生种与栽培品种杂交第一代、第二代的57个组合,1988株浆果颜色的遗传表现表明:它们的杂交一代均呈黑色,很少分离。第二代分离显著。以杂交一代黑色株系与绿果的米勒·图高重交,它们的绿果后代均达50%;与紫果玫瑰香回交,多分离出约20%的绿果植株。桑叶葡萄组合杂交一代与巴立斯坦、白根地、伊丽莎白等绿果品种重交,有40%—50%的绿果后代。贝特组合二代的绿果株系与绿果品种杂交,后代全为绿果植株。不同种组合之间的复合杂交,后代分离显著。  相似文献   

7.
梨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研究又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陈瑞阳等利用去壁、低渗新方法对我国梨属植物中的6个野生种和5个栽培种的16个品种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获得较好的效果。搞清梨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组型和分带的研究,将能为梨属植物的分类和育种研究打下基础。今年4月底至5月中,我们采用以上方法,对梨属植物9个种中的野生种、半野生和栽培品种及杂交后代共计103个种质材料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Rupr)为原产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生果树,抗寒性极强,是葡萄抗寒、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其浆果是优良的酿酒原料,酿酒已有近80年的历史,其酿酒品质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9.
甘蓝近缘野生种又称野生甘蓝,与栽培甘蓝携带相同的C基因组(2n=18,CC),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抗逆性。野生甘蓝的挖掘与利用对于栽培甘蓝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就野生甘蓝的种类、分布、与栽培甘蓝的关系及优良性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砧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以河岸580(Vitis riparia)作母本、SO4(Vitis berlandieri×Vitis riparia)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葡萄砧木品种,高抗葡萄根瘤蚜、根结线虫,耐盐碱;与葡萄品种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产条量高。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初,随着欧洲移民涌入新大陆,即今天美国的东北部地区,欧亚种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也传到了美国.但这一地区冬季寒冷,病虫害严重,欧亚种葡萄的栽培虽几经努力,但都失败了.于是,葡萄爱好者和育种家便利用当地的野生种如美洲葡萄、河岸葡萄、沙地葡萄等为亲本,通过实生选种或种间杂交,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开始了美国葡萄抗寒育种的历史.19世纪上半叶,美国选育出了一批葡萄品种如伊沙贝拉(1818)、卡托巴(1823)、康可(1849)等.以葡萄抗性育种为主要目标的美国早期葡萄育种家Rogers E. S.(1826~1899)利用抗寒、抗病性强,果粒大的美洲葡萄与欧亚种黑汉、白沙斯拉杂交,获得了一批欧美葡萄杂交品种.1876年Munson T.用德克萨斯州葡萄野生种与欧洲葡萄杂交,获得近百个品种.20世纪以后以纽约州农业试验站和阿肯色州立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东部各州的农业科研单位,在葡萄抗寒育种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种毛葡萄光合特性的研究3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林  李文武 《园艺学报》1994,21(1):31-34
毛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值明显高于山葡萄、宝石、白玉霓,且无栽培品种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毛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与其它野生种葡萄和栽培品种比较也表现出较高水平。在进行CO2饱和点和补偿点测定时,毛葡萄比较栽培品种白玉霓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因此,毛葡萄是葡萄光光合效率育种的优良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9个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在藤稔葡萄夏芽成花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分析。所研究的基因包括: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AP2)和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1(VvSOC1)、Vitis vinifera APETALA1(VvAP1)以及Vitis vinifera LEAFY(VvLFY)。结果表明,经摘心处理的夏芽能够进行花芽分化及花芽形成,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夏芽未形成花芽;9个基因在处理与对照夏芽及发育枝茎尖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处理样品中的表达与拟南芥中同源基因的表达基本相符。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葡萄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相关基因在转基因中的利用以及其表达的合理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种毛葡萄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毛葡萄(VitisquinquangularisRehd)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值明显高于山葡萄、宝石、白玉霓,且无栽培品种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毛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与其它野生种葡萄和栽培品种比较也表现出较高水平。在进行CO2饱和点和补偿点测定时,毛葡萄也较栽培品种白玉霓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因此,毛葡萄是葡萄高光合效率育种的优良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根系接种鉴定法对12份中国野生葡萄、4份砧木品种、2份栽培品种和1份葡萄属近缘植物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仅有燕山葡萄与砧木品种沙地葡萄、SO4、5BB相同,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高抗,接种后葡萄根瘤蚜迅速死亡或停滞在1、2龄幼虫阶段;复叶葡萄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低抗,接种28 d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为6.5粒,种群增殖倍数为1.1;而其他中国野生葡萄与栽培品种赤霞珠、巨峰相同,对葡萄根瘤蚜均表现为易感,并且刺葡萄、葛藟、华东葡萄万县株系、华东葡萄福建株系更容易感染葡萄根瘤蚜,在接种28 d时总产卵量均超过293粒,平均单雌产卵量在15.0粒以上,种群增殖超过15.8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不抗葡萄根瘤蚜,但不同种类之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燕山葡萄表现为高抗,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育种中应重视使用原产美国的野生种和燕山葡萄。  相似文献   

18.
<正>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ex)是葡萄科葡萄属的一个野生种,起源于我国,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华东、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此种葡萄作为栽培品种的报道。但据我们调查,发现江西玉山栽培的葡萄80%是刺葡萄驯化栽培而成的无性系后代,其原产地和栽培较集中地方为玉山县横街乡塘尾村,故定名为塘尾葡萄。全村共有此类葡萄256株,年产葡萄3万余斤。目前该葡萄在玉山县已发展到2000余株,年产量达9万余斤,除当地销售外,还运销上饶等地。由于刺葡萄无性系后代群体具有遗传性状上的稳定性和相对一致性,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河南境内桑叶葡萄种内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省境内桑叶葡萄(Vitis ficifolia Bge.)的形态变异水平、遗传变异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新梢、幼叶和成龄叶的17个性状中有10个性状在居群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54.7%,表明形态变异较丰富。SSR分析检测到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4个,多态位点比率(PPB)为92.75%,表明桑叶葡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分别为24.05%、11.83%)。  相似文献   

20.
桑叶葡萄(Vitis ficifolia)是中国重要的葡萄属野生资源。以桑叶葡萄'九里沟桑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完成了其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组装了其叶绿体基因组。注释结果表明,桑叶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0 751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其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IR)和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 SSC)的长度分别为88 971、26 355和19 070 bp。注释共得到133个基因,包含88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在桑叶葡萄中共搜索到84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重复基序个数分别为55、8、9、9和3个。用MEGA软件,通过邻接法对包括5个葡萄种类的32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叶葡萄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欧亚种'黑比诺'(V.vinifera'Pinot Noir')、夏葡萄(V.aestivalis)以及圆叶葡萄(V.rotundifoli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