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谈植物的水平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焕如 《植物保护》1990,16(1):40-41
  相似文献   

2.
关于植物的水平抗性(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历史 1963年,Van der plank总结了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抗性“丧失”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这一对概念,他注意到,含有来自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的主效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即R基因品种),虽然在新育成推广时表现免疫或高抗。然而大面积推广后不多几年就“丧失”了抗性,变为高度感病,反而不如过去的中度抗病的老品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植物的水平抗性(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79,5(3):34-38
五 关于鉴定方法 这里就鉴定方法、即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的区分、水平抗性程度的测定和测定水平抗性时如何排除垂直抗性的干扰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的区分; 一般试用着以下方法。 1.历史考查法:凡某品种在各地历年抗性表现稳定者,可能为水平抗性。对新育成的品种此法无能为力。 2.多点联合鉴定:在病菌易变的各常发区进行多点联合鉴定,连续数年或数季,凡抗性表现稳定者,可能为水平抗性。日本和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就稻瘟病进行了多点鉴定。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重视和加以研究,其一是必须作好田间设计,及病情数据的统计分析。由于水平抗性是一种数量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试用遗传学方法去区别水平抗病性,将平原50、陕西蚂蚱麦、农夫198和E23等品种,分别与高感品种燕大1817杂交.F1抗性表现接近于中亲值;F2单株抗病性呈连续分布。由此可见,这些品种的抗病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可能为水平抗病性.农大139和络夫林10号在本试验中,其抗病性为单基因遗传,符合其垂直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刘天鸿 《植物检疫》2000,14(4):249-249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连云港口岸出口的保鲜牛蒡在逐年增加,1998年全年出境5000多t,1999年1~10月份出口达6000多t,其主要产地为江苏徐州和山东临沂一带.  相似文献   

6.
裘维蕃 《植物保护》1963,1(1):30-32
关于大白菜的三大病害——软腐,霜霉,孤丁的防治问题,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基本研究及防治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难;也提出了不少问题。根据不同的角度,对防治的主导方面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任何看法都不能离开消灭或减少发病和增加生产这个基本原则。这里对一些  相似文献   

7.
谈农药的“植物健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的农药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杂草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的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些农药,在预防和杀灭昆虫、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同时,还具备促进植物生长、保鲜、抗逆等多种功能,国际上称之为"植物健康作用”。植物健康作用对农药行业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农药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个值得充分重视并利用的功能。现将农药登记试验及有关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农药植物健康作用情况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条件下,对9个无垂直抗性基因粳稻品种×8个日本标准稻瘟菌株组合测定了侵染几率(IP)、病斑型比例(PB)、病斑扩展速率(LR)和产孢能力(SPC)组分,并据此确定了品种与小种的适合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SPC的互作项外,其它组分及类型,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品种和小种主效应所占方差更大,从而证实了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水平抗性。某些品种在IP、PB及LR组分上反映了小种的专化作用,但因为不同品种在各组分上的抗性反应不同,因此,品种水平抗性的稳定性不能由组分的小种专化作用确定,而须由各组分组成的适合度的小种专化性确定。对品种X小种的适合度进行了互作的多重比较,未发现专化性互作,说明供试品种的水平抗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8个马铃薯品种与2个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合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对品种-小种寄生适合度中水平抗性与侵袭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初步研究结果可基本确定,在没有垂直抗性或垂直抗性被相应毒性基因克服了的组合中,品种水平抗性和小种侵袭力以乘积的方式构成寄生适合度。其关系可表示为:相对寄生适合度=品种水平抗性(以相对感病性表示)×小种侵袭力。  相似文献   

10.
再谈植保系统工程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佐锐 《植物保护》1990,16(2):49-51
  相似文献   

11.
也谈褐飞虱的再迁飞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少迁飞性昆虫都有再迁飞的习性,如蝗虫、粘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草地螟、枞色卷蛾等都是通过连续几夜的夜间飞行完成其迁飞过程的。它们在过境区降落栖息、补充营养,然后继续远行。但褐飞虱能否再迁飞还不清楚。梁佳学等根据上灯虫量与田间虫口分析,若干成虫迁入峰后并未出现相应的若虫高峰,推测这些迁入峰的大部分成虫又迁走了。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因为迁飞昆虫在过境区停留中转,每次再起飞时不同的风温条件都影响下次降落的落点,这就大大增加了异地预测的复杂性。本文就褐飞虱的  相似文献   

12.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63,1(2):87-87
本刊上期林传光先生提出关于植物病理学中的若干术语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对术语有一致的明确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讨论,提高理论水平,也有利于对生产技术的指导作用。这里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理想的术语,除  相似文献   

13.
14.
植物根系水力再分配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5):1411-1419
植物根系水力再分配(Hydraulic Redistribution,HR)指水分在根-土界面水势梯度的驱动下,经由植物根系在土壤不同部位之间的被动传输过程。它是植物根系为了适应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而形成的一种生理调节对策,不仅能够优化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开展水分限制环境下HR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干旱区植物生存的生态水文学机理及其调控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HR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及进展,分别从HR的发展历程、在生态水文中的作用、量的大小、普遍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利用数据挖掘在全球尺度上对HR定量化描述,发现HR主要发生在较干旱的乔木植物群落中。此外,HR占蒸腾比例介于3%~79%,平均值为32%;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土壤特性等方面重点讨论了HR的影响因素,发现干燥指数和土壤质地显著影响HR的量(P0.05)。最后,结合全球变化背景下HR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当前HR研究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其在生态水文效应中应重点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本研究为今后HR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选取高抗系齐31和凤白29(新),抗病系威风322和黄早4,中抗系获白,中感系黄204,感病系替423和罗31等八个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O小种)田间成株期水平抗性因素的观察研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无论在病斑的面积,单位病斑面积上的产孢量或发病始期的病斑数量来看,八个自交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可是每个因素与田间抗病程度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相关性。如果把三个因素乘积进行相关性测定,成株期抗病性与水平抗性三个因素乘积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r=0.85,P=0.01)。  相似文献   

17.
谈签发国内植物检疫证书中的补证问题李金甫(湖北省植物检疫站430070)植物检疫证书是植检机关对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检验的结果,是植检执法的一种法定形式,也是植检执法权威性的具体体现。对植物及其产品,先经检疫检验合格,后签发证书,然后进入流通,应是植检执...  相似文献   

18.
19.
抑制植物病原细菌的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辣椒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pv.carotovora)为供试菌,对4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漆树对辣椒青枯病菌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金秀清明茶;抑制柑橘溃疡病菌活性最高的植物有漆树和十大功劳;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没有筛选到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垫状卷柏、七叶一枝花、少花龙葵、水半夏和豆瓣菜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抗病激活剂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滞后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植物抗病激活剂的诱导除了可以引起植物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变化,导致木质素在细胞壁沉积,使植物形成物理防御机制外,经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的植株能导致内源水杨酸(SA)的累积、形成氧化激增,植物局部细胞程序化死亡而产生过敏反应(HR),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产生的抗病信号经内源信号传导物质SA、茉莉酸(JA)、乙烯(Et)和一氧化氮(NO)可传导到达整个植株,经过一系列抗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可引起寄主防御酶系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几丁质酶(chitinase)、过氧化物酶(POX)等以及抗病物质如木质素与植保素等的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P)的调控与表达.文中讨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概念和种类及其诱导抗病作用的主导机制,指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及使用和研究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