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恶露不尽是称母畜产后仍从子宫内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 ,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生化散加味治疗母畜产后恶露 1 9例(其中 :猪 3例、牛 1 5例、马 1例 ) ,治愈 1 6例 (其中 :猪 3例、牛 1 3例 ) ,治愈率达 84.2 %。故整理如下 ,供同行商榷。1 病理病因  相似文献   

2.
产后恶露不止是指胎儿分娩出生,七日之内宫腔内残留的浆水、瘀血和坏死的黏膜、黏液,仍未排除干净的胎盘,时常从阴户内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物,干后积垢在尾根上. 1 病因及病理 母畜体弱,缺乏运动,产育过多,胎儿过大,产时失血等都能损耗正气,气虚则收摄无力,子宫与血窦关闭不全,恶露淋漓不止.  相似文献   

3.
牛产后不食症是母畜产科临床常见病,笔者从1984年先后收治该病症31例,根据病因主次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气血双亏型、恶露不绝型、外感型及伤食型四型,进行分别施治。现将分型辨治情况报告如下,论理是否恰当,尚希同行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4.
陈发 《兽医导刊》2007,(1):30-30
恶露不尽是母畜产后,仍从子宫内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生化散加味治疗母畜产后恶露19例,治愈16例,治愈率达84.2%.故整理如下,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牛恶露不尽是产科常见病,指牛产后十天阴道仍流出黄脓汁或出血淋漓不断,迁延日久,会引起其他病变.临床上病因不同,症状有差异,可分为:气虚、血瘀和血热三型.近年来,笔者共收治各类恶露不尽症29例,治愈27例,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母牛分娩一周后,仍从阴户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称为恶露不尽。病因病理多因产前运动不足,饮喂失调,畜体素虚,加以产后元气亏耗,宫体未能复原,而致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或产后胎衣碎片滞留于胞宫内;人工助产或剥离胎衣时,  相似文献   

7.
缺乳也称乳汁不行,即母畜在产后或哺乳期间,泌乳很少或完全无乳。依其病因及病理可分为气血虚弱型和气血瘀滞型两种。临床上以初产、营养不良及老龄母畜较为多见。现将几种常见的中药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三天内恶露未排尽,如超过时间仍从阴道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或出血淋漓不断的一种疾病。本症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时间会影响产畜体质健康,渐渐消瘦。笔者数年来收治27匹病马,气虚型10匹,血瘀型14匹,血热型3匹,经治疗全部痊愈,效果良好,仅供同仁参考。1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9.
母牛分娩 1周后仍然可见阴户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 ,中医称为恶露不尽 ,西医上叫子宫内膜炎。我镇农田耕作主要以耕牛为拉力 ,在春耕农忙季节 ,由于产前使役过度 ,饲养管理不善 ,常引起本病。笔者自1992年以来 ,运用中药治疗此病三十多例 ,治疗效果较为满意。1 病因  1.1 由于产前使役过度 ,饲喂失调引起畜体体虚 ,加上产后元气亏虚 ,子宫不能很好恢复而导致气虚不能摄血而引起。1.2 产后胎衣碎片滞留在胞宫内而引起。1.3 人工剥离胎衣使胞宫损伤引起感染。2 主证 有气虚型 ,血瘀型  2 .1 气虚型 从阴道内流出淡红色污浊液体 …  相似文献   

10.
母畜恶露不尽,可发生于牛、猪等家畜,在养牛业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对高产奶牛的影响较大。运用中兽医理论,把母畜恶露不尽作为一个独立病症,区分为气虚血淤、血热三个类型,并分别对其病原病机诊治要点、辩证施治等方面作阐述。  相似文献   

11.
母畜产后仍从子宫内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称恶露不尽,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生化散治疗奶牛产后恶露8头,治愈7头,治愈率在87%以上。  相似文献   

12.
母畜产后发热、腹痛、胎风,都是产后很容易发生的病证,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笔者在审因辨证治疗母畜产后病方面承名贤著述及老中兽医经验,用之临床,颇能提高疗效,现分述如下。(一)产后发热产后血亏引起阴虚阳亢,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内阻,或产后外感风寒等,均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发热。其次是难产及助产不当,致使产道受损或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加减生化汤治疗母畜产后恶露不尽25例,治愈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基本方剂及加减1.1基本处方:当归60g、川芎40g、桃仁30g、三棱30g、莪术30g、黄连25g、白术45g、党参60g、山药50g、枳壳30g、甘草20g,水煎候温,一次灌服。1.2加减:对气虚、血虚严重者,重用党参,加黄  相似文献   

14.
产后发热是母畜产后的常发疾病之一,以母畜分娩后持续的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特征,易继发产后缺乳或产后败血症,常引起仔畜或母畜的死亡。现代兽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产后细菌感染引起;但是中兽医认为,该病病因复杂,故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法。笔者从中兽医角度分析母畜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供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母牛产后恶露不尽的症状可分为气虚和血瘀两型: 气虚型表现为从母牛阴道内流出淡红色污浊液体,量多而稀,无臭味。患畜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口色淡白,脉象细弱。 血瘀型表现为从母牛阴道内流出暗紫色污浊液,或带黑色的血块。患畜有轻微腹痛,若是血瘀化热,则恶露量少,颜色紫红粘稠,有臭味。母牛患病后,全身发热,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口色赤红,脉洪数。母牛产后恶露不尽,可采用下方治疗: 气虚型以"补气摄血"为主。用归脾汤加减:党参45g、黄芪40g、当归45g、白术30g、茯苓30g、熟地30g、生姜30g、白芍30g、木香15g、大枣10枚、…  相似文献   

16.
恶露不尽治验三则张勉励(陕西省户县牧医学校710300)恶露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二脉为病,气血运行失常,子宫复旧不全。常见病因主要有三:一是平素体虚,再加产后气血虚损,气虚不能摄血;二是瘀血内阻(或胎衣残留),新血不得归经;三是血热内阻,迫血妄行。根据病...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加减生化汤治疗母畜产后恶露不尽24例,痊愈22例。 (一)基本方剂及方解 1.处方:当归60克、川芎40克、桃仁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黄连25克、白术45克、党参60克、山药60克、枳壳30克、甘草20克,水煎候温,一次灌服。对气虚、血虚严重者,重用党参,加黄芪、熟地、白芍;肺部有热或体温升高者,加知母、贝母、黄芪;粪稀薄者,加云苓、车  相似文献   

18.
<正>母畜在胎儿产出之后肚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病因较复杂,西药治疗较难奏效。中兽医治疗本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采用辨证论治先后治疗家畜产后腹痛37例,治愈34例,有效率91.6%。1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产仔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血少气衰,运行无力,而致血虚腹痛;或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侵入,气血为寒邪凝滞,阻于胞脉而成寒凝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阻脉络而发血瘀腹  相似文献   

19.
分娩过程中及产后期各种细菌的感染,特别是产后恶露排出受阻,各种细菌,特别是腐败菌在渗出物和坏死组织中大量繁殖,形成有毒物质,被母畜吸收以致发生中毒症状,这个现象称为产后中毒症或吸收热。本病在产后母猪中时有发生,现将1982~1989年笔者先后诊治的5例整理报告如下。一、主要临床症状从产后第二日起,体温升高,但一般不  相似文献   

20.
母畜以血为本,血分盈满,气分充足,气机条达,则母畜平安。母畜气血失调,则血亏气虚或血瘀气滞而呈现临床诸症。笔者抓住“血”的特点,自拟“五味益母汤”,用于猪牛的催产、堕死胎、排胎衣、祛恶露、止腹痛,每收良效。(一)方药益母草120克,归尾、红花、三棱、莪术各30克,水煎,冲人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