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潍坊地区某种鸡场具有典型症状的6只发病鸡采休病料,进行病原发离培养因子需要试验、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以及血清学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 ( 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鸡上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育成鸡的生长受阻 ,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北京、四川、西安等地先后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证实了副鸡嗜血杆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s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引起的鸡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和眼结膜发炎等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常为混合感染,所以多年来忽略了对该病原体的检查。1931年,De Blieek分离出病原体,从而证实了IC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临  相似文献   

5.
6.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鼻、眶下窦和气管上部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眼、鼻腔和眶下窦发炎,流水样鼻液,眼、面部、肉髯肿胀,打喷嚏,流泪,食欲不振。临床上主要用含A型和C型鸡副嗜血杆菌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和氟苯尼考与沙星类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副鸡嗜血杆菌呈多形性,为革兰氏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子啊含5%二氧化碳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本菌分为A、B、C3个血清型,不同国家血清的发布不同,我国流行的一A型为主。本病可发生与各种年龄的鸡,随着年龄的增加易感性增高,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鸡副嗜血杆菌(HPG)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本病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水肿并发结膜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以育成鸡和青年鸡发病为主.本病多发于春季及秋冬季,与气温变化剧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等因素有关.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结膜炎等。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年鸡感染较为严重。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鸡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量显著下降(10%~40%),给养鸡业带来较大危害。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鸡传染性鼻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结膜炎等。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年鸡感染较为严重。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鸡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量显著下降(10%~40%),给养鸡业带来较大危害。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鸡传染性鼻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鸿传染性鼻炎多价灭活苗研制程序。疫苗安全可靠,免疫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以上,保护率93.75%,疫苗于4℃保存有效期一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Page A型、B型、C型副鸡禽杆菌和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研制鸡传染性鼻炎(三价)和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用3个批次疫苗进行单剂量(0.5mL/次)3次接种和大剂量(2.0mL)单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SPF鸡的免疫效力试验、商品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和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3批疫苗对试验鸡安全无副作用;免疫接种SPF鸡只30d后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20μL/只疫苗免疫接种SPF鸡21d后新城疫的平均HI抗体24;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对新城疫病毒强毒100%保护;用4℃~8℃保存12个月和15个月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用20μL/只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d新城疫病毒的平均HI抗体24,对新城疫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70%。说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试图通过病原分离对安徽省某大型白羽肉鸡养殖公司持续出现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鸡群进行确诊,从不同批次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疑似症状的鸡体内分离细菌,经细菌分离、纯化、回鸡试验,共分离到8株细菌,经形态及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有1株为A型副鸡禽杆菌,7株为B型副鸡禽杆菌,说明在安徽省某地持续引起幼龄肉鸡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中B型致病株是优势毒株,显示新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当地分离株研制的鸡传染性鼻炎氢氧化铝胶灭活苗进行了免疫保护试验。并与油佐剂苗进行了比较,经对免疫鸡的抗体检测,攻毒后的临床症状,眶下窦中HPg分离表明鸡传染性鼻炎氢氧化铝胶苗优于油乳剂灭活苗。  相似文献   

15.
利用PageA、B、C型副鸡禽杆菌,研制鸡传染性鼻炎(IC)三价灭活疫苗。用6批IC疫苗进行了大剂量单次接种和单剂量多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IC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无副作用;用3批疫苗进行SPF鸡和普通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约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4℃~8℃保存一年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  相似文献   

16.
从内蒙古地区分离到3株IBDV(分别命名为J、W、H株)并对其进行细胞培养特性、理化特性、形态特性、动物回归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应鸡胚的J、W、H株可迅速适应CEF,继而适应于Vero和RK_(-13)细胞,在RK_(-13)细胞上的感染滴度最高;3个毒株能抵抗氯仿、耐热(60℃1小时)、耐酸(pH2)、对碱(pH12)敏感;负染样品在电镜下看到正六边形,直径约55~65nm,有实心和空心的病毒颗粒;回归鸡后表现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发病率为80~100%,病死率为26.6~46.6%;法氏囊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法氏囊淋巴细胞浆内呈晶格状排列或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病毒颗粒。微量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J、W、H株为血清Ⅰ型IBDV的3个不同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一种既可以检测IBD囊毒抗原,又可以检测IBD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用本方法检测IBD阳性法氏囊样品122份,结果检出阳性120份,符合率为98.4%。检测阴性法氏羹样品88份,均为阴性。本方法与琼脂扩散试验方法比较,共检测人工感染发病的病死鸡法氏囊97份,结果琼脂扩散检出阳性法氏囊49份(50.51%),阴性48份(49.48%),而用本方法检测结果,全为阳性,检出阳性率为100%,比AGP法检出率高49.48%。检测高免蛋黄液的抗体。16个样品(以2倍递增进行稀释),结果本方法比琼脂扩散试验高1~2个滴度。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敏感,并且快速简便,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用肉眼观察颜色的变化就可判断试验结果,试验反应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地区免疫失败鸡场的鸡传染性鼻炎疑似鸡体内共分离到19株细菌,经回归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又将分离株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型特异性单抗进行了血清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有15株为A型,4株为B型,说明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应加以注意。另外大多数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免疫效果不良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B血清型的出现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将传染性支气管郯病毒IBV-NH、T、H52、M41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获得毒价稳定细胞适应毒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观察了IBV致CEF细胞病变效应的特征,测定TCID50滴度为106.0~106.0。细胞培养病毒提纯后负染置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见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病毒经胰酶处理显示出血凝特性,该血凝性能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表明CEF细胞病变(CPE)确为IBV所致。通过对4株IBV在CEF细胞中最佳培养时间及繁殖量关系的摸索,证实了36~72h释放到培养液中有活性的病毒粒子达高峰,TCID50最高可达107.0/ml。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冷水滩区岚角山镇一个体养鸡场饲养的三黄鸡,49日龄时突然发病,开始少许鸡出现特征性眼睑部肿胀,打喷嚏、流鼻涕,3~5天后波及全场,11月15日要求我院派员参与诊疗.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