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种油茶     
一、油茶营养杯育苗造林既快又好用稻草黄泥或塑料薄膜做成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营养杯,然后放进配好的肥泥,每杯放一颗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育苗,加强管护,五个月即可上山定植。这种营养杯育苗造林方法,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做到当年播种,当年造林。一九七五年区林科所油茶组的科技人员协助岑溪县诚谏公社营造一百三十亩软枝油茶种子  相似文献   

3.
油松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早在大跃进年代,我区有的社队就已应用。近几年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指引下,营养杯育苗造林发展很快。1975年全区制杯育苗2,200多万个,造林3万多亩,虽遇上天旱,但成活率仍达80%以上;1976年制杯育苗2,400多万个,造林5万亩,成活率达90%左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是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的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特别是对干旱、土层瘠薄的阳坡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选取裸根苗、塑料杯营养袋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等三种不同育苗类型的两年生南方红豆杉,研究其在杉木人工林林下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苗木类型中以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早期表现最佳,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7. 5%,当年抽高达到32. 3cm;其次是塑料营养杯苗;造林效果比较差的是裸根苗。以无纺布营养袋苗为材料在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为96. 1%~98. 1%,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年抽高差异极显著,下坡生长效果最佳;不同坡向间造林成活率95. 0.%~98. 2%,差异不显著,当年抽高22. 3~35. 2cm,差异极显著,其中阴坡生长初期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五)容器育苗为了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国外已经采用了一种新的育苗方法——容器育苗。加拿大、日本从1965年开始用容器苗造林。实践证明,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一般都达90%以上,在干旱地区也达85%以上),可减少抚育管理次数,节省种苗,延长造林季节,缩短育苗时间,为造林机械化创造了条件,降低了造林成本。1.容器苗种类近年来,加拿大、日本、美国、芬兰、瑞典、西德都在研制并应用各种育苗容器。当前主要有:(1)泥炭腐殖质营养杯;(2)纸、纤维或硬纸板营养杯;(3)塑料杯、塑料弹壳和塑料筒;(4)  相似文献   

7.
在容器育苗中,为寻求理想的育苗容器,我们采用牛粪制成的营养杯育苗,经试验效果良好。711只牛粪营养杯营器苗,六月上旬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7.5~100%. 牛粪营养杯是以牛粪为主,加适量的黄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国外松育苗,曾采用营养篓、营养杯、营养砖、点播、密播移芽等多种方法进行育苗,但以密播后移芽的育苗方法效果较好。1964年,我们种植湿地松、加勒比松等共3,700亩,大都是用“移芽”的方法育苗,3个月左右,苗高15—20厘米,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1974年以前,我们对国外松育苗曾采用营养篓、营养杯、营养砖、点播、密播移芽等多种方法进行育苗,以密播后移芽的育苗方法效果较好。1974年,我们种植湿地松、加勒比松等共5000亩,大都是用“移芽”的方法育苗,苗根发达,幼苗生长良好,三个月左右,苗高15~20厘米,造林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且能节约种子,发芽期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凌源县十年九旱,为解决高山、远山、石质山的造林问题,刘杖子公社干沟子大队从一九七六年开始,连续两年进行油松泥杯(营养杯)育苗,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达93%,七六年试栽的油松,平均高生长为1.16米(最高1.30米),地径3厘米。近四年全县用泥杯造油松五千多亩,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幼林地营养杯苗木补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北方地区较耐寒且速生丰产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材质较好且用途广泛 ,其中松属的华北落叶松属坝上地区的乡土树种。由于坝上春秋气候干旱 ,部分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较差 ,新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在 70 %~80 %,给补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近年的育苗造林摸索 ,发现容器育苗中用塑料营养杯成本最低 ,采用容器育苗补植比常规裸根补植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节约了种源 ,为坝上地区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适用的技术。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1 .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将熟土与大粪肥按 3∶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  相似文献   

12.
油松营养袋育苗及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干旱、瘠薄、沙地及石质山的造林成活率,加快荒山绿化速度,应大力研究、推广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去年,我场搞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育苗面积40平方米,产苗约三万袋,造林60多亩,秋查成活率达90%以上。其做法是: 一、营养袋育苗 1、营养袋的制作:用64开报刊纸糊成直径4厘米、高8厘米的纸袋,每个工可糊1000—1200个。 2、营养土的配制:用捣细并过筛的老圃地的带菌土四份与优质猪圈粪一份混合拌  相似文献   

13.
营养杯用于针叶树育苗和造林,是实现育苗、造林工厂化、机械化的前提。从实践中体会到,用它育苗、造林是缩短育苗年限,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充分利用地力,加快绿化速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油茶育苗过去我们多采用直播或撒播,都不理想。一九七四年开始采用营养杯育苗,一九七五年初夏用于造林,历年已用营养苗造林87亩,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速荒山绿化 ,解决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庄浪县石桥林场从 1995年开始利用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造林。截止 2 0 0 1年 ,累计制杯 12 0 6 .5万个 ,造林 2 30 6hm2 ,保存面积 10 13.4hm2 ,幼林长势良好 ,有的已郁闭。实践证明 ,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不仅省地省种 ,而且缩短了育苗时间 ,造林成活率高。现将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苗床的制作(1)育苗地选择 选择向阳背风、靠近水源、靠近造林地 ,排水良好的地段。(2 )苗床的制作 作床前要先整平地面 ,清除杂草 ,一般用低床育苗。将床挖成深 10cm(要求与杯高相同 )左…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由于推广、应用了温床育苗芽苗移栽新方法,火炬松、湿地松的大田育苗每公斤种子产苗量达2万株以上.但如何提高火炬松、湿地松造林的成活率,特别是遇到春夏连续干旱的情况,保证一次造林成功,尚无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省林科所指导下进行了火炬松、湿地松容器育苗,共育苗20万株.苗木生长良好,平均高20厘米,平均地径0.46厘米,并在7—9月的雨季利用这些苗木对新造林地进行了补植,共补植苗木3万多株,成活率达99%以上,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王如新,王庆虎油松是北方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石灰岩地区,采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成活率一般应在85%以上。但由于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采用不当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在多年的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几...  相似文献   

18.
长白松是我省长白山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白河一带。为大量发展长白松造林,于1976年开始对长白松进行全光育苗。一年出圃的长白松苗平均高10厘米,地径0.3厘米,选部分苗上山造林成活率很高。现将全光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74年7月中旬,我场在大搞营养杯造林的同时,对一些缺乏水源、进行营养杯育苗造林有困难的边远高寒阳坡进行了油松雨季直播造林试验,试验面积600亩,当年秋季检查,有苗率90%;1975年6月18日检查,保存率81.5%,主根长23~25厘米,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培育营养袋苗具有省工、省种、苗全、苗齐,苗壮等优点。采用营养袋苗造林,由于全根全苗,造林成活率均可保持90%以上:由于带土移植,苗木可继续生长,没有缓苗期,经造后一年检查,无论苗高或直径生长均超过裸根苗的一倍以上,可提早一年郁闭,是实现速生丰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营养袋育苗分为直播和移植两种,其中以移植苗效果最好,主要技术关键是: 1.塑料营养袋的规格:高12厘米,周长20厘米,厚2—3丝为宜。装土后直径6.5厘米,可装营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