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2.
(一)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预温。育雏舍温度第1日为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保温的要求是:(1)看鸡施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要提高温  相似文献   

3.
<正>1温度1.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寒冷季节应提前2-3d供暖预温;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h预温,在湿度60%-65%条件下,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最高不超过35℃。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温度≥35℃时),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  相似文献   

4.
根据出生雏鸡的生理特点和长途运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场近几年来运输雏鸡的实践,总结如下注意事项,供同行们参考。 1.接雏前鸡舍要提前彻底清洁消毒并做好预温,准备好饲器、饮水器等。使用垫料的,要事先搬入并铺好。如在开放鸡舍育雏,墙壁四周开放的部分要用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5.
一瓦灰鸡饲养管理1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应来自有种鸡生产许可证,而且无鸡白痢、禽流感、支原体、禽结核、白血病的瓦灰鸡种鸡场。育雏前的准备:进雏前1周对育雏舍、育雏所用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清洗和消毒。准备好育雏舍、育雏所用设备、药品、饲料和垫料,调好育雏室内温度,检查通风换气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柏萱 《中国家禽》2003,25(2):17-19
肉种鸡饲养最重要的管理仍是生物安全措施和肉种鸡体重的控制。推荐使用育雏、育成、产蛋在同一鸡舍内,育雏、育成期采用厚垫料平面饲养,产蛋期采用两高一低棚架上饲养。1.1母鸡的管理重点1.1.1加强接鸡时的管理①长运运输的雏鸡,接鸡前两小时鸡舍温度恒定在28~30℃,湿度在70%以上,这一点很关键,防止雏鸡此时脱水,到鸡接来后3~4小时,鸡全饮上水开始喂料时,再把鸡舍温度提到31~33℃。②强制饮水,集中所有人员对每箱10%的雏鸡强制每只鸡噍嘴1~2次,把其它鸡捧到饮水器附近,再强制每只鸡噍嘴1~2次…  相似文献   

7.
一育雏期管理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雏鸭到达之前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确保其工作正常。准备温开水及葡萄糖。准备好一周用的育雏料,电解多维素,药品及疫苗。提前预温,以使垫料温度在雏鸭入  相似文献   

8.
1.育雏期的准备工作:清洗并消毒育雏舍,铺上垫料,垫料厚度应以5~7厘米为宜,准备足够的槽具和饮水器具,一般以50只鸡准备1只料桶,饮水器具100~120只鸡共用1只为佳。在雏鸡到达之前,提前启动热源,使育雏舍内温度达到33~35℃。  相似文献   

9.
1雏鸡的特点与培育目标生产中通常将1~6周龄鸡划分为雏鸡。青脚白羽鸡与其他雏鸡一样,在这个生长阶段,体温调节机能弱,既怕冷又怕热,需要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通常要加热供温。  相似文献   

10.
1温度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开始培养苗鸡阶段以35℃为宜,从第2星期开始每星期降低2~3℃,降低温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苗鸡不能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从5周龄开始至出售,温度保持21~23℃,这是肉用仔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温度的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鸭各生理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育雏室要求保温良好,环境安静。接雏前应提前对鸭舍进行预温,防止鸭雏到来前温度不达标情况的出现(冬季一般要求提前2d,夏季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接雏首日控制在33~35℃,以后可按照每天降0.5℃调节,也可3~5d调温一次,每次2~3℃。  相似文献   

12.
1 温、湿度 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育雏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因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3.
网上育雏就是把雏鸡饲养在特制的塑料刚板或竹网上,网眼大小一般不超过1.2×1.2cm。加温方式可采用热水、热气管、鼓热风加温或地下烟道等方法。网上育雏可以节省大量的垫料,增加效益。此外,由于鸡不接触鸡粪和地面,减少了鸡白痢、球虫病及其它疾病的传播,雏鸡不直接接触地面的寒、湿气、降低了发病率,育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红腹锦鸡又名金鸡,属鸟纲、雉科,是一种美丽的野鸡,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它羽毛华丽,肉味细嫩鲜美,雄鸟皮毛可供装饰和制作工艺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其野生数量急剧减少,所以开展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光明。近年来,国内养殖红腹锦鸡的技术已经成熟,已能批量化生产。只要把好育雏关,饲养红腹锦鸡并不难,现将红腹锦鸡的育雏十大要点介绍如下:一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提前预温。育雏舍温度首日为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保温的要求是:①看鸡施温,如果雏鸡缩  相似文献   

15.
乌骨鸡在雏鸡阶段十分娇嫩,在人工育雏中,其成活率往往不够理想。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健壮的后备鸡群,在饲养管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好环境,适宜环境是养好雏鸡的首要条件温度:乌骨鸡个体比一般鸡小,羽毛稀,散热快,故更加怕冷。为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给雏鸡供温取暖,除保持一定的室温外,还可以用育雏器给温保暖。育雏期所需温度见表1。给温标准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恰当地进行温度调节。保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设备灵活掌握运用。湿度:湿度的大小与雏鸡生长发育和抗病力关系很大。因此,室内湿度要适宜,一般要求雏鸡…  相似文献   

16.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17.
红腹锦鸡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品种,近年来已开始人工养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红腹锦鸡的关键,为此必须注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提前预温。育雏舍温度首日为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施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要提高温度;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要缓慢降温;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施温,即白天温度低些,…  相似文献   

18.
1育雏前的准备1.1选择优良品种鸡1.2平养育雏1.2.1地面平养用水泥地面、砖地面、土地面或炕面育雏,地面上铺设垫料,室内设有食槽和饮水器及保暖设备。1.2.2网上平养将雏鸡养在离地面60~80cm高的塑料网上,网的结构可分为网片和框架。1.3清扫鸡舍,整修雏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1.4接雏前5~7d,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1m3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和21g高锰酸钾,密闭24h。1.5接雏前3d,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体,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  相似文献   

19.
1 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cm,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正>适宜的温度是育雏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育雏舍温度正常,使雏鸡健康成长呢?这就要在接雏前做好预温工作,保证雏鸡进舍后不再受冷应激的影响,尽快适应新环境,尽早饮水开食,为以后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预温,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预备温度或准备温度,准确地说就是在雏鸡进舍前1~2天使育雏舍内的温度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