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上海野生动物园2头亚成体大熊猫(2017年出生)为研究对象,从动物丰容、行为训练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要点,并从生长情况、采食情况和排黏情况3方面介绍了2头亚成体大熊猫(24~42月龄)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大熊猫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圈养幼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向亚成体转变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的3只14~36月龄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Mi Seq测序平台分别测定3只大熊猫14、16、21、26、31、36月龄粪便样本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功能。结果表明:(1)3只大熊猫个体间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26月龄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高;(2)门水平上,3只大熊猫的主要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36月龄与其他月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Phragmoplastophyta、unclassified_d__Eukaryota、unclassified_k__Metazoa__Animalia_和unclassified_k__Fungi等,说明不再饲用奶粉的36月龄大熊猫真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3)真菌群落功能预测发现3只大熊猫的真菌主要属于腐生营养型。研究结果可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态健康状况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圈舍丰容是改善人工圈养条件下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的一种动态的工作程序。笔者结合亚成体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通过对亚成体大熊猫的内、外笼舍进行改造丰容,高度模拟野生自然环境,使其圈养生活环境得以多样化,使亚成体大熊猫表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不仅可以改善饲养管理水平,还能增加动物观赏性,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只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的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亚成体大熊猫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变化比较大。在以高蛋白为主食的食性转换前期,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的细菌含量在106~107cfu/g之间,其中优势菌群为肠杆菌(425%)和乳杆菌(356%);而以纤维性食物为主食的食性转换后期,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的细菌含量在104~105cfu/g,其中肠球菌居多,占387%。 相似文献
5.
6.
秦岭亚成体大熊猫在野化培训基地适应期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记录观察3只秦岭亚成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秦岭佛坪野化培训基地早期适应过程中的行为,依据拟定的行为类型在观察数据中随机筛选出有效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白天的活动时间远远大于其在圈养环境下的活动时间,行为的多样性明显增大,食物期待、刻板行为大大减少;它们对集体的依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小,并且有分开的趋势;3只大熊猫在对环境逐渐熟悉适应之后,休息地点从圈舍周围、栖架向山坡及山坡顶部逐渐转移,各自的休息地点也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7.
2010年2~6月,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10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分配和节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组成以取食和休息为主.春季,亚成体大熊猫取食行为频次高于夏季,而休息行为频次则低于夏季,春夏两季的行为总体分配间没有显著差异;从行为节律来看,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均呈现非正态特征.走动行为主要集中于7:00~8:00和13:00 ~15:00,攀爬行为主要出现于12:00之后,玩耍行为以13:00~14:00为主;亚成体大熊猫的部分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活动行为与取食行为呈正相关,与休息行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9.
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病病因及病性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分离出病原菌并对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亚成体大熊猫病原菌EL-1 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EL-2株是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 pneumoniae,目前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细菌性败血病已初步作出判定是主要由上述两种细菌所引起,为指导亚成体大熊猫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发生疾病之后能很快速地了解病因,我们试探索诊断亚成体大熊猫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解扎龙保护区圈养群体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越冬行为策略,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对圈养2013年和2014年亚成体丹顶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主要以取食行为为主(34.14%),其次为站立行为(15.77%);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对越冬期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年龄仅对玩耍行为有显著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温度与取食和游走行为显著正相关,与站立和静栖显著负相关,年龄与玩耍行为显著正相关。表明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温度升高时取食和运动,温度降低时站立和静栖,2岁龄亚成体丹顶鹤相较于1岁龄更喜欢玩耍。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以其特有的黑白相间的外表 ,笨拙温顺的憨态 ,以及享有“活化石”之称而广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关注 ,也因珍贵稀少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及疾病的威胁 ,使其数量呈下降趋势。因寄生于大熊猫小肠的蛔虫易进入胆管、胰管 ,引起肠梗阻、胰腺炎、肺炎及并发症 ,大熊猫蛔虫病的死亡率高达6 6 6 7% ,直接或间接危害大熊猫的生命。1 病源体大熊猫蛔虫病的病源体是西氏蛔虫体 ,白色或灰褐色 ,头端有三片唇 ,唇内缘有细小的唇齿 ,其长度和宽度雄体为 6 5~ 95mm× 1 9~ 2 3mm …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粪便皮质醇激素对衡量动物应激强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但其检测准确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评估不同取样方式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粪便皮质醇测定产生的影响,将粪便横向纵向四等分分割,采用冻干研筛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处理每部分粪便和测定激素含量,旨在分析粪便激素分布情况以进一步探讨取样对策。结果显示:每部分粪便的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df=3,F=0.033,P=0.992),粪便在四等分处理下的激素分布比较均匀,即每部分粪便激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体水平。1/2取样所产生的变异系数小于1/4取样,前者的检测准确性更高。粪便湿重与尺寸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897,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2.3x-29.3(y为粪便湿重,x为粪便大小,R2=0.804,F=418.846,P<0.001)。粪便干重由粪便类型、尺寸和含水率决定。在野外工作中,建议采用纵向1/2的取样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亚成体大熊猪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白氏菌(Klebsiiell pneumoniae)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萎隐灶和气肿灶,坛气管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肝肿胀、质脆,有小坏死灶;脾肿用成败血脾;胃底部有溃疡,肠道扩张充气,淋巴结红肿。病理学检查,内脏器官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18.
黑熊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表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一般给予对症处理,3~7日即可痊愈。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治疗,中医药在抗病毒作用上具有多耙点、多层次作用,因而广泛用于病毒性疾病。2011年2月中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