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风景区的无节制开发,风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以洛阳市龙门风景名胜区为例,选取9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GIS法和AHP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单因子等分析。结果表明,龙门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敏感性中,不敏感区面积为462.29 hm2,占比14.58%;低敏感区面积为921.23 hm2,占比29.05%;中敏感区面积为787.69 hm2,占比24.84%;高敏感区面积为635.74 hm2,占比20.05%;极敏感区面积为363.86 hm2,占比11.48%,高敏感性和极敏感性区占比较高。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区域各因子对生态敏感性影响等级,并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鹰潭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景区民宿景观评价体系,探究了景区民宿景观中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景区内民宿样本分析,从宏观外环境、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建筑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装6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建筑特色与风格、水质清洁度、铺面材料生态性等31个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  相似文献   

3.
风景资源评价是风景区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风景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风景资源,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称谓。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多标准风景资源评价体系,从景源质量、生态价值和发展条件3方面构建统一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很好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11.22%,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1.99%,较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一般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不好区域面积占比为12.15%。研究区的风景资源空间发展不均衡,南北部优于东西部。建议在发展南北区域时,严格保护风景资源,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控制东部区域的游客人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部植树造林和塌方修复工作,增设景源标识牌。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青秀山生态系统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因子叠加法和层次分析法生成6个生态因子评价结果图,即坡度因子图、坡向因子图、光照强度分析图、水域缓冲区分析图、高程分析图和植被现状图,得到了生态敏感性等级及面积比例:强敏感区273.11 hm2,所占比例为23.98%;中敏感区493.50 hm2,所占比例为43.33%;弱敏感区372.3 hm2,所占比例为32.69%。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分区的建设现状 ,重点论述了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和方法。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生态环境应注重适量增设景点建筑物和公共场所 ,适度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 ,适时整治和护理自然景观 ;人造景观可以通过营造风景林、增建专类园、增加建筑区绿地、办好植物种苗基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等 ,逐步实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安庆大枫220 kV输变电工程对安庆大龙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及生态影响评价为例,系统调查了评价区内景观及生态现状,评价了该建设工程对区域景观和生态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建设工程对大龙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及生态总体影响较小,并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绿地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描述是分析景观结构、功能的基础,是分析各种生态过程的重要依据,更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必要前提.20世纪50年代起,生态学家就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大量描述性研究(Forman et al,1986).近年来,景观格局量化研究有了重大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量化方法(Turner,1989;Baker,1989;Milne,1992),且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国内主要对森林(田奇凡等,1994;马克明等,2000;杨国靖等,2003)、城市绿地(城市森林)(高峻等,2000;车生泉等,2002;周文佐等,2002;吴泽民等,2003)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王宪礼等,1996;陈康娟等,2002)进行了研究,对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及其与规划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平台,对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景观结构的量化研究,通过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分析,探讨风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风景区的新一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在庐山形成的以昆仑山模式、须弥山模式、桃花源模式和基督教模式四种典型景观模式为基础的多样化理想景观类型.分析了东林寺、白鹿涧书院、简寂观、庐山垅和东谷别墅群五个典型地段的景观,整合了每个地点的理想景观基本模型,使现实景观趋近于理想状态.此外,在讨论中还涉及了理想景观所具有的资源、文化、结构、功能、过程、尺度和地域等七大特征.结果表明庐山理想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庐山承载了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甘露,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文化之间的冲突调适.生态规划手段使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的生存要求和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可持续、旅游环境可持续、旅游经济可持续、旅游社会可持续4个方面,选取15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对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青秀山旅游资源可持续性(86.76)>旅游环境可持续性(84.5)>旅游经济可持续性(79.6)>旅游社会可持续性(77.9).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其生态意识对于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旅游者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对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认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味较高、特色较突出;指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等为白水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条件;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促进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敏感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分别从水土流失、生境质量、地质灾害及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7个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敏感性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88.43%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区域;7.4%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3.
景点门票“三年大限”至,随着“五一”到来,以凤凰古城进门收费为节点,国内各大景区集体涨价。扬州瘦西湖旺季门票价格由120元上调至150元,江西婺源景区通票价格从此前的180元上调到210元,四川峨眉山票价上涨幅度达20%……据初步统计,国内景区门票调整15%~50%不等的涨幅,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内之前单独卖票的号点打包在一起销售,变相涨价。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一片民声沸腾:国内风景“看不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亚布力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系统地对亚布力的风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和分类,确定景源对象,综合评价景源特征;并根据风景资源类别及其组合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这将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后期规划和景区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山西省森林康养基地区位及交通、资源景观、环境条件、基地建设的数据,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山西省森林康养基地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本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共37项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评分标准、权重赋值和等级划分标准,可为山西省森林康养基地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生态敏感性分区与生态退耕标准及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我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生态退耕缺乏科学依据和合理规划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在生态敏感分区的基础上,对我省生态退耕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了我省生态退耕标准,并通过统筹测算提出我省近期、中期生态退耕规划,为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大多偏重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而较少引入定量化的分析和规划手段,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的植被规划方法理应有所突破.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对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比较,为探索RS与GIS在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格局规划中的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吉林省风景名胜区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 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儋州市云月湖景区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湖泊型景区的生态资源保护规划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基础。选取高程、植被等7个生态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海南儋州云月湖风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明确生态保护等级,划定景区优先开发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结果显示:云月湖景区内敏感区占比69.41%,较敏感区占比18.45%,不敏感区占比12.14%。根据云月湖景区现状,结合地域特征及发展趋势,将景区分为生态保育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并针对每个分区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