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饵木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双条杉天牛近年来在山东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文章就饵木防治该虫情况作了介绍,首次提出饵木诱虫经济有效表面积、诱虫的有效期和有效距离。  相似文献   

2.
尹维万 《湖南林业》2006,(10):25-25
根据杨树天牛的虫源主要来自附近的旱柳和天牛成虫喜食桑树、构树等枝皮的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防治。 一、综合治理虫源木.清除天牛虫源。即对树干天牛虫口少、上部枝条虫口密度大的旱柳等虫源木,在树高1.5米处截干,并及时将其放置水中浸泡,或用其它方法,灭其枝干内的天牛;如截后留干还有虫,则用毒签(即用比火柴杆稍粗的竹签沾上药物1插入被天牛蛀蚀的最新排粪孔内或注射药剂灭虫。对那些被天牛蛀蚀严重,树势已衰的旱柳等虫源木,则全株平土.砍伐,彻底消灭天牛。  相似文献   

3.
饵木诱集、化学防治是防治松墨天牛诸多方法中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化学药剂的筛选及饵木对天牛引诱距离的测定,优化饵木与化学药剂的组合,提高其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饵木与化学药剂的最佳组合是:饵木在成虫羽化前25d设置,每两株饵木之间距离应相隔150m左右,往饵木上喷洒1%阿维菌素触破式微胶褒剂150倍液,每隔10d喷洒1次,能充分发挥活饵木和化学药剂的效果,降低林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从而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种方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饵木能引诱到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成虫,且雌成虫能在松饵木上产卵,引诱剂对引诱怀卵的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较好。引诱剂和松饵木使用方便、安全,成本较低,大面积应用可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减少松材线虫传播机会。但单独使用达不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标。灯光诱杀远不如引诱剂和松饵木,且其成本高,安全性差,用于松墨天牛防治不宜提倡。利用引诱剂和松饵木在监测松墨天牛及松材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连续2 a在同一侧柏幼龄林内开展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试验,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诱集量呈多峰动态变化,诱集量与温度显著相关,并建立了双条杉天牛诱集日累积百分率与温度回归方程。连续2 a的饵木诱杀减少了天牛种群数量,降低了被害株率,证明饵木诱杀法既可监测天牛成虫羽化期种群数量变化,又可作为一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饵木喷药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双条杉天牛的危害呈扩散蔓延之势,本文介绍了防治双条杉天牛简便、易行的方法饵木喷药;饵木喷药后对双条杉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毒杀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条杉天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条杉天牛是国家重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在河北西柏坡危害革命纪念林—侧柏林。经观察研究掌握了该虫的生活习性 ,并采取了加强营林措施、清理虫害木、设饵木、药剂防治、人工释放肿腿蜂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饵木诱集观察法、样木解剖调查法和诱捕器诱集调查法,对松墨天牛在恩施市海拔400~1 200 m处的发生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恩施市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10月中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400~600、600~800、800~1 000 m、1 000~1 200 m天牛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都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40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1 200 m处提前30 d左右。恩施市为典型的盆地气候,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差异显著,防治适期不一,该研究为该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镇安县永乐街道办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数据和镇安县气象资料,研究了松褐天牛羽化及活动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为松褐天牛羽化的成虫数量与月平均气温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气平均湿度、降雨量关系不密切。诱捕器诱捕防治松褐天牛适宜期为5-10月,其中7-8月为关键期;在11-12月和来年1-4月的卵、幼虫、蛹期,应以清理虫源木、雪压木、风折木、枯死木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自1997年左右传入哈尔滨市以来,传播区域迅速扩大,严重威胁哈尔滨市的绿化树种。目前哈尔滨市防治光肩星天牛主要采取清除虫源、人工捕杀、化学防治、饵木防治等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防治光肩星天牛方面目前还有生物防治和林木防治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只有从源头入手,各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根治这一害虫。  相似文献   

11.
双条杉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条杉天牛是一种危害侧伯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在滕州市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被害木主干边材内越冬,2月底-4月中旬为成虫出孔期,3月下旬-8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该虫发生与寄生、坡向,海拔高度和人为活动有密切关系,科学的营林技术,饵木诱杀并结合新型药剂毒杀是防治该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将砍伐后以不同方式存放的松树虫害木分别剖成厚度为 1 .0 cm、1 .5 cm、2 .0 cm及 2 .5 cm的木板 ,系统地调查木材内部松墨天牛各虫态的存活情况。并由此提出使用松树虫害木做木包装时的各种处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松树虫害木伐倒后在林外存放 1 2个月时 ,松原木内已无任何虫态活天牛 ;而在林内存放时 ,因受到松墨天牛的再侵染 ,还有活虫态存在。新伐的松树虫害木当剖成厚度为 2 .0 cm以下的木板时 ,可杀死绝大多数松墨天牛 ,而且所有天牛虫道均已被破坏 ,虫体暴露在外 ,在剖板后不久天牛即可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13.
饵木诱集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饵木诱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效果明显,平均诱集幼虫0.58条/dm^2,最高0.76条/dm^2,最低0.44条/dm^2。松墨天牛成虫产卵部位主要集中在饵木距基部2-5m处,占总数的8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诱木、饵木、诱捕器的诱集方法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的结果表明:3种诱集方法对松墨天牛的防治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是我国北方桧柏、侧柏等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对公园、寺庙等游览地的古柏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由于幼虫营隐蔽生活,给化学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发现春季移植的柏树常常受到该虫的严重为害,因此我们对饵木引诱双条杉天牛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总结如下: 生活史及习性双条杉天牛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树干内越  相似文献   

16.
对侧柏双条杉天牛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掌握了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提出了检疫、营林、饵木诱杀、生物防治、树干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泰山双条杉天牛为害规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泰山由于冬暖春旱气候异常 ,给各种害虫的顺利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少有的持续高温干旱又严重影响侧柏正常生长 ,并且随着树龄增大 ,林分密度过大 ,树体营养空间相对减少 ,造成树体衰弱 ,致使低山丘岭地带的侧柏遭受双条杉天牛等次期性害虫的严重危害。由于双条杉天牛幼虫喜欢在生长势较弱的侧柏树干产卵危害 ,适时适地设置新间伐的柏木作饵木 ,诱集成虫至饵木集中产卵 ,再集中消灭 ,防治效果显著。为给设置饵木提供参考 ,自 1998年开始 ,对双条杉天牛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1 调查方法在泰山林场竹林寺景区的普照寺、樱桃园…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上的松褐天牛季节性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定期监测,调查采样和鉴定证明:每年6-10月出现的松材线虫师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致死松树上、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虫株率为100%,而11月至次年5月间出现的病死株上,虫株率为零。对前者应集中砍除,并加以严格的除害处理,后者可经剥皮处理后在疫情发生区内加工利用,部分可留在林间作为天牛产卵我饵木。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两年定期监测、调查采样和鉴定证明:每年6~10月出现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致死松树上,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虫株率为100%,而11月至次年5月间出现的病死株上,虫株率为零。对前者应集中砍除,并加以严格的除害处理;后者可经剥皮处理后在疫情发生区内加工利用,部分可留在林间作为天牛产卵的饵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林间被害木定点调查和饵木观察相结合方法,对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红石林区,越冬后成虫于5月下旬扬飞,卵期在5月末出现,6月初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出现蛹,7月上旬成虫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越冬。该虫主要危害云杉成过熟林的亚健康衰弱木和枯萎木的树干中下部。上年9月份制作的饵木诱集效果最好,上年12月份制作饵木效果较差,当年5月份制作的饵木基本无效果。敌种类主要有长足虻、郭公虫、埋葬甲、蚂蚁、金小蜂等,对该虫种群控制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