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栽培白灵菇比常规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生长周期缩短25天,生物转化率提高15%,生产成本降低20%,经济效益提高30%,白灵菇的主要营养成分明显提高。该研究为醋糟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北方栽培白灵菇找到了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目前栽培白灵菇,主要以棉籽壳作主料栽培,非棉区发展白灵菇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经试验发现,利用玉米全株栽培白灵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0%~90%,与棉籽壳栽培产量相当,成本下降50%左右.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白灵菇人工栽培和研究实践 ,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栽培原料、栽培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成熟培养、出菇管理方面总结出了白灵菇人工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白灵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此仅介绍鲁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栽白灵菇技术。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高温发菌、后熟期长、中低温出菇的特点,鲁北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做袋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脱袋覆土,春节前出菇结束。生产配方:白灵菇属腐生菌,棉籽壳、玉米心、木屑等都是栽培白灵菇很好的原料,麸皮、玉米面等是其重  相似文献   

5.
张佩 《农业与技术》2014,(5):102-102
白灵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珍稀食用菌,在邢台区栽培时间较短,栽培管理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合邢台地区白灵菇棚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就地取材培养料的配方及发酵后高温灭菌的栽培料处理方式。以期为本地的白灵菇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方冬暖大棚白灵侧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北方地区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设施和丰富的作物秸秆原料栽培珍稀白灵菇的优质高产技术规范。应用此项配套技术,可使白灵菇生物转化率达到110%,且品质优良,商品率高,并能规范白灵菇的大棚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是最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无公害技术栽培白灵菇则极大地提升了其产品档次。本文从地块、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预处理、接种、发菌直至采收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白灵菇的无公害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是最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无公害技术栽培白灵菇则极大地提升了其产品档次。本文从地块、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预处理、接种、发菌直至采收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白灵菇的无公害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白灵菇在实际栽培中经常遇到白灵菇不能正常出菇的问题,影响白灵菇的商品价值。一、影响白灵菇商品价值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周保亚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04-104,106
优质白灵菇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塑料大棚全遮阳周年栽培和熟料袋栽,通过制种、接种及温、湿、气等的调控,实现了白灵菇的引种成功和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白灵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备受青睐,并得到了蓬勃发展。因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料的养分总难以耗完,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当前的鸡腿菇多为棉籽壳和作物秸秆等熟料栽培,生产成本较高。为使白灵菇废菌糠得到充分利用及降低鸡腿菇栽培成本,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在河南省安阳市推广应用白灵菇废菌糠袋栽鸡腿菇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栽培季节安排鸡腿菇属于中低温菌类,根据本地的气候特征,一年之中有两个最适期的栽培季节,即春季3~6月和秋季9~10月。栽培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选择、栽培场所确定、培养基配制、茵种选择、接种、出菇管理、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生河  卢建坤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04-104,106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的白灵菇栽培配方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白灵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2种栽培配方,同时要注意掌握栽培时间,控制出菇时的温度和CO2浓度,并要加强菇室的通风和消毒,以减少畸形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培养料以麦草、棉子壳、玉米秸等作物秸秆为主,温室大棚或空闲房屋等都可栽培.然而在实际栽培中会经常出现不正常的问题,直接影响白灵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收入,栽培者应特别注意.现将其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白灵菇是一种产量比较低的食用菌品种,常规白灵菇栽培模式一般是立体墙式栽培,该种植模式菇品商品性好,生物转化率可达30%~4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可采取覆土地栽的模式,这种方法管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但是.白灵菇栽培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选用合适的菌种外.发菌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许多栽培者不了解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特性.采用与其他食用菌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常造成菌袋不出菇.或者即使出菇其产量和品质也很低。针对白灵菇发菌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总结了一套发菌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适当提高白灵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白灵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小米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后熟时间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菇蕾分化时间、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裴文军 《北京农业》2008,(12):24-24
白灵菇是一种产量比较低的食用菌品种,常规白灵菇栽培模式一般是立体墙式栽培.该种植模式菇品商品性好,生物转化率可达30%~4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可采取覆土地栽的模式.这种方法管理得当,产量很高。根据笔者的大量试验。白灵菇地栽生物转化率可达80%-100%。但白灵菇地栽并不是简单的将菌袋埋入土下就可以.要想提高白灵菇产量.还有很多应注意的实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可以缩短白灵菇的制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浅析白灵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应用,拟对白灵菇的生产栽培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