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苏州市吴中区近3年大气污染特征及其空气质量状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2012年2月最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2011—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表征每日空气污染的各项指标作月平均化、3年均值化和频率分析等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SO2、NOX、NO2、PM10月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12月份和1月份各指标值相对较高,8月份各指标的值最低;2011—2013年每年首要污染物累计值最大的分别是NO2、PM10和PM2.5,频度分别达到266,214,94 d;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 3095—2012),2011—2013年NOx、NO2和PM10年均值浓度都超标,其中NOx超标最严重,3年分别达到1.71,1.34和1.44倍;近3年苏州市吴中区空气质量以二级良为主,空气质量中等,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最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一、二级累积百分比3年分别达到76.1%,79.3%,53.5%,出现优良空气质量的天数分别达到277,290,195 d。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5,(6):78-8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其影响水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生态赤字。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下降62%,48%和46%,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以C计减少了0.12 g·m-2,固碳总量减少了0.8×109 g·a-1,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趋势。(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和24.25km2。(4)虽然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因此,最终结果是吴中区因受到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及生态保护措施不利,近10年来其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其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渭河杨凌段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为渭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0年1,3,5,7,9和11月份采集渭河杨凌段的水样,对其7个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总磷(TP)、挥发酚和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平均加权模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检测的7个指标中,只有CODCr、BOD5、CODMn和挥发酚含量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NH4+-N、TP和石油类物质含量3个指标均超出Ⅲ类水质标准;冬季、春季水体污染物较夏季和秋季严重;NH4+-N和TP污染具有季节性,而石油类物质污染在全年都较严重,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0.05 mg/L)。【结论】渭河杨凌段水质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对污水进行有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吴中区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赤字大小为1.113 2~2.087 5 hm2·人-1,耕地和能源用地赤字比例较大,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逐渐降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缓解;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493 84~0.093 54 hm2·人-1,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为1.048 2~1.223 7,缓慢增加,基于生态足迹的经济发展能力指数为2.474 7~1.499 0,大幅下降。可见,苏州市吴中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足迹的分配不均,但其资源利用率较高,综合可持续发展力较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加快工业转型、控制人口数量、加强耕地保护、减少污染排放、重视生态建设、增加产业类型、平衡足迹分配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充分开发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充分获得生态红利,以及从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的角度,给苏州市吴中区提供符合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以苏州市吴中区2007—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吴中区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且对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吴中区的生态足迹正逐年下降,尤其是能源用地生态足迹下降显著。这说明吴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达到1 757.16 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为江苏省最高。苏州市吴中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大、耕地资源短缺和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等3个方面。生态环境的治理应相应从控制人口、改变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利开发应当主要从发展第三产业,推广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园、打造绿色特色品牌等方面进行,此外应当抓住园博会的好时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6.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分级法,2006年4-5月对常熟地区典型水域水质(包括水质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城区与郊区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点源化学及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能力(其中总氮平均超标4.45倍,溶解氧含量也低于Ⅲ类合格水域标准的1.44倍).本文根据监测结果,指出需要建设一个能大量处理水质污染物的面源水质生物净化体系,以避免或减缓其水质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基本状况,为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和自来水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做好水源的保护和水质净化消毒,切实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对我县自然村抽样检测中,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标准对我县100个行政村随机采样1份,共采样100份进行分析,结果合格率较高的有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且多数饮用水从未进行消毒,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存在致病病菌的可能性。因此,对农村部分饮用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和净化沉淀,加强对取水水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连续两年四次定点定位监测了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连续2年的结果表明,3个监测区土壤环境质量各监测样点间差异表现为旱(陡)坡农耕地差异大,旱(缓)坡农耕地其次,平坝区蔬菜地差异小;年度间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表现为旱(缓)坡农耕地差异大,平坝区蔬菜地次之,旱(陡)坡农耕地差异较小。16个监控项目中CEC(阳离子交换量)、Pb、Cr、Ni、pH、As、F、DDT、六六六的年度、样点间差异都大;Cd、Cu、Zn、Hg的样点间差异小而年度间差异大;OM(有机质)的样点间差异大,年度间差异小;甲胺磷、氧化乐果的地点、年度差异都小。为基本农田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趋势预警和治理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湖水质现状与主要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均在60~70之间,平均值为65.54,各季节的水质状态差异较小。太湖水质整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区域已呈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均在60~70之间,平均值为65.54,各季节的水质状态差异较小。太湖水质整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区域已呈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所产生的价值极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价值评估的研究将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将环境经济评估纳入国民经济体系。本文将苏州市吴中区生态价值要素的指标体系与其可量化的评估因子进行一一对应,利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构建了吴中区生态价值评估体系,阐释了生态系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等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物质产品产出价值。结果表明,吴中区生态价值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2012年生态资源价值总量为514.9亿元,充分反映了吴中区生态系统对全社会做出的巨大生态服务功效。  相似文献   

12.
汪煜  吴国平  何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15-5218
在分析苏州市吴中区2005~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应用CLUE-S模型预测分析了2008~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未来吴中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状况。结果表明,2005~2008年吴中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过大,大量的耕地与林地转换成了建设用地与园地;在节约集约用地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导向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将明显减缓;耕地、林地及水域破碎度有所降低,但建设用地破碎度仍有所增加,总体上各景观类型表现为向均衡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湖泊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2012年5~11月、2013年4~8月,对江苏省昆山市长白荡上游、中央以及下游的水温、pH、亚硝酸盐、总氮、氨氮、总磷、COD 7项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并通过SPSS软件对水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游的氨氮水平和上游的pH之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下游的氨氮水平和中央的氨氮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上、中、下游的水温之间以及上、中、下游pH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偏回归方程分析显示,2012、2013年水质各指标的总体变化趋于平稳;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2012年长白荡水质的主成分为上游的氨氮、下游的COD和总氮.基于单项指标达标率评价标准评价长白荡水质,显示2012年长白荡的总体水质属于Ⅴ类标准,2013年总体水质超过Ⅴ类标准(劣Ⅴ类),说明长白荡水质有变劣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分析与评价长白荡水质现状、污染程度提供了支撑数据,为进一步的水质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扣蟹优质高产培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培育操作规程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操作规程的关键技术.该扣蟹培育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扣蟹产量3 750 kg/hm2左右,最高能达到6 000 kg/hm2,平均规格在120~140只/kg,该模式适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程。为了全面深化农业改革,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吴中,笔者从生产环境、生产者、组织化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指出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田灌溉水水质情况,改善浇灌区的农业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以重庆市巴南区靠近长江流域的农田灌溉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结果对水质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农业灌溉水一定程度上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表明农业灌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重庆市巴南区靠近长江流域的农田灌溉水已遭受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