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明泰安市区地表地下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为制定各种节水净水规划提供参考,选择泰安市区集中供水的14个地下饮用水源和黄前水库地表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方法对其水质的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泰安市区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的达标率较高,但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较低,个别采样点受到微生物的轻度污染;地表饮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消毒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农村饮水解困历程,总结了当前农村安全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水质问题,总结了相应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从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出了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该技术能够处理农村各类劣质水源,且建设费用低、操作简便,出厂水质稳,非常适用于农村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洞庭湖区农村饮水水源的三个阶段,沟渠水、单户水井、集中供水;采用地下水为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水质不达标,供水保障率降低;外河水质改善,为集中供水工程采用地表水提供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地下水源水质的空间变化及其主要影响指标,在天津市5个市辖区地下水源设置202个采样点,于2018年枯水期和平水期在各点位采集水样并分析各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水质指标赋值法等3种评价方法,解析地下水源水质的空间变化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天津市地下水源主要指标有9项超标,分别为氟化物、pH、钠、菌落总数、色、氯化物、耗氧量、硝酸盐氮和硫酸盐,且多数指标受地质因素影响。不同评价方法对地下水源水质评价结果略有不同,总体而言,宁河区和蓟州区地下水源水质相对较好,武清区、北辰区和静海区水质相对较差。研究表明,采用水质指标赋值法的评价结果具有问题导向性,更能反映农村地下水源实际情况。同时,地质因素对地下水源的影响不可避免,结合当前乡镇级水源管理工作,针对水源水质特点,建议安装净水工艺设施以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1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饮水工程管理问题分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饮水安全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与研究对象。为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完善农村供水体系、扩大农村供水范围、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各地相应国家号召,在农村建设了众多的饮水工程。但同时一些隐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1.1水质超标农村水源大多无人保护,极易受到污染,产生病菌。而且,一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时使用较多的化学肥料以及农药,导致化学物质渗入地下,使地下水质超标。此外,由于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一些农村多饮用河水以及水库水。而河水受到降水量影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荆州市农村不同类型饮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荆州市6个县(市、区)农村饮水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测定水样中除总硬度和浊度全部符合国家饮水标准GB5749-2006外,其他指标均有超标现象。地下水水质最差,且与自来水差异显著,与地表水差异极显著,自来水与地表水虽无明显差异,但总体水质优于后者。已建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不达标现象仍然严重,特别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水质改善不明显,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农村饮水涉及民生安全,工程范围较广。合理落实和管理农村地区饮水工程,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该文首先分析了饮水工程的特征,然后介绍了消毒技术、集中供水工程技术以及水质净化技术等饮水安全技术。最后提出要完善构建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优化技术服务、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水源保护等有效管理饮水安全工程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涉及氟超标、苦咸水、污染水、其他饮水水质超标、水量不达标、用水不方便和保证率低等不安全问题。据统计,全市已有78·92万人达到了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约占农村总人口的67·06%;仍有38·76万人用水不安全,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2·94%。截止2004年底,全市农村总人口117·68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35·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9·77%,分散式供水人口82·6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23%。集中式供水方式主要包括接城市自来水、农村自来水和集中供水点,分散式供水方式主要包括手压井、筒井、大口井等。在不安全人…  相似文献   

9.
牧区人饮安全供水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水源短缺问题,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水资源禀赋的先天条件不足,造成该区域或地区真正缺水;其二是由于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造成的区域地下水高矿化度、高氟、高砷等,即有水不能饮的环境型缺水。为此,解决牧区人饮安全供水有两个途径。在水源难寻区,采用先进的找水技术寻找符合人饮安全标准的水源,满足牧区供水需求,其次通过先进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使苦咸水等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要求。因此,本文围绕牧区人饮安全供水,开展牧区找水新技术研究,为解决牧区安全供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吴跃东 《吉林农业》2010,(11):11-11
文章通过对双流县农村供水水源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村饮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村镇供水中的水量供应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新市水厂的供水源东门水库和叶家沟水库为例,采用定额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及工业需水量,并结合考虑其他用水需求量。综合两水库来水量及水分损失量,以可供给取水工程的水量,即水厂的可取水量限制水量开发,必要时供水工程需另觅水源以满足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北京农业》2012,(18):184-185
分析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者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以微核千分率为指标,对武汉市某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取样点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选取暴露32 h的微核千分率计算其污染指数,判定该厂水源水和中间水为中度污染,自来水为轻度污染.因此,该厂作为武汉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致细胞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政权  孟春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97-7598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6.
Darrow G 《Science (New York, N.Y.)》1972,176(4039):1071-1072
  相似文献   

17.
We conclude, then, that large-scale import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into water-deficient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be undertaken simply because i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he water and land are available, and water deficits now or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an be documented. Rather, we believe that if there is a compelling reason for large-scale water importation, it is to prevent massive social and economic disruption in an established irrigated area.  相似文献   

18.
Water revisit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quid water consists of a macroscopically connected, random network of hydrogen bonds, with frequent strained and broken bonds, that is continually undergoing topological reformation. Anomalous properties of water arise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relatively bulky ways of connecting molecules into local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bonds and nearly tetrahedral angles and more compact arrangements characterized by more strain and bond breakage. However, these alternatives constitute virtually a continuum of architectural possibilities rather than a discrete pair of options. The singular behavior of supercooled water near -45 degrees C and the "hydrophobic" attraction between nonpolar entities are due to the same underlying phenomenon, namely, the clumping tendency of relatively strain-free convex cages or polyhedra.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