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我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培育而成的肉牛新品种. 夏南牛育肥性能好,体重350千克的架子公牛经强化肥育90天,平均体重达559.53千克,平均日增重可达1.85千克.  相似文献   

2.
(二)肉牛我国无专用的肉牛品种,以往一般都是老残耕牛屠宰后供肉用。建国后,从国外先后引进10几个肉牛品种(包括兼用品种),除纯繁外,并用来改良本地黄牛。各地黄牛经国外肉牛品种改良后,产肉性能显著提高。例如,内蒙古黑城子种畜场和畜牧研究所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对杂种一代公牛进行强度肥育试验,13月龄体重达到407.8kg,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增重117kg,日增重1,429g,屠宰率56.7%,净肉率47.3%。这批牛运到香港试销,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近40年来,由于贯彻了党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最快,由1949年的10几万头发展到1987年的216. 4万头,增长了近20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黑龙江省,由于该省1978年以来大搞黄牛改良,1987年末奶牛发展到40. 3万头,为1978年的5倍多,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18. 6%。奶牛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85年末全国共培育出中国黑白花奶牛84. 7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52%;全国已有518个高产牛群9. 6万多头成母牛各胎次平均产奶量为6,029. 6千克,其中1984年登记的2. 1万多头品种牛平均单产达6,359千克,平均乳脂率为3. 56%。中国肉牛业基础较薄弱,无专用肉牛品种,各地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其出栏率,个体重、屠宰率、净肉半都有明显提高。1979年全国平均每头存栏牛产肉3. 2千克,1985年达到7. 1千克,增长1. 2倍。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F_1公牛13月龄体重407. 8千克,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0. 7%,净肉率47. 3%。我国黄牛1987年末有7,158. 9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复州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邱怀等,1981) ,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公、母、阉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8. 3%,净肉率50. 5%,肉骨比6. 13,瘦肉率76. 0%,眼肌面积97cm~2,接近或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为了迅速改进我国地方良种黄牛外貌上的一些缺点,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80年代初开始对良种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已初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1987年中国有水牛2089. 8万头,比1949年(1,018. 4万头)增长105. 2%,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和1974年先后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引进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对中国水牛进行改良,现一、二代杂交水牛已达15万头以上。这些杂交水牛体大力强,行动敏捷,具有很好的产奶、产肉性能,其中三品种杂交效果尤为显著,311天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2662kg;经过100天补料肥育的6岁龄杂种水牛,其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分别为56. 15%、42. 58%和1∶4. 75,比本地水牛分别提高15. 77%、15. 39%和25. 0%。中国牦牛1987年约有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建国以来引用普通牛种(Bos Taurus)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杂种牛(犏牛)的奶、肉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牦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所生的F_1犏牛。70年代四川、青海等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牦牛分布地区应用普通牛的冷冻精液与牦牛作种间杂交试硷,产犊率达74%,从而解决了高寒山区引进培育品种不能适应的困难,为大大提高牦牛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南阳地区黄牛研究所与日本西友株式会社从1980年4月开始共同进行了南阳黄牛的肥育试验。试验牛均为选自我所和南阳牛中心产区的育成公牛,其年令区间为1.5~5岁,平均3岁;体重区间为300~528公斤,平均398.5公斤(根据5月1日的称重数字)。整个肥育试验分为四个区,第  相似文献   

5.
海福特牛     
海福特牛原产于英国的英格兰岛,是比较古老的中型早熟肉牛品种。该牛被毛除头、尾、颈垂、腹下及四肢下部为白色外,其余均为红色或暗红色。海福特牛头型短而宽,颈短而粗,体躯肌肉丰满,前胸发达,肩峰宽阔。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成年公牛体重850~1100千克,母牛600~750千克。公犊初生重34干克.母犊为32千克。据测定,540日龄体重达707千克.平均日增重1.3千克。该牛属早熟牛种,性情温顺,耐粒饲,增重快,肉质好,饲料报酬高。屠宰率为60%~65%,净肉率为57.9%、海福特牛的遗传性稳定,用其种公牛杂交改良我国黄牛的肉用性能已…  相似文献   

6.
南德文牛改良雷州黄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湛江种公牛站提供的南德文种公牛冷冻精液对本地雷州黄牛进行人工授精。现已配母牛 5万头 ,产杂交牛 2万多头。杂交牛平均初生体重 2 5kg,1岁体重可达 30 0kg,1 8月龄体重达 477kg ,分别比本地雷州黄牛提高 78 57% ,87 5 %和 87 1 % ,杂交优势明显。且杂交个体呈现较好的肉用体型 ,产肉性能显著提高 ,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 60 1 %和 49 58%。  相似文献   

7.
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饲喂肉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年龄2~3岁,体重300~400千克的夏洛来杂公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及黑白花公牛等品种牛共20头,用天津农学院研制的“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进行了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平均日增重1.282千克,对照组牛为1.012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牛平均头日增重多0.27千克,经t经验两组牛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经济收益比对照组头日净协1.93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月龄组的对比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说明渤海黑牛公、阉牛的适宜肥育期为14—24月龄。在14—18月龄期间,在中等营养水平下,经120天短期肥育,渤海黑牛平均日增重迭1kg左右;每kg增重需TDN5.64kg,ME20.44Mcal、DCP747.60克,优亍其他各年龄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95%、51.12%、86.71%,与其它各月龄组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脂肉比、骨肉比、经济效益显著大于其他各年龄组。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达95.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不含色氯酸)40.85%,与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相近。从公、阉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牛肉可食部分对比分析,公牛优于阉牛。同时可看出,渤海黑牛骨量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 肥育牛的选择 1.1 品种 可选用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皮埃蒙特等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或肉乳兼用公牛与我国黄牛母牛杂交的后代,也可利用我国地方黄牛良种如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等进行育肥,这些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通过科学饲养和催肥,可以生产出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0.
对16-18月龄的4头西杂一代公牛和4头湘西黄牛公牛进行160天的育肥,西杂一代公牛日增重817.48g,屠宰率54.2%,净肉率43.4%;湘西黄牛日增重487.57g,屠宰率46.9%,净肉率36.8%。西杂一代公牛比湘西黄牛公牛日增重提高67.7%,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7.3和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14~17月龄12头瑞士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公牛和12头哈萨克公牛进行120 d育肥,瑞杂F1公牛平均日增重986.5 g±120.45 g,屠宰率55.2%,净肉率44.2%,哈萨克公牛日增重498.2 g±96.30 g,屠宰率46.5%,净肉率36.4%.瑞杂F1公牛比哈萨克牛日增重提高98.0%(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8.7和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1.选好品种。利用良种肉用公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以杂交后代作育肥牛,可以充分利用其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牛肉品质、屠宰率等都高于本地黄牛。如以西门塔尔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其杂交后代初生重比本地黄牛提高113%,日增重提高20.7%,净肉率提高10%。饲养一头杂交牛的年盈利一般比本地黄牛增加20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良种必须良法才能发挥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14~17月龄12头瑞士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公牛和12头哈萨克公牛进行120d育肥,瑞杂F1公牛平均日增重986.5±120.45g,屠宰率55.2%,净肉率44.2%;哈萨克公牛日增重498.2±96.30g,屠宰率46.5%,净肉率36.4%。瑞杂F1公牛比哈萨克牛日增重提高98.0%(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8.7和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大额牛,云南瘤牛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小型大额平,云南瘤牛各4头公牛进行肉用性能研究,供试牛的平均年龄3.5±0.5岁。大额牛宰前活重149.0±19.0千克,胴体重78.18±8.82千克,净肉重59.28±7.92千克,屠宰率52.56±0.78%,净肉率39.76±0.24%,眼肌面积49.84±14.82厘米2;云南瘤牛宰前活重324.5±28.5千克,胴体重165.91±16.29千克,净肉重130.05±15.55千克,屠宰年51.08±1.53%,净肉率39.97±1.29%,眼队面积76.07±3.6厘米2。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放牧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良好的肉质,是优良的地方牛种。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牛改良中,杂种公牛犊因饲管粗放,生长速度缓慢,到5—6岁才能出栏的问题,进行了为期105天的暖季放牧加补饲公牛犊肥育试验。试验结果:放牧加补饲的试验组牛较单纯放牧的对照组牛,平均日增重多574.0克,屠宰率提高4.6%,净肉率提高4.05%,每头每天多获纯利0.76元。证明在有补饲条件的地区,于暖季进行放牧加补饲的公牛犊肥育是可行的。这对促进我省牛改工作和合理利用公牛犊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弗莱维赫牛又称为德系西门塔尔牛,其遗传性能稳定,母牛产奶性能好,公牛育肥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是适宜与乳用品种和肉用品种牛杂交的理想品种。弗莱维赫公牛增重快、肉用性能卓越、肉质等级高,比传统黄牛生长速度提高30%,平均日增重1.4kg,18月龄体重可达700kg,成年体重可达1000~1200kg,屠宰率达70%,净肉率达60%,并且85%~90%的屠宰公牛肉质达到欧洲一级或二级标准。提高弗莱维赫牛情期受胎率是提高弗莱维赫牛繁殖率的重要措施,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进40头皮埃蒙特肉牛冻胚以南阳牛母 和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结果妊娠率为60%,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黄牛,72小时发情率为87.88%。胚胎牛与南阳牛比较,其体尺、体重均比南阳牛相应增大,8月龄体重胚移牛比南阳牛高65kg(25%),以南阳牛作母本,以皮埃蒙特牛作父本杂交试验,结果:18日龄肥育牛体重达500kg,料、活重比为1.6:1,屠宰率为61%,眠肌面积为141.11cm^2。  相似文献   

19.
对14~17月龄12头西杂牛一代公牛和12头哈萨克公牛进行120 d育肥,西杂一代公牛平均日增重986.5 g±120.45 g,屠宰率55.2%,净肉率44.2%,哈萨克公牛日增重498.2 g±96.3 g,屠宰率46.5%,净肉率36.4%。西杂一代牛比哈萨克牛日增重提高98.0%(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8.7和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牦牛,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区生长良好,然而在1800米的低海拔地区能否生长?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红松洼种畜场从1979年先后从青海省引进牦牛260头,其中母牛244头,在坝上饲养,至今已成功的发展到2010头。红松洼种畜场地处河北北部坝上,海拔1800米,无霜期70~80天,年平均气温-0.3℃,最高气温29.80℃,最低-42℃,年平均降雨量400~450毫米。种畜场草场面积10.7万亩,为高寒草甸类草场。 经测验牦牛在低海拔条件下生产性能良好:牦牛出生重为20~30千克,饲养24个月公牛体重255~301千克,母牛体重226~250千克,屠宰率45%,净肉率40%。繁殖成活率一般达85%以上,最高达97.4%,双犊率1~2%,平均每头产毛1.5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