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食蚜蝇科的访花昆虫2亚科46种,隶属于8族、28属,其中包括西藏新纪录22种。它的区系特点是:单纯的古北区(8种)、东洋区(7种)种类数量基本相当,古北+东洋区共有种丰富,所占比例最大(占30.43%),而且新北区、非洲区、澳洲区的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2.
根据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1科32属38种,其中蚜科(Aphidida)是优势科,共10属11种,其次是蝽科(Pentatomidae)7属9种和缘蝽科(Coreidae)3属3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上,宁夏云雾山的半翅目昆虫以“古北区+东洋区”为主,占63.1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以全国广布型比例最高,占23.68%,“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跨区分布型次之,占13.16%,“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跨区分布型占10.53%.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食蚜亚科昆虫的区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该亚科昆虫的区系具备以下特点:东洋区与古北区种类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分别占总种数的30.1%和28.06%,几乎相等;而特有种和广布种较为丰富;以食蚜蝇族的区系最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食蚜亚科昆虫的区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该亚科昆虫的区系具备以下特点:东洋区与古北区种类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分别占总种数的30.10%和28.06%,几乎相等;而特有种和广布种较为丰富;以食蚜蝇族的区系最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对秦岭林区针叶树蚜虫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林区以针叶树为寄主的蚜总科昆虫共计2科8属28种.区系成分包括古北种、东洋种、跨两界分布的广布种及特有种4种类型.其中,东洋种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2.2;古北种和广布种比例次之,各占总数的28.5;特有种占总数的10.8.秦岭不同生境针叶树蚜虫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寄蝇科昆虫应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贵州寄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寄蝇科昆虫54属182种,分别占全国属种总数的27.9%和21.6%,贵州特有种10个,仅占全省总数的5.5%;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种区系类型,无世界性分布种。其中,以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种类为主,占70.3%;东洋种次之,占23.0%,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有24种区系类型,以全国性分布型种类为主,占20.8%,跨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型种类次之,占11.5%,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蚜虫的标本采集和文献查阅,对该森林公园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寄主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已知蚜虫5科23属47种;武安地处古北区南端,与东洋区种类有较明显的交汇,故蚜虫区系以古北+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已知蚜虫的寄主植物29科,其中蚜科寄主植物最为丰富,斑蚜科次之。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年来采集标本、查看标本和查阅资料,对昆明市蝽科昆虫进行了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有44属70种(亚种),其中以菜蝽属种类最多,有4种;其次是岱蝽属、二星蝽属、曼蝽属、益蝽属和稻绿蝽属,各有3种(亚种)。蝽科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在东洋区分布就有38种(亚种),占54.3%,但有较多古北区成分,东洋-古北区共有24种,占34.3%,并含有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均在西南区有分布,但与华中区、华南区和青藏区共有成分较多,分别占74.3%、62.9%和47.1%,同时该区域特有成分较多,有9种,占12.9%,其他区也有一定分布。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东洋区特征和本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南现有叶蝉科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对河南叶蝉科昆虫的区系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叶蝉87个属级介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其中,东洋区13属,比重达14.94%;古北区9属,比重达10.34%;东洋区、古北区共有种为25属,比重达28.74%。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河南叶蝉206个种级介元中,华中区47种,比重达22.82%;华北区32种,比重为15.53%;华中区、华北区共有种53个,比重为25.7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和定名标本基础上整理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名录,共计12目70科236属382种。采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SI=C/(A+B-C)对该区昆虫的区系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下初步结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突出古北区成分,共计219种,占已知总数的57.33%,古北界+东洋界混合成分次之,共计122种,占31.94%;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华北动物区成分113种,占29.58%,其他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蒙新区〉东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表明该区昆虫在区系组成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贵州省猎蝽科昆虫的区系研究,记述了贵州省真猎蝽亚科昆虫29属52种,提供了各种在贵州省的详细分布.种级阶元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东洋种47种,占90.4%;东洋古北共有种5种,占9.6 %.说明,贵州真猎蝽亚科昆虫的东洋区系性质显著.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贵州真猎蝽共有9个区系类型,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区系特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利用扫网,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了调查,对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西畴县共有蝽次目昆虫106种,隶属13科67属,其中蝽科种类最多,有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29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但有一定古北区成分,仅东洋-古北区分布型物种占总种数的25.47%,并杂有少量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以西南-华南区分布型和西南-华南-华中区分布型为主,均有27种,各占总种数的25.47%,其次是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区分布型,有11种,占总种数的10.38%。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显著东洋区特征,并具有显著的西南区和华南区特征与明显的华中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崆峒山分布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古北界757种,占所采总数的83.28%;东洋界79种,占所采总数的8.69%;东洋-古北界12种,占所采总数的1.32%;广布种56,占所采总数的6.16%;特有种5种,占所采总数的0.55%.崆峒山昆虫区系组成是一个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界、东洋-古北界兼有种、广布种、特有种共同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14.
对六盘山保护区全变态类昆虫进行了整理,在考察涉及六盘山昆虫的所有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1 410种,隶属于8目127科768属。区系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全变态类昆虫古北区成分1 037种,占总种数的73.55%;东洋区成分88种,占6.24%;广布种285种,占20.21%。全变态类昆虫在类群组成上以鳞翅目最为丰富,鞘翅目次之,其他昆虫如双翅目、膜翅目也占据较大比例,比率分别是42.55%、21.06%、20.99%、6.95%。将六盘山全变态类昆虫种类组成与宁夏贺兰山的做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的昆虫种类十分丰富和多样(1 410:1 155),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与环境条件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8月和2003年7月期间,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蝶类398只,隶属于6科55属78种,蛱蝶科种类最多,凤蝶科最少.对其区系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古北种31种,东洋种20种,广布种(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27种;分别占总数的39.8%,25.6%和34.6%.表明该地区蝶类以古北种为主体,更多反映出古北区的成分.在不同生境中,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针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低.而相似性分析表明,各生境之间的蝶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地区的昆虫区系研究对当地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对当地农林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及资源昆虫的保护利用产生重要价值.查阅文献发现,卢氏地区的半翅目昆虫区系研究比较薄弱,为此,采用实地野外考察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西部卢氏地区的半翅目(狭义)昆虫区系进行了研究.调查后,卢氏地区的半翅目昆虫种类数量提升至12科33种.从世界动物区系属性上看,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25种,占调查总数的75.8%,完全东洋区种类有5种,占调查总数的15.2%,其他类型极少发现,表明卢氏地区半翅目昆虫带有强烈的东洋区与古北区过渡属性.从中国动物区系属性看,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四区共有种为7种,占调查总数的21.2%;有3个分布类型都包含4种,分别是西南和华中区共同分布型,西南区、东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共同分布型,西南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共同分布型,各占调查总数的12.1%.国内昆虫七大区系亚区对卢氏地区半翅目昆虫区系结构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华中区、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东北区、蒙新区、青藏区.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有10科23属39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区系科、属和种总数的58.82%、57.50%和56.52%。优势科共有7个,优势科所含的属和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属和种总数的67.50%和68.12%。微型地衣区系地理成分被划分为9个地理成分和11个分布型。9个地理成分分别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泛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东欧—北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不高,南坡的种类数量多于北坡。微型地衣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中国特有成分和环北极成分。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对澳门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及区系进行调查研究,记录了35种蜻蜓,隶属于2亚目6科26属,优势种为黄蜻Pantala flavesens、截尾黄蟌Ceriagrion aeruginosum和褐斑异痣蟌Ischnura senegalensis;东洋区种类有27种、占总数的77.14%,广布区种类有8种、占总数的22.86%;澳门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指数为2.8084,均匀度指数为0.7899,优势度指数为0.1981,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910;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在47%~77%之间,路环岛的蜻蜓目昆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状况最高,氹仔岛次之,澳门半岛最低。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陕西周至楼观台昆虫种类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共记录昆虫132种,隶属于9目38科101属,其中古北区与东洋区共有种类共81种,占61.36%。另外,古北种共22种,广布种有10种,特有种共记录3种。该区昆虫种类多分布于华中区与华北区。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对广西荔浦县境内的蝗虫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荔浦县蝗虫有2总科9科60种和亚种,其中东洋种45种,占本区已知种类的75%;广布种12种,占20%;本区的特有种2种,占3.3%;古北种1种,占1.7%。从区系组成看,东洋种占绝对优势,因此该区应属于东洋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