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拉曼光谱技术测定了液体小檗碱(Berberine)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归属了拉曼特征峰,并与固体小檗碱的NRS进行对比,发现特征峰位基本没变.研究小檗碱与纳米银(Ag-Berberine)、包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状银(Ag@BSA-Berberine)的拉曼光谱,分析了线性纳米银(Ag)及包裹BSA的线状银(Ag@BSA)对小檗碱的吸附模型.结果显示,线性纳米银对小檗碱、牛血清白蛋白有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增强效应主要在线性纳米银与氨基酸中N的孤电子对、甲氧基中的氧、苯环中的π电子及异喹啉中的N发生了吸附作用.对比Ag@BSA-Berberine和Ag-Berberine的特征峰,加了BSA后的拉曼光谱有明显的减弱,但峰位并没有移动,但是有BSA修饰的纳米银的小檗碱拉曼光谱有较高的稳定性,利于小檗碱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检测布鲁氏菌S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福氏志贺氏菌,利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以原位包覆纳米银为基底,获得5种细菌的SERS谱。结果表明:在400~2 000 cm~(-1)光谱内,布鲁氏菌S2株有10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鼠伤寒沙门氏菌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金黄色葡萄球菌有5处明显的拉曼谱峰,大肠杆菌O157:H7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福氏志贺氏菌有7处明显的拉曼谱峰。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拉曼谱峰位置以及强度区别明显。利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在10 min内识别5种食源性致病菌,达到增强细菌拉曼信号、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余志引  蔺磊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886-1891
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建立米鱼肉中组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对比银纳米溶胶和金纳米溶胶对组胺标准溶液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金纳米溶胶增强效果更好。通过对组胺分子的谱峰归属,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得出953、992、1 106、1 262、1 317 cm-1处的拉曼峰,可作为组胺判别的特征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对鱼肉中组胺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在0~100 mg·L-1浓度范围内,1 262 cm-1处的峰强度与组胺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4 ℃下放置1、4、7 d的米鱼肉样本验证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真实值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预测值,方法的回收率为87.0%~117.3%,相对标准偏差在2.6%~4.7%,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SERS)与快速溶剂提取前处理技术,建立茶叶中乐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金纳米粒子为增强基底,分别采集不同浓度乐果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不同浓度以茶叶提取液为基质的乐果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采用无水硫酸镁、四氯化三铁、石墨化碳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基质中叶绿素、矿物质、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干扰;762、902、1 050、1 160、1 210、1 310、1 653 cm-1这7处谱峰可作为鉴定乐果农药的峰。结果表明,茶叶中乐果农药最低浓度能达到1.0 mg/L以下;对不同浓度以茶叶提取液为基质的乐果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发现762 cm-1处特征峰强度与乐果浓度在1~10、8~25 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配制3个浓度样本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93.89%~96.36%,相对标准差为2.59%~4.87%,均小于5.00%,说明用该方法检测茶叶中的乐果农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对藏红花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拉曼光谱仪测定的藏红花拉曼峰与通过DFT计算的拉曼峰基本一致,这些峰可以作为藏红花苷-Ⅰ分子的拉曼特征峰;掺假藏红花与真正藏红花光谱显著不同;在0~500 cm~(-1)和2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国产和进口藏红花光谱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本相同的;在500~2 000 cm~(-1)波数范围内,国产和进口藏红花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使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藏红花的真实性和来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樟子松、银杏等7种针叶树材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种木材反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吸收峰出峰位置接近,如3333~3437 cm~(-1)范围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2917~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1694~1737 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1510~1513 cm~(-1)苯环碳骨架振动振动吸收峰等;在1265~1275 cm~(-1)处均有明显的强峰,说明愈疮木基丙烷是木质素的主要组分;但三尖杉、柳杉、柏木和银杏均表现出含有紫丁香基木质素的特征。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对樟子松、柏木和柳杉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种木材均有能够反映物种特性的吸收峰,如南方红豆杉在2896 cm~(-1)附近的2933 cm~(-1)处有个较小的肩峰,柳杉在1108 cm~(-1)处形成特有吸收峰,樟子松在3078、2654和2537 cm~(-1)处具特有吸收峰等等,均可用做木材的识别特征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苷酸与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尿苷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方式及配合物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共聚焦拉曼光谱来研究尿苷酸与锌离子之间的配位方式,并以尿苷酸锌产率为指标来探讨不同条件对它们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条件对尿苷酸与锌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红外光谱中尿苷酸锌的磷酸基团峰位置明显向高频移动,且C—O伸缩振动峰出现轻微的频移;拉曼图谱中,尿苷酸锌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出现明显裂分现象,且峰的强度变弱。[结论] pH和配合时间对尿苷酸锌产率的影响明显,而温度对其影响较小。锌离子可以与尿苷酸的磷酸基团发生配位作用,并与碱基上的一个羰基氧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松素类衍生物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研究了7个银松素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光谱性质。在B3LYP/6-311G**理论级别上优化了它们的几何结构,通过频率计算拟合了分子的红外振动光谱:具有共轭芳烃特征的银松素衍生物体系在1650~1450cm-1具有高红外活性的苯环伸缩振动峰,而双键在1690cm-1附近的特征伸缩振动是偶级对称振动,不产生高强度红外光谱吸收峰;在高频区(3830cm-1)观察到羟基的O-H键伸缩振动谱带。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方法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PCM)计算了上述分子在CHCl3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计算揭示吸收谱带以π→π*跃迁为主,羟基和甲氧基的引入仅起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FT-SERS)研究了维生素M(Vm)在银溶胶体系中吸附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并结合pH值变化探讨了Vm吸附作用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 Vm是通过羧基中的一个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银原子配位实现的, 以羧基在银表面的化学吸附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一种基于Au@Ag/碳纳米管(CNTs)的SERS-荧光双模细胞成像探针,其可以产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和荧光信号。在这种探针中,金/银核壳纳米粒子(Au@Ag NPs)作为SERS增强基底首先通过静电作用组装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标记4-巯基苯甲酸(4MBA)以产生SERS信号,接着通过氨基与硫碳胺键作用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碳纳米管连接以产生荧光信号。使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癌细胞,通过荧光和SERS成像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探针可以实现细胞成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旨在研究炭基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番茄设施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供试番茄品种为浙粉715,有机肥为水稻秸秆与猪粪堆肥而成,以凹凸棒土-稻壳炭复合材料、稻壳炭、污泥炭为来源,加有机肥混合制成炭基有机肥。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基肥(CK)、常规施肥(CF)、矿物型炭基有机肥(CT1)、稻壳炭基有机肥(CT2)、污泥炭基有机肥(CT3),研究3种炭基有机肥氮替代60%化肥氮对番茄生长、养分含量、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酶活性,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与CF处理相比,CT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的pH、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T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CF处理相比,CT2处理更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且番茄产量增加14.9%,氮吸收量也显著提高,CT2、CT3处理番茄的VC含量显著提高16.5%和19.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14.7%和12.1%,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36.9%和34.9%,CT1、CT2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14.8%和25.9%。研究表明,CT2稻壳炭基有机肥更适宜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番茄叶绿素含量,提高氮吸收量,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眼睛晶体作为鱼类的硬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易获取的特性,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蕴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并在鱼类的年龄鉴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鱼类眼睛晶体的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信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眼睛晶体的直径与重量、微结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对鱼类的年龄鉴定、栖息环境重建、摄食生态的追踪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通过分析鱼类眼睛晶体的组成成分与生长模式,比较眼睛晶体与其他组织做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优势,着重归纳总结了眼睛晶体碳氮稳定同位素在鱼类生活史信息,尤其在摄食生态、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为以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休闲渔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发展休闲渔业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基于1966—2018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世界休闲渔业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样本数据,采用CiteSpace计量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探测,系统梳理了国际休闲渔业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结果表明:(1)国际休闲渔业研究的知识结构基础以生物学、资源学与环境学等学科为主,同时近10年来国际休闲渔业的研究前沿逐渐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2)休闲渔业是典型的复合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国际休闲渔业的发展依靠多学科融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3)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3S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复杂系统模型等在休闲渔业中应用日渐广泛,为解决其综合性、动态性、系统性问题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支撑。建议今后国内休闲渔业的研究应重点考虑研究区域的多尺度性、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关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来,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基于1999—2019年间CNKI收录的858篇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展轨迹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999—2019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题的研究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是该领域的核心机构,以各一级机构及内部二级机构合作为主,作者跨单位和地域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与关键词为"黄土高原""农民"和"可持续发展"等,涉及学科集中于农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领域;研究范畴逐渐转向对实践导向的探索总结,多数研究肯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农户福利的恢复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遵循发展的规律性,又坚守发展的价值性;既坚持发展的辩证法,又彰显发展的时代性;既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展现强大的历史定力。在方向意蕴上,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目标意蕴上,需要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在时间意蕴上,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在空间意蕴上,需要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6.
系统比较了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以下分别简称长江组和闽江组)的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及其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抱卵量、生殖力、生殖指数、单卵湿质量和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长江组亲本所产胚胎的卵径显著高于闽江组(P0.05);(2)两组冻干胚胎的亮度(L~*)、红度(a~*)、黄度(b~*)和色差(dE~*)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江组和闽江组胚胎中的总类胡萝卜素湿质量含量分别为0.44和0.47 mg/g,两者也无显著差异;(3)两组胚胎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接近(P0.05),两者胚胎中C16∶0、C18∶0、C16∶1n7、C18∶1n9、C18∶1n7、C18∶2n6、C20∶4n6、C20∶5n3和C22∶6n3为主要脂肪酸种类,含量均在4%以上,其中长江组胚胎中的C18∶2n6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闽江组。综上,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生殖性能及其胚胎中的生化组成与长江水系野生河蟹接近,需要进一步研究闽江水系河蟹的养殖性能,为闽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Davydov等提出的分块思想,构造一类新的Pickands型估计量,并证明其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约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问题.通过一阶最优性条件将它等价地转化为单调变分不等式问题,并利用变分不等式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研究了约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问题的正则化,证明了扰动问题的解收敛到原问题的最小范数解.  相似文献   

19.
小型渔业组织化、规模化管理是小型渔业管理的国际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下放对小型渔业的管理权至渔民组织,实现小型渔业渔民组织自治,对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在小型渔业管理上出现的绩效低、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和日本渔业自治组织现状的实地调查,运用自组织理论,并借鉴性分析日本小型渔业自治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我国发展小型渔业渔民自治组织的启示,分析出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存在自治机制缺失、组织机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被动受管制缺乏内生动力、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奖惩机制缺失导致社会激励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需赋予其渔业管理权力、创新渔业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严格按组织章程规范运作、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以强化信任机制、完善奖惩机制以加强社会激励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鱼跃民欢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窑上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帮助村民发展渔业共同致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