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 +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 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 4.56(±0.54) cm、 平 均 体 质 量 10.63(±0.91) g, 经 365 d 的 养 殖 试 验, 个 体 生 长 为 平 均 体 长 30.22(±4.32) cm、 平均体质量 1 085.73(±328.55)g,体长增长 562.16%,日均增长 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 7.83%~14.31%;体质量增加 10 117.06%,日均增长 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 8.53%~33.37% 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 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 (R2=0.9705,b=2.2363 < 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 1 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369-1377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3种鱼类的生长规律,为其人工增养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规律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单养模式,分别定期测量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研究分析这3种鱼类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结果]齐口裂腹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6%/d~1.54%/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9%/d~0.75%/d;鲈鲤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0%/d~1.62%/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2%/d~0.50%/d;白甲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1%/d~2.20%/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3%/d~0.64%/d.白甲鱼在水温月均值大于20.0℃时(6—10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20.0℃时(11月—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较缓和,增幅较小.鲈鲤和齐口裂腹鱼的体质量周年增幅相对平缓,仅在水温月均值21.9~23.9℃时(5—6月)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趋势.齐口裂腹鱼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202x2.9217(R2=0.9778),异速生长系数(b)为2.9217;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0608x+1.7741(R2=0.9782).鲈鲤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95x2.8679(R2=0.9925),b为2.867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1133x+1.1829(R2=0.9879).白甲鱼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346x2.7749(R2=0.9919),b为2.774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763x-0.2455(R2=0.9969).[结论]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周年生长状况良好,其中以白甲鱼周年生长最快,齐口裂腹鱼次之,鲈鲤生长较慢;3种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其周年生长特性的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3种鱼类的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营养供给,为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9):2102-2110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苗种的生长特性及发育规律,为其苗种培育积累基础资料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流水单养培育模式,在水温15.9~24.2℃、养殖密度200尾/m3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将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至130日龄,期间每隔10 d随机抽样10尾苗种进行全长、体长和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测量,并分析齐口裂腹鱼苗种的生长特性.[结果]从10~130日龄,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平均体质量从35.38±2.73 mg/尾增长到2001.92±33.84 mg/尾,增幅为5558.34%,对应的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1.55%~7.70%;平均体长从13.18±0.29 mm/尾增长到50.20±1.96 mm/尾,增幅为280.88%,对应的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1.31%~6.87%;平均成活率为71.0%.齐口裂腹鱼苗种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92±0.29)%/d~(6.71±0.48)%/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47±0.25)%/d~(1.88±0.83)%/d,除120和130日龄外,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高于体长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23±0.06~3.22±0.15,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齐口裂腹鱼苗种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049x3.4473(R2=0.9689,P<0.01),b为3.4473,即呈异速生长;在水温17.0~23.0℃的范围内,齐口裂腹鱼苗种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和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在该水温区间范围内相对较高.在齐口裂腹鱼苗种的整个生长阶段,其种群生长离散呈加剧—减弱—加剧的变化规律.[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7.0~23.0℃是齐口裂腹鱼苗种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在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日龄阶段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养殖条件,分阶段优化投喂策略,以促进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颡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颡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颡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12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长薄鳅进入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呈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在20~40 mg/L时,长薄鳅的呼吸频率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之后,呼吸频率趋于稳定,当增加至60~120 mg/L时,其呼吸频率经历小幅上升之后,均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并进入休克期;以60 mg/L丁香酚将长薄鳅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暴露时间在2~24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72 h存活率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26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70%,72 h存活率仅为40%;采用10 mg/L丁香酚麻醉液或经60 mg/L的丁香酚麻醉后立即转入10 mg/L丁香酚麻醉液连续浸泡10 h,可使长薄鳅进入镇静期,且对试验鱼影响较小,推荐作为长薄鳅幼鱼长途运输模式。【结论】40~6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长薄鳅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三倍体幼鱼在中国东北山区的生长特性,在2个试验点同时开展试验,试验点a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森源水产良种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5±0.26)g、全长为(5.83±0.16)cm,试验点b位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冷水鱼养殖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82±0.15)g、全长为(5.58±0.26)cm,对人工培育的虹鳟三倍体幼鱼开展了为期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500、700 ind./m~2)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2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1086t-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W=0.0066e~(0.0384)~t,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0.0095L~(3.042)(R~2=0.9974),其中b′3,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且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山区的环境条件,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开都河长身高原鳅的年龄与生长的关系。【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开都河长身高原鳅的采样观察,运用经典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性状。【结果】开都河长身高原鳅,年龄均值为3.06±0.11+,年龄结构不符合正态分布,优势年龄个体2+;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3 3L2.809 4(R2=0.745 9);体长和肠长的关系式为: LI=0.730 L -2.74(R2=0.981 8);长身高原鳅渐进体长L∞=23.75 cm,生产系数k=0.64,W∞=97.42 g,t 0 = - 0.70,ti=9.14+ ;种群总体(n=139)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Lt = 23.75 (1-e-0.64 (t + 0.7)) 和Wt= 97.42 (1-e-0.64 (t + 0.7))2.809 4。种群总体成熟系数和丰满度:GSI=27.20±1.80和K=0.88±0.26。【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开都河长身高原鳅属于异速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性状不稳定,在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L~b,R~2 0. 99,P 0. 01,n=300),b值接近且略小于3(分别为2. 786 4和2. 843 1),体长生长略快于体质量生长。养殖试验初期(0~15 d),美洲鲥当年鱼种出现飞跃式补偿生长,而后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日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的鱼种体长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L=at+b,R~2 0. 97,P 0. 01,n=9)拟合,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二次函数拟合(W=at~2+bt+c,R2 0. 97,P 0. 01,n=9);养殖前期,在57 d(9月13日)前,敞口池塘的鱼种生长优于遮荫池塘,养殖后期,在79 d(10月5日)后,则相反。敞口池塘的饵料系数(1. 22)低于遮荫池塘(2. 04)。敞口池塘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遮荫池塘的变异系数(P 0. 05)。研究表明美洲鲥幼鱼对高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高温耐受力高于成鱼。建议美洲鲥池塘养殖过程中,当年鱼种采用敞口池塘养殖,而成鱼采用遮荫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稻田养殖条件下F_5代禾花鲤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测量稻田养殖的6月龄禾花鲤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头高(X_4)、头长(X_5)、尾柄高(X_6)、尾柄长(X_7)、体宽(X_8)和体质量(Y)9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F_5代禾花鲤在稻田养殖条件下体质量的变异系数为9.39%。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体质量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结果表明体宽(X_8)和体长(X_2)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其体宽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17,间接通径系数为0.264;体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03,间接通径系数为0.404;判别公式为Y=-231.615+71.416X_8+10.934X_2(R~2=0.868)。【结论】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选育指标对禾花鲤连续进行5代选育,其体质量变异系数比未选育时降低,选育后代体型更加一致,决定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宽和体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红尾副鳅人工驯养条件下的生长特点及其鱼病防治技术,为红尾副鳅的驯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栖息地水源进行初夏、盛夏与初秋条件下的水簇箱充氧遮阴驯养;投喂环毛蚓属青蚓(Pheretima guillelmi)、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Eisenia foetida)、黄粉虫、黑水虻以及通威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等饲料;驯养水温15~18℃;用高锰酸钾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鱼病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及五黄散等药剂进行防治。【结果】红尾副鳅喜食黄粉虫,适宜生长水温15~18℃;驯养60d的成活率为51.85%,鱼体体长增长率为10.80%,鱼体体重增重率为11.83%,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00 2 L~(2.2783)(n=98,R~2=0.810 5),雌雄红尾副鳅的体长与体重差异不显著;驯养过程中主要发生细菌性(应激性)出血病与小瓜虫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鳅拒食快,死亡率高。【结论】在驯养水温15~18℃、水簇箱全程充氧、饲养黄粉虫及适当防治和治疗鱼病的条件下,人工驯养红尾副鳅成活率可达84%。研究为红尾副鳅人工驯化与种质资源保护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幼鲤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鲤稚鱼和初始体质量为(116.89±0.13)g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鲤稚鱼和幼鱼的饲料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6%)等能(总能分别是16.9和15.2 MJ/k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梯度为0、3.0%、6.0%、9.0%、12.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结果和结论】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不同比例添加大豆球蛋白,会导致其生长性能不同程度地下降.鲤稚鱼3.0%、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鲤幼鱼3.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增加,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3.0%组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鲤稚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6.0%.  相似文献   

12.
达氏鳇稚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养殖基地,在水温为16.5~21.0℃的养殖条件下,对全长为(7.60±0.58)cm、体质量为(2.42±0.45)g的43日龄达氏鳇Husodauricus稚鱼进行人工饲养,研究了达氏鳇稚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过50 d人工饲养,达氏鳇稚幼鱼全长达到(22.16±1.34)cm,体质量达到(38.85±5.23)g;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289t-4.7875,R2=0.998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0.278 cm,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5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2808 e0.0554t,R2=0.9644,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729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2.081%;体质量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11L2.6495,R2=0.9978,幂指数小于3,表明达氏鳇稚幼鱼体质量生长慢于全长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盐度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在6个盐度梯度(淡水和盐度5、10、20、30和35)下,养殖体质量为(6.27±0.28)g金钱鱼幼鱼60 d,统计其存活率及生长情况,测定各盐度下金钱鱼幼鱼肝脏、鳃、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金钱鱼幼鱼在盐度为0~35时存活率为97.78%~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均达到最大,盐度为3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最小。盐度5条件下的特定生长率为(0.96±0.01)%,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基于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预测体质量为(6.27±0.28)g的金钱鱼幼鱼高效养殖盐度为7.5。淡水组和盐度35高盐组金钱鱼幼鱼肝脏中SOD与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肝脏中的GPx活力和MDA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GST活力与GSH含量在各盐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金钱鱼幼鱼在0~35的盐度时具有高存活率,但在低盐环境中生长较快;淡水和高盐环境能引起鱼体内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应激。推荐金钱鱼幼鱼养殖盐度为5~10。  相似文献   

14.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翘嘴鳜(Siniperca chuasti)的生长趋势并选育出生长性能和体质状况良好的翘嘴鳜亲本,对汉江上游不同体型规格的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鳜的年龄、体长(L)、鳃盖骨长(R)、体质量(W)、相对生长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年龄主要为1~3龄,人工养殖翘嘴鳜为1~2龄。野生翘嘴鳜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回归方程为L=12.953R+3.314 2(R~2=0.820 5),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W=3.96×10~(-2)L~(2.757 7)(R~2=0.951 2),呈幂函数关系,为等速生长型。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1~2龄生长较快,其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达到0.259和4.972,2~3龄为0.158和3.984,生长趋于缓慢;人工养殖翘嘴鳜1~2龄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为0.152和3.678,均低于野生翘嘴鳜。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尿酸和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324.67μmol/L和4.90 mmol/L,极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翘嘴鳜,而肌酐含量为13.50μmol/L,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翘嘴鳜。因此,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比当地人工养殖的翘嘴鳜更优良,能够被选作亲本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为汉江上游翘嘴鳜的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养殖密度对长江鲟幼鱼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现阶段长江鲟幼鱼的人工饲养密度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设置2.45(D20)、4.96(D40)、7.08(D60)、9.64 kg/m3(D80)等4个初始密度,分析14、28 d后长江鲟幼鱼饵料转化率(FCR)、特定生长率(SGRL和SGRW)、日增质量率(DWG)、肥满度(K)以及变异系数(CVL和CVW)等生长参数差异.D20和D40组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日增质量率均显著高于D60和D80组,而D20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D60和D80组;各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随养殖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各组间变异系数却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变大.考虑到产量、收益以及种间均匀度,本阶段长江鲟幼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4.96 kg/m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5种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对于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投喂频率为4次/d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达最大值;存活率以6次/d组最高;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体重的变异系数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4次/d组出现最低值。因此在投饵量相同的条件下,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在15日龄以后,随着日投喂时间的推移,长薄鳅仔稚鱼的摄食率呈上升趋势,在20:00投喂组摄食率达到最大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14:00投喂组出现最低值,在20:00投喂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各投喂时间组;存活率以20:00投喂组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查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 和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 幼鱼生长能力和白肌纤维组织学特征的影响,在25℃条件下,测定了3种鲤科鱼类各自非训练组和 训练组[1bl/s(体长/秒),历时48d]的摄食率、生长率、白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等参数.结果显示训练组中华倒刺鲃 幼鱼的摄食率、特定体质量生长率和特定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其非训练组(p<0.05),但饲料效率、白肌纤维直径 和密度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训练组岩原鲤和厚颌鲂幼鱼的摄食率、饲料效率、特定体质量生长率、特定体长 生长率、白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等参数与各自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3种鲤科鱼类摄食 和生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有氧运动训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反应与其白肌纤维组织结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种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对于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投喂频率为4次/d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达最大值;存活率以6次/d组最高;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体重的变异系数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4次/d组出现最低值。因此在投饵量相同的条件下,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在15日龄以后,随着日投喂时间的推移,长薄鳅仔稚鱼的摄食率呈上升趋势,在20:00投喂组摄食率达到最大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14:00投喂组出现最低值,在20:00投喂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各投喂时间组;存活率以20:00投喂组最高。  相似文献   

20.
苏北池塘养殖大鳞鲃的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