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亚麻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引自加拿大植物基因资源中心的82份亚麻材料和国内23份亚麻品种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的平均脂肪酸含量顺序为亚麻酸(47.34%)油酸(28.62%)亚油酸(13.15%)棕榈酸(5.16%)硬脂酸(4.76%)。油分含量与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r=0.25*)*,与硬脂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r=-0.30*)*,与油酸呈负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亚麻酸与其他四种脂肪酸都呈负相关性,其中与硬脂酸、油酸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0.52**,r=-0.87*)*。亚麻品种间脂肪酸组分差异极大,发现一些优异种质资源,为今后亚麻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不同地区收集的20余份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选育高含油量和高α-亚麻酸含量的紫苏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地区各种质资源之间含油量差异很大,含油率为21.06%-49%,含油率高于45%的材料有3个,其中毕节苏麻的含油率达到49%,在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是7.2%-10.2%,平均8.97%,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为89.3%-92.2%,平均90.5%,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1.56%3、各个品种之间蛋白含量差异较小,含量在22.29%-26.94%之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油菜含油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各主要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方法]以521份油菜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环境下油菜的10个品质性状与含油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下,含油量与花生烯酸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棕榈酸、硫苷和亚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黄籽度和亚麻酸对含油量均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和硫苷对含油量有较大的直接负作用。其余5个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作用因环境的不同有所差异,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油菜高油优质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选择籽粒偏黄品种,适当降低棕榈酸和硫苷,同时充分考虑亚麻酸对含油量的直接正作用,在可接受的亚麻酸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油梨资源果肉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用气质联用法对10份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份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含量为2.69~11.45(g/hg FW)。除DL-9外,其余9份油梨品系果肉脂肪酸均由8种脂肪酸成分组成,并在大部分油梨品系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相对含量顺序为油酸(45.36%)棕榈酸(24.04%)亚油酸(18.00%)棕榈油酸(5.66%)亚麻酸(5.55%)硬脂酸(1.28%)花生酸(0.07%)肉豆蔻酸(0.04%)。10份油梨品系果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60.50%~96.42%,其中油酸相对含量大于30%的品系达到8个,亚油酸相对含量超过20%的品系达到4个,棕榈油酸相对含量超过8%的品系为1个。综合分析可见,油梨果肉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DL-9油梨品系对油梨果肉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早熟大豆脂肪酸的形成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早熟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酸各组分的变化各异。开花后16~20d时,硬脂酸(18∶0)、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棕榈酸(16∶0)、油酸(18∶1)及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开花后20~23d时,亚麻酸(18∶3)相对含量又增加,棕榈酸(16∶0)相对含量下降,以后随种子的发育,棕榈酸(16∶0)、硬脂酸(18∶0)和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油酸(18∶1)介于其间。开花后天数与棕榈酸(16∶0)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16∶0)及硬脂酸(18∶0)呈显著、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18∶3)与硬脂酸(18∶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油酸(18∶1)、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与硬脂酸(18∶0)、亚麻酸(18∶3)、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呈极显著、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18∶2)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平均最低气温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10.
紫苏种子油成分自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等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7.8%~62.1%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0.2%~23.6%之间。表明紫苏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1.
对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下甘蓝型杂交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变化的研究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油率、油酸、硬脂酸含量逐渐增加,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含量逐渐减少。芥酸、硫苷、含油率、油酸、硬脂酸与施氮量呈负相关,且含油率与施氮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且种子蛋白质、亚麻酸与施氮量的相关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含油率、种子蛋白质、油酸与施磷量呈正相关,芥酸、硫苷、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与施磷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亚麻酸与施钾量呈负相关,芥酸、硫苷、含油率、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廿碳烯酸与施钾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油菜种子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0份油莱样品在2种水分(7%~8%和4%~5%)含量条件下.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含量降低时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升高,而棕榈酸和油酸品质性状的含量降低.在两种水分含量条件下,各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硬脂酸两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两种水分含量下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油菜产量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①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但两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且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②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品质性状的差异,三北98以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仅有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两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③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④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和含油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降低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升高趋势。⑤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饼粕品质变优;不饱和指数增加,油的稳定性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总量增加,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酸总量增加。[结论]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胡麻种质资源品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照  赵利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110-113
利用Perten公司DA7200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甘肃胡麻种质资源库的364份胡麻资源的籽粒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胡麻籽粒4种品质成分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明显差异,硬脂酸、木酚素、棕榈酸和油酸变异系数较大;碘价、粗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资源中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8.64%,硬脂酸平均含量为4.94%,棕榈酸平均含量为5.58%,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碘价和木酚素平均含量依次为29.15%、11.4%、51.31%、175.69和9.60 mg/g。筛选出了123份优异种质资源供育种利用。并对近红外技术在胡麻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组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早,极早和中晚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籽粒发育进程中,亚油酸含量持续上升,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缓慢下降,油酸含量先增后降;3个早熟品种的亚麻酸含量缓慢降低而中熟品种则几乎没有变化,亚油酸与籽粒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其它脂肪酸之间及其与籽粒发育天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57-761
以16个山西省地方的核桃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调查测定,了解不同产地晚实类型核桃资源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晚实类型核桃间平均单果质量差异性显著,左权东峪核桃与汾阳早龙核桃出仁率差异性不显著,平均单果质量最高的是左权大炉核桃,达14.96 g,壳皮厚度值最大的是左权大炉核桃,为1.45 mm,果实形状与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出仁率与壳皮厚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16个晚实类型核桃的核桃仁中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酸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盂县榆林坪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68%,晋龙1号最低,仅55.2%;左权苏亭核桃、左权大炉核桃与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左权东峪核桃亚油酸含量70.90%,左权白水核桃的油麻比(亚油酸与亚麻酸比)最高达7.5,汾阳大龙眼核桃的最低为4.2,核桃仁的含油量与棕榈酸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油酸和亚麻酸有显著相关性;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油麻比与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核桃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油麻比值高,其品质好而且耐藏性相对较长,试验的16个地方优株中左权白水核桃和左权东峪核桃可以作为核桃油用型核桃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为油梨果肉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国内油梨品种(系)RN-1、RN-5、RN-11、RN-12、RN-15、RN-16和国外品种Hass等果肉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为5.04~8.75g/100g FW,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RN-5的含油量最高,达8.75g/100g;果肉均含有8种脂肪酸成分,在大部分油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P0.05),相对含量为棕榈酸(30.87%)油酸(29.48%)亚油酸(26.58%)棕榈油酸(9.96%)亚麻酸(1.30%)硬脂酸(1.16%)花生酸(1.02%)肉豆蔻酸(0.23%)。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2.80%~70.60%,其中油酸相对含量大于30%的品种(系)3个,为RN-1、RN-15和RN-16;亚油酸相对含量大于25%的4个,为RN-1、RN-5、RN-12、RN-15和RN-16;棕榈油酸相对含量大于10%的3个,为RN-5、RN-11和Hass。亚麻酸与花生酸的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肉豆蔻酸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基于8种脂肪酸成分相对含量聚类,RN-1、RN-5、RN-11、RN-16和Hass聚为一组,RN-12和RN-15各为一组。油梨果肉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其中RN-5在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4份可可种质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为可可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也为探究可可品质性状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国家的54份可可种质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超离法、气相色谱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可可脂、多酚、脂肪酸组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54份可可种质中,XYS53的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均最低;XYS52的可可脂含量和脂肪酸总含量均最高;XYS18的棕榈酸含量最高;XYS17的硬脂酸含量最高;XYS52的油酸含量最高;XYS44的亚油酸含量最高;XYS20的多酚含量最高。7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1.52%~18.74%,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和多酚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18.62%和14.42%;可可脂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1.52%。可可脂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棕榈酸含量与硬脂酸含量间、棕榈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及硬脂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多酚含量与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不同国家的可可种质间可可脂、硬脂酸、油酸、多酚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中国与泰国的可可种质间棕榈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发现,归属于类群Ⅰ的15份种质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且主要来自于中国和越南。【结论】可可种质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其来源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可可品种选育过程中,需结合性状间相关性综合考虑可可品质性状表现,可优先选择中国和越南的1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作为育种材料或亲本来培育优良可可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琦  程滨  赵瑞芬  张一弓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65-1169
对在山西种植的20个核桃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左右;亚油酸(ω-6)/α-亚麻酸(ω-3)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5~10)∶1;不同品种脂肪酸组成无差异、含量有差异。20个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总体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庆元县13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植株茶籽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茶籽脂肪含量在54.4%~66.1%之间,均值为61.1%,油脂中共检测出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和顺-11-二十碳烯酸(C20︰1)8种脂肪酸组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其中,以油酸含量最高(81.8%~87.2%),其次分别为棕榈酸(6.6%~9.4%)、硬脂酸(2.2%~4.3%)、亚油酸(0.5%~6.1%)、顺-11-二十碳烯酸(0.4%~1.1%,2株未检出),其他脂肪酸组分含量较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亚油酸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