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芦笋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芦笋系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为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一、茎枯病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茎、枝,病斑呈纺锤形或线条状,初期在茎基部见水渍状斑,渐变为黄色小斑,后呈褐色,周缘水渍状。病斑扩  相似文献   

2.
<正> 芦笋茎枯病是我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一般病茎率在30~100%,死茎率在30~50%,病害严重的死茎率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特别是三年生左右的笋田,近几年发病尤为严重,常造成毁种,已成为我省芦笋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请参阅封三图)。一、症状此病只发生在芦笋茎上,故而得名茎枯病。发病初期,病斑呈纺锤形或短线形,水  相似文献   

3.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茎枯病是对芦笋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时会阻断芦笋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整个株体迅速枯死.茎枯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整个笋田严重减产.其病理特性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茎枯病是对芦笋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时会阻断芦笋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整个株体迅速枯死。茎枯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整个笋田严重减产。其病理特性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芦笋又称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而茎枯病是对芦笋产量和生产周期影响最突出的重要病害。茎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率高达10%~20%,多年连作地块更为突出在30%以上,主要危害地上茎,也可以侵染枝梗。茎上病斑多发生在中下部,初期呈水渍状条斑,界限不清晰,后期逐渐变为暗褐色菱形或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绕茎周,上部植株枯死,并迅速传染给相邻的植株,造成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7.
潍坊地区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调查了潍坊地区芦笋茎枯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属真菌半知菌亚门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mgi(Sace.)Bubak),病菌侵染植株主茎、侧枝、亚侧枝,不危害叶片。病斑初呈针刺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展成梭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稍凹陷。病斑边缘清晰,红褐色,有水渍状晕圈,中央灰白色,后期密生小黑点,即病源菌的分生孢子器。田间遗留的越冬病残茬或堆积在田埂上的枯老病残株,是翌年导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防治措施必须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芦笋茎枯病已成为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特性,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以家业防治为主,以化学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介绍了茎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芦笋茎枯病是国内外芦笋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病原菌早在1884年经真菌学家 P.A.Saccado 鉴定为 Phoma asparagi Sacc.后,沿用至今.此病菌名称虽曾有异议,但终未澄清。作者自1989年开始,从发病严重的江苏连云港及徐州丰县芦笋生产地采回多批典型茎枯病标样,先后分离获得菌株121个,在 PDA 培养基上性状表现一  相似文献   

11.
<正>本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甜瓜根部病害和叶部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1甜瓜根部病害及防治1.1蔓枯病(黑腐病)1.1.1症状在整个甜瓜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根茎部和瓜蔓,多见于茎的分枝处。病斑初期呈水浸状灰绿色斑,逐渐向上蔓延呈条状斑,有时分泌出黄褐色,橘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后期散生黑色小粒点。横切病茎,表皮变褐,其维管束不变色。在潮湿条件下,叶片、叶柄及果实也可被侵  相似文献   

12.
1茎枯病 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细菌对芦笋茎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为63.70%~85.00%,其中菌株YS-G10的拮抗活性最高,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5.00%。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S-G10能够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3.44%。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推测菌株YSG10可能通过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类物质破坏病原真菌细胞壁或抑制病原菌致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芦笋茎枯病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4.
芦笋茎枯病是严重威胁芦笋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后造成茎枝成片死亡,导致翌年嫩茎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重,发病速度快,极大地制约其营养体正常生长,从而影响芦笋根部的养分积累,导致来年产量下降。为了解芦笋茎枯病在本地的发生特点,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2004年我们进行了定点系统观察及药剂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研究方法1.1定点观察(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皖南地区芦笋病虫害呈现逐年发生趋势,其中茎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芦笋甜菜夜蛾和芦笋斜纹夜蛾发病危害最为严重。传统化学农药防控芦笋病虫会导致严重的药物残留,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以提高防控质量,提高芦笋品质。  相似文献   

17.
芦笋茎枯病(StemblightofAsparagun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J!D、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发生普遍,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创汇。国内学者在芦笋茎枯病的症状、病原、浸染循环、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如下。1症状芦笋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拟叶上,但果实上未见有病斑,重病株地上枯死甚至根盘腐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茎杆上可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6-1989年连续4年在砀山果园场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上年越冬病残体是当年茎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采笋田在停采后10天左右即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初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降雨是茎枯病的主要影响因子,6-9月间降雨量与同期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通过药剂防治使翌年芦笋产量增加50%以上,并总结出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芦笋主要病害及其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栽培的芦笋发病较轻,病害亦少,基本不用药剂防治,而栽培老区病害较重,主要有褐斑病、茎枯病、根腐病、紫纹羽病等病害发生;现就芦笋病害的症状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西瓜是非常受欢迎的水果,随着栽培面积日益扩大,生产中常遇见西瓜发生一些病虫害,现笔者对其发病症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期能帮助瓜农解决实际问题。一、西瓜蔓枯病1、危害特点蔓枯病又叫黑腐病、斑点病、朽根病等。蔓枯病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而以叶片受害最重。危害症状叶片受害时,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变成直径1—2厘米的病斑。病斑近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发生在叶缘上的病斑,一般呈弧形。老病斑上出现小黑点。病叶干枯时病斑呈星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