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实验室前期保藏的菌株NYCS1-5进行了细胞和菌落形态鉴定、生理生化分析、耐盐促生功能研究、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此菌株为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经研究,栖稻假单胞菌NYCS1-5同时具备较强的解磷和溶磷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解钾能力和产IAA的功能,该菌耐盐范围可达7%。通过玉米营养液培养实验也研究了菌株NYCS1-5对玉米在有盐(100 mmol/L Na Cl)、无盐条件下的促生功能,记录玉米在生长第4、10和12 d的株高和根长生长状况。在有盐条件下,玉米生长10 d时,菌株NYCS1-5处理组的玉米生理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了21.36%和16.64%,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菌株NYCS1-5表现出对玉米的耐盐促生功能。在无盐条件下,菌株NYCS1-5对玉米生理株高及根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玉米生长12 d时,菌株NYCS1-5处理组的玉米生理株高增加了17.38%,达到显著差异。因此,此栖稻假单胞菌NYCS1-5对玉米等作物有耐盐促生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20,(7)
从田螺内脏中分离获得一株溶藻菌株(命名为W10),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探究了其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方式、菌液及其无菌上清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藻特性,并构建了溶藻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菌株W10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GenBank ID为MN688696);W10溶藻式是通过分泌某些热稳定性差的溶藻物质间接作用于铜绿微囊藻,使其裂解、溶解;NA和淀粉培养基对W10菌株的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显著优于改良基础培养基(P0.05),但因NA培养基成分复杂,故确认淀粉培养基适宜于菌株W10培养;同一生长时期的菌液及其无菌上清液溶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表现为稳定期与衰亡期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然后依次是对数期和延滞期;当菌液与藻液体积比为1∶10时,W10菌液溶藻率最高为80.05%,而无菌上清液的溶藻效果与投加量呈正相关,在1∶2处理溶藻率最高为92.15%;当菌藻比1∶10以铜绿微囊藻为降解底物时,菌株W10的溶解作用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4.
5.
一株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产养殖水体氮化合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甲鱼池底泥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水质净化功能目标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G+Cmol含量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培养试验证明,该菌株对光照、通气和pH等环境条件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甲鱼苗养殖池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水体中铵态氮和氨态氮的净化作用显著,对亚硝氮的净化效果尤为突出,达到65.4.因此,该菌株可望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6.
7.
8.
1株铜绿假单胞菌JM1的溶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4)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爆发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该文研究了1株水体土著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JM1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溶藻特征。结果表明:菌株JM1的牛肉膏蛋白胨发酵液在一次性投加时溶藻效果明显好于少量连续滴加方式,即添加量一定时溶藻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累积毒性小于急性毒性。菌株JM1发酵液不仅可快速杀死铜绿微囊藻细胞,还可分解利用藻细胞的残体及其分泌物,从而能够将藻细胞快速从水体中去除。菌株JM1发酵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解作用随着藻细胞初始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以牛肉膏蛋白胨为培养基时,适宜菌株JM1生长的pH为5~9,而且在pH为10时仍可生长,但pH4和11时菌株JM1无法生长,菌株JM1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将培养液的pH主动调节成适宜生长的中性或偏碱性。菌株JM1发酵液经过酸碱变化,仍然保持较强的溶藻活性,但与未处理的相比,溶藻效果略有下降,说明发酵液中可能含有微量的其他溶藻或助溶藻物质,在pH变化过程中活性消失。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JM1在水体的水华控制和应急除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找到防治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的有效方法,首先研究了生物熏蒸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生物熏蒸第7 d时,土壤疫霉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不加菜粕病土(对照),分别降低了20%和68%;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40%和49%;7 d后生物熏蒸处理和对照土壤中疫霉数量逐渐增加,说明生物熏蒸的最佳时间为7 d。为了增强生物熏蒸的防病效果,通过平板试验筛选了1株既可以拮抗辣椒疫霉又可以抵抗由菜粕降解释放的挥发性杀生气体的铜绿假单胞菌,然后将菜粕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同时施入土壤中进行7 d的生物熏蒸盆栽试验。发现与生物熏蒸处理相比,生物熏蒸结合铜绿假单胞菌处理的土壤中假单胞菌数量显著增加了401%,疫霉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72%,辣椒疫病的发病率降低了8%。表明生物熏蒸结合施用拮抗菌是一种环保的防控辣椒疫病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并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鱼苗生产培育中,以促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等鉴定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培育试验.[结果]分离筛选出的光合细菌(菌株NC01)菌体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培养的菌落圆形、红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体大小0.6~0.9 μm×1.5~2.5 μm;在光照厌氧条件下培养,繁殖速度较快,在扩大培养基中培养液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成紫红色;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生产培育,发现荚膜红假单胞菌能稳定水体pH,显著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降幅分别为36.69%、27.47%、45.89%;鱼苗体长增加43.66%、体重增加44.79%、成活率提高10.60%(绝对值).[结论]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的荚膜红假单胞菌,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商品性能良好,且在罗非鱼鱼苗培育中效果显著,生产上可以大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1.
从梅花鹿粪便中分离筛选出24株芽孢杆菌,初筛获得10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复筛,菌株Lu14纤维素降解能力较高,其内切葡聚糖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1.106 U/m L和0.76 U/m L。对Lu14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其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高达99.99%,故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离并鉴定具有解钾活性假单胞菌。[方法]以农田土壤为样本,在钾长石粉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并纯化解钾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梯度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分离,经初筛获得8株生长良好并具有解钾透明圈的细菌。将初筛后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速效钾含量,从中筛选出解钾能力较强的1株假单胞菌K3。通过形态观察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F113亲缘关系最近,初步确定该菌株属假单胞菌属。[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钾肥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试材。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大鲵病原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洪雅人工养殖的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肾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S100814),以腹腔注射、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大鲵的病原菌.该分离株生理生化特性与荧光假单胞菌一致,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TSA平板上生长呈边缘整齐、半透明的圆形灰白色菌落.接触酶、精氨酸双水解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认死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蟒蛇致病病原,对死亡蟒蛇的肝、肺组织及心血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1株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测定及动物致病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本病致病病原;对分离菌株进行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妥布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17.
ARDRA方法在荧光假单胞菌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类方法,分离筛选拮抗性较强的荧光假单胞菌。【方法】利用紫外下产生荧光的特性,采用梯度稀释及鞭毛染色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海南、山东和新疆的488份植物根际土壤进行分离筛选,分离菌株进行ARDRA分析,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结果】分离筛选到102株紫外下产生荧光的杆状单极生鞭毛菌株。ARDRA分析产生荧光假单胞菌类型、恶臭假单胞菌类型以及一个未知的谱带类型。以油菜立枯病菌作为靶标菌,筛选到25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TC222产生的抑菌圈最大,进一步的生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9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如番茄灰霉病菌等具有很强的拮抗活性。TC222的 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荧光假单胞菌PfO-1同源性达到99%,其最终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结论】ARDRA方法在分子水平上为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探索了一条新途径;TC222菌株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污染水域筛选获得了1株可在含有100 mg/L Cd2+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耐镉菌株Cd-t1。通过形态观察、16S r 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嗜碱性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不同Cd2+浓度处理下菌株的生长曲线显示,各浓度Cd2+处理延缓了该菌株的生长时期。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质粒消除试验发现,该菌株的Cd2+耐受性与其形态适应性变化和C、N、O、P、Na、K、Ca等元素含量的改变相关,并决定于质粒上的镉耐受基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研究了理化因素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吸附Cd(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1.2 g/L、Cd(Ⅱ)初始浓度100 mg/L、pH7.0、温度30℃、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吸附12 h,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8.8%和74 mg/g。在金属离子Zn(Ⅱ)、Pb(Ⅱ)、Cu(Ⅱ)、Ag(Ⅰ)共存的条件下,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种金属离子对菌株C-18吸附Cd(Ⅱ)的影响顺序为Cu(Ⅱ)Zn(Ⅱ)Pb(Ⅱ)Ag(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