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Co-γ辐照对广宁红花油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给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以便进一步改良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方法】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广宁红花油茶干种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辐照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10~90 Gy的辐照剂量与幼苗死亡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广宁红花油茶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为47 Gy.辐照后幼苗苗高、地径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部分幼苗产生了少量分枝,但幼苗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畸形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杂交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生理变化规律,为后续花期调控措施的制定和成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杂交兰品种‘黄金小神童’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花芽分化过程;并在不同分化时期取样,对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等含量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杂交兰‘黄金小神童’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依次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和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杂交兰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POD和CAT活性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的有效积累和后期的合理利用,对杂交兰花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60Co-γ射线对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的诱变效应并确定其辐射半致死剂量。【方法】以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辐照剂量(0、100、200、300、400 Gy)60Co-γ进行辐射处理,分析辐射对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剂量与种子相对出苗率为极显著负相关,种子辐射半致死剂量为217.76 Gy。辐射后幼苗出现叶型改变、叶面扭曲、叶边缘变异等,300 Gy剂量下叶型和叶边缘变异比例最高。辐射处理的北美红花七叶树生长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在300 Gy最高。相关性分析得出,辐照剂量与复叶宽、小叶宽、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综合种子半致死剂量和生长、生理指标,确定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适宜的辐照剂量为200~300 Gy。可为七叶树属植物辐射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整株蟹爪兰后,测定叶片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含量。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60Gy时达到最大;蛋白质含量则变化不一,但在20Gy时有一最大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均在60Gy时含量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与叶绿素b呈负相关,所以60~70Gy剂量处理蟹爪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马铃薯发芽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探究其抑制马铃薯发芽的机理。【方法】以‘紫花白'马铃薯为试材,以未经高能电子束辐照马铃薯为对照,分别采用0.3、0.4和0.5 kGy高能电子束对块茎进行辐照处理,然后用0.03 mm牛皮纸袋包装后敞口贮藏于(8±1)℃、相对湿度70%—75%的冷库中,贮藏过程中每周观察记录各组块茎的发芽情况,每25 d取样测定块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硬度及淀粉、Vc、还原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借助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块茎芽体形态和芽眼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马铃薯经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后,在(8±1)℃贮藏至200 d均未发芽,休眠期显著延长;高能电子束辐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块茎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Vc和淀粉的下降速率,促进了块茎中还原糖的积累,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块茎贮藏至200 d时具有良好的风味、口感和色泽;抑制了块茎呼吸强度,有利于减缓其衰老进程;但辐照加速了块茎重量和硬度的下降,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电镜结果显示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块茎芽眼处细胞超微结构形成了损伤,细胞壁畸变、扭曲,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核外形无规则变化,核内容物降解;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内质网完全降解;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颗粒减小,但维持了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辐照使块茎幼芽直接死亡,芽体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干枯。【结论】高能电子束辐照可完全使块茎在(8±1)℃冷藏7个月不发芽,对块茎营养品质无不利影响,有利于保持其良好感官和营养品质;推测高能电子束辐照抑芽与块茎呼吸强度受到抑制相关,减弱了其生理活性;同时,辐照对芽眼细胞结构形成了损伤,并直接使其幼芽死亡干枯。  相似文献   

6.
将艳花独蒜兰(P.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贮藏于(4±1)℃冷库中,在贮藏0、30、60、90、120、150 d时,分别从每种中随机选择3个假鳞茎取样,测定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和还原糖以及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及玉米素核苷酸(ZR)的含量。结果表明:(1)同等条件下解除休眠所需时间长度为云南独蒜兰﹥艳花独蒜兰﹥黄花独蒜兰;(2)独蒜兰属假鳞茎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在新芽开始萌动及伸长过程中淀粉大量水解成可溶性糖维持其生理代谢活动;(3)IAA和GA_3是休眠解除的主要促进物,ABA是主要的休眠促进物质,与IAA和GA_3作用效果相反,是独蒜兰属植物解除休眠的主要抑制物。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甘薯淀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MS、IR和定量分析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甘薯淀粉的晶体结构和官能团变化,以及其水溶性还原糖含量、酸度和特性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剂量超过620 kGy时,γ射线对甘薯淀粉晶体结构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并有新的官能团生成;在小于300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甘薯淀粉中羧基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300 kGy辐照预处理时羧基含量达4.78%;甘薯淀粉中羰基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辐照剂量2 500 kGy时,甘薯淀粉中羰基含量达6.72%;辐照预处理可改善甘薯淀粉水溶性,还原糖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H值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淀粉的特性粘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前期下降后期升高,最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碧玉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蓝、绿光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碧玉兰组培苗在单一红、蓝光下均生长不良,复合LED光质下形态正常。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的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蓝复合光(2RB)处理碧玉兰组培苗的根长、根数、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和能效指标最高。【结论】LED红蓝复合光(2RB)是碧玉兰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光源,LED光照系统可替代荧光灯成为碧玉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碧玉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蓝、绿光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碧玉兰组培苗在单一红、蓝光下均生长不良,复合LED光质下形态正常。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的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蓝复合光(2RB)处理碧玉兰组培苗的根长、根数、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和能效指标最高。【结论】LED红蓝复合光(2RB)是碧玉兰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光源,LED光照系统可替代荧光灯成为碧玉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烤烟烟叶进行处理,探讨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7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没有影响初烤烟叶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但显著影响了烟碱、总氮、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以及糖碱比、氮碱比等化学指标;1~7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复烤烟叶中的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以及氮碱比等化学指标无显著影响,3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复烤烟叶的糖碱比有一定的影响;而1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就能有效控制烟叶霉变。因此,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初烤烟叶进行杀菌防霉是不可行的,而对复烤烟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食用藕粉辐照杀菌与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 ,食用藕粉经60 Coγ射线辐照杀菌 ,杀菌效果随剂量增加而显著。辐照对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和脂肪无明显影响 ,氨基酸总量有减少趋势 ,淀粉粘滞性随剂量增加而下降 ,商业化加工辐照杀菌剂量控制在4~ 6kGy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的霉烂特性,为优质烟叶生产、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11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中烟叶水分含量(自由水和束缚水)、主脉硬度、淀粉、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霉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呈S型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烟叶水分含量、主脉硬度及化学成分含量各指标在烘烤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且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存在一定差异;K326具有较高的霉烂率和病情指数;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与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可作为研究烟叶霉烂的有效参数,对研究防治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不同无花果品种一年生枝条死亡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佳辐射诱变剂量,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提高无花果遗传多样性、创造新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和中华紫果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30、45、60、75 Gy的辐射处理,分析辐照引起枝叶死亡率、酶活性等变化。【结果】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无花果品种扦插苗成活率呈下降趋势,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分枝数指标呈下降趋势,叶片长宽比差异不显著。中华紫果品种的SOD、POD、CAT等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45、60 Gy剂量时达到峰值,MDA含量呈现一直上升趋势,H2O2含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布兰瑞克品种的SOD、POD、CAT酶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MDA、H2O2含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结论】辐射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为材料,在拔节至开花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不育条件)和22.0℃(可育条件)处理,研究A3314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下,A3314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日平均温度17.5℃处理,尤其幼穗变化更为明显,且A3314各种物质含量与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在可育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0℃),温度变化导致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伴随着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说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了解藜麦的辐照效应,初步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方法】用~(60)Co-γ射线对4份藜麦材料(NX-1,CX-2,SHX-8和SHX9)的干种子进行了7个剂量梯度的辐照处理,对辐照当代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成活率、株高、穗长、茎粗、千粒重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NX-1的M2代群体进行了选育和考种。【结果】不同藜麦材料间和不同剂量间的辐照效应均存在差异,参试藜麦的半致死剂量为84.2~152.4 Gy,平均116.2 Gy,致死剂量均低于320 Gy;随辐照剂量增大,发芽率、苗高、株高、穗长显著降低;千粒重、茎粗变化不明显;籽粒粗蛋白含量增加。辐照M1代中,剂量、苗高、发芽率、成活率、穗长、籽粒粗蛋白含量等性状间大多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千粒重、茎粗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M2代中选单株主要来自80 Gy和160 Gy的后代,平均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NX-1原始种质有一定提高。【结论】~(60)Co-γ射线用于藜麦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可能是平均半致死剂量(116.2 Gy)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在实践中,可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平均半致死或更低的剂量进行辐照处理。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藜麦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品质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蛋黄粉杀菌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蛋黄粉为原料,分别用0,1,2,3,4,6和8kGy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比较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乳化性能、脂质氧化性能、色泽的影响,并分析辐照后贮藏30d蛋黄粉中微生物的变化,综合不同辐照剂量对蛋黄粉品质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确定蛋黄粉电子束辐照处理的适宜加工工艺。【结果】蛋黄粉在辐照剂量为1~4kGy时,其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及脂质过氧化值分别为392.4~351.4mL/g,27.8~24.7min和1.80~1.98mmol/kg,与CK组(0kGy)乳化能力(40.6 mL/g)、乳化稳定性(28.3 min)和脂质过氧化值(1.80 mmol/kg)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辐照剂量为6kGy时,其酸价(0.14mg/g)和色泽L*与CK组比较无显著变化;3~4kGy的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蛋黄粉中微生物的变化,并可有效防止产品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结论】电子束辐照剂量控制在4kGy内,对蛋黄粉理化及感官品质影响不大,并能有效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4kGy是蛋黄粉适宜的电子束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拓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创新澳洲坚果育种方法。【方法】采用剂量率为10 Gy/h的~(60)Co-γ射线对4个澳洲坚果主栽品种的萌动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剂量梯度为10、25、40、55、70、85、100、115和130 Gy。【结果】~(60)Co-γ射线辐照对澳洲坚果萌动种子的发芽势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辐照剂量越高,萌动种子的发芽时间越晚、发芽速率越慢、发芽率越低;品种间对~(60)Co-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云澳51最耐受,而云澳58最敏感,云澳57、云澳51、云澳41、云澳58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62.22、81.81、81.14、57.55 Gy。【结论】绝大部分诱变苗均出现了植株矮化和茎干增粗,尤其是分叉增多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粒萌动种子出现双根、或出现双茎、甚至同时出现双根和双茎,部分诱变苗表现为须根减少或主根变短须根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各酶活性均高于韧皮部;韧皮部和芽中AI活性与蔗糖含量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83**);芽中SPS活性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9*)。【结论】苹果在进入休眠期前,木质部开始储藏淀粉,随着休眠期的来临,木质部中积累的大量淀粉被分解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与此同时,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快速上升,这与SPS活性的升高、AI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辐射剂量为10、20、30、40 Gy的60Co射线对豆梨的叶片和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了辐照处理对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叶片与愈伤组织的组织褐化率、芽再生分化率、分化芽的数量以及再生苗继代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射线对叶片愈伤组织分化、辐照组织的褐化、分化能力均有影响.低剂量(10 Gy)促进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高剂量则起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均加重,而分化能力减弱,再生苗继代培养成活率降低.适宜豆梨叶片和愈伤组织辐射诱变的辐照剂量为20~30 Gy.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5、10、15、20、25 Gy电子束剂量辐照百合品种Starfighter和Tiber的鳞茎,发现该剂量梯度明显抑制百合当代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不影响新鳞茎定植后第2代正常营养生长和开花,而且在C 15 Gy 第2代中发现花朵颜色变深、花瓣斑点长突起变短的变异株。以百合幼嫩叶片作为材料,应用RAPD技术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的扩增结果。11个试验组中,有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清晰谱带282条,其中,32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11.35%。RAPD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百合鳞茎能够引起百合DNA变异,并且辐照剂量与诱变频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诱变频率还与试验品种、辐照部位及所处的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