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该区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本文从团山子水库移民安置实际出发,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情况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储存、自适应性、容错性等特点,可以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将BP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溪洛渡水电站嘎勒移民安置区土壤适宜性评价中,构建了影响土壤适宜性的评价因子训练集,对隐层神经元数量的选择、训练过程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专家样本的学习,建立具有泛化能力的土壤适宜性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网络模型结构为9-7-1,均方误差为0.00033,并对预测地块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区域以中等适宜性的土壤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内涵和现行的计算方法,阐述国家政策、居民收入多元性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因素给现行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确定带来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通过简化移民生产安置人口问题、及时发布配套行业标准、研究优化生产安置人口的计算等方法确定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并结合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对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确定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模式多样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利水电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安置,而移民安置成败的关键在于安置模式选择的正确性。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模式多种多样,在当今世界上尚无固定的成功模式。通过对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模式的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证明“以土地安置为主,安置方式多样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安置水利工程移民”是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的成功出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水库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强调采取有土安置、以土为本的农业安置方式。基于移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安江水电站库区在生产安置规划中调整方案,创新安置方式,尝试了长效实物补偿方案。文章结合安江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调整实例,论述了长效实物补偿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遵循节地原则,有利于减少移民数量,降低工程征地成本。总结移民安置规划中"抬田"工程、专业项目改复建、城镇化安置、居民点整理等节地实践,并从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移民意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了节地与移民安置规划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节地建议。移民安置规划是系统性设计,设计中要贯穿节地思想,通过合理有效设计,实现移民安置规划与节约用地统一。  相似文献   

7.
水电移民属非自愿移民,常是水电站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移民安置不当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生产生活,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水电站项目建设将使土地被淹,大量房屋、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要设施损毁。水电项目农村移民安置是为恢复水电项目建设征地处理范围涉及的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妥善安置农村移民而进行的工作。本文将探讨如何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水源为指导思想,编写水电项目农村移民安置新址集中供水工程环境保护设计。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民安置补偿则是水库移民安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为保障新时期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对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重庆玉滩水库工程移民安置为例,分析玉滩水库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水库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措施的改进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移民安置工程基础上,论证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对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容量调查与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移民社会适应性调整评价等几个重点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三峡库区生态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人口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並总结已有移民工作经验,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同时,从人口环境容量扩展、生产力布局、生态移民试点等方面论述了三峡工程移民必须走生态移民之路。  相似文献   

11.
肖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61-4663
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的新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农村发展的可能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水电项目农村移民安置的新对策,使农村移民安置符合我国农村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使得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2.
为破解压煤塌陷区农村移民安置的困境,通过对压煤塌陷区移民风险与特点的分析,借鉴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模式的经验,提出压煤塌陷区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重点论述了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内涵、运行设计、合理性,并探讨了该模式在实现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评价也变得至关重要,而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尤其是在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由于水电工程项目涉及到众多的复杂现象及多种因素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比较复杂,并且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本文以某水电工程项目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水电工程评价中存在的大量的模糊概念及模糊现象问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传统优化算法的不足,将微分进化算法应用到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中,建立新的优化算法模型。【方法】建立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具体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计算中,最后将该方法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微分进化算法收敛速度快,可调参数少,计算精度高,稳定性好,且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结论】微分进化算法在解决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求解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婷婷  王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300-7304
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及监督评估的过程中,由于对水库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安置质量、环境容量、后期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描述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不同量纲、相互冲突的多目标问题,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解决此类的模糊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对模糊数学理论在水库移民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模糊理论在水库移民中的应用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并针对仅用模糊数学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与其他数学模型相结合,从而改进单一使用模糊理论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水电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消耗情况,将水足迹的概念应用到水电开发上,从我国不同水电站的蓝水足迹、不同地区蓝水足迹、相同发电量的水电站的蓝水足迹3个方面,进行了水足迹理论在水电站利用水资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电站蓝水足迹分布不均,区域性对水电站蓝水足迹的影响明显。最后提出建设水电站或现有水电大坝在很大程度上要以蓝水足迹作为衡量标准,应在多山、蒸发量小、地形狭窄、水库面积小的高山峡谷地区建设水电站,以有效利用落水差,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从碳排放权、适宜性、额外性、协同效应4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南部地区开展小水电项目的可能性,利用中国西北电网数量相当电量来探讨CDM减排效益。计算得出基准线综合排放因子,采用线性模型,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其他变量简化求得协同效应减排量,验证了CDM减排成果,得出不同阶段甘肃省南部小水电CDM减排效益。甘肃省南部地区开展小水电CDM项目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要想取得最大化的减排效益,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CDM市场化减排,随着未来国际碳减排价格的增长,甘肃省南部地区小水电项目减排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吴明作  孙志伟  黑小明  王记  王娜  张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21-4123,4126
水电建设项目通常会引起淹没与移民,其搬迁将对安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实例分析了某水电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容量,评价了移民搬迁对安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区条件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依此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减缓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应措施,并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提出了必要的监理制度。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为更好地落实各项生态环保措施及"三同时"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电开发损失补偿范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水电开发的损失补偿工作,是正确理解损失范畴的基本前提。基于此,结合目前的工作实际,从水库淹没损失补偿、生态补偿和移民补偿3个方面对水电开发损失经济补偿工作范畴进行归纳,并且对目前水电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85~2005年西藏资源人口承载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西藏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及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物,选取人口、耕地面积和GDP等指标对西藏20多年来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时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低于全区人口的增长;②以全国对比,西藏实际资源人口承载力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综合人口承载力,人口处于严重超载的状况等。文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缓解西藏人地关系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