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长三角地区丰水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以及树干径流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林冠截留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降雨再分配的主要因子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分析了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之间的关系,以及降雨强度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4月至9月长三角地区杉木林外降雨累计470.7 mm,研究区以小雨量、低强度的降雨事件为主,杉木林内累计穿透雨量344.1 mm,占降雨量的73.1%,树干径流总量10.3 mm,占降雨量的2.2%,林冠截留量达到116.3mm,占降雨量的24.7%。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杉木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拟合出的方程,可得出杉木林形成穿透雨的最小雨量为0.9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4.1 mm。  相似文献   

2.
陈妍    余坤勇    姚雄    邓洋波    林灵辰    吴南锟    刘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50-56
以我国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观测2018年5-11月降雨情况,分析马尾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以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林冠截留、树干茎流、穿透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研究区共发生90次降雨,累计林外降雨量1 191.0 mm、穿透雨1 017.7 mm、树干茎流15.4 mm、林冠截留156.9 mm,且以低强度、小雨级降雨事件为主。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茎流呈线性正相关,与林冠截留呈对数关系。以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穿透雨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8、0.15、1.34 mm,估测精度(RM)分别为84.53%、78.46%、98.04%。在-50%~50%变化范围内分析修正的Gash模型参数敏感性,模型参数敏感性顺序为平均降雨强度(R)>郁闭度(c)>林冠饱和下平均蒸发速率(E)>树干持水能力(St)>树干茎流系数(Pt)>林冠持水能力(S)。  相似文献   

3.
降雨淋溶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水土流失区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探究降雨淋溶过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养分输入特征的影响,以福建长汀不同郁闭度(0.2,0.4,0.6,0.8)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降雨采样装置,采集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样品,测定分析N、K、Ca、Na、Mg和Mn 6种元素。结果表明:大气降雨经过冠层再分配后,除Ca元素外,各养分元素含量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均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树干茎流中Ca元素含量则以郁闭度0.4最高,郁闭度0.6最低;在冬季或者降雨量较少的月份郁闭度过高会使养分含量降低。随着马尾松林林冠层密度增大,吸附粉尘等干沉降物质的量增多,导致降雨淋溶时各元素含量增大,从而增加马尾松林养分输入,促进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4.
苏南马尾松林分冠层水文过程对降雨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雨量级、雨强下马尾松林冠截留、树干径流、穿透雨变化的特征与联系,为苏南丘陵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选取34年生马尾松林,使用RG3-M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自制树干径流收集装置、集水槽收集降雨、树干径流、穿透雨数据,定位监测马尾松林外降雨、林冠截留量、树干径流、穿透雨,建立并验证Gash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林冠截留量、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对降雨量有良好的响应,树干径流率和穿透雨率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等级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截留率呈现下降趋势。(2)马尾松林冠截留率最大值出现在最小雨量(< 1.0 mm)和 < 1.0 mm/h雨强范围内,树干径流率最大值出现在中等雨量(≥ 50 mm)和1.5 ~ 2.0 mm/h雨强范围内,穿透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最大雨量级(≥ 50.0 mm)和1.5 ~ 2.0 mm/h雨强范围内,结果显示马尾松林林冠水文过程对降雨有较好的响应,降雨强度是影响马尾松林内水文过程的关键因子。(3)通过Gash模型定量分析降雨再分配规律,经过推导和计算相关参数,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马尾松林林冠部分和树干的持水能力分别为1.21、0.1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4.86 mm。本研究可以为马尾松林的截留过程提供较明确和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分对降雨截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江三峡库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雨季时间较长,库区马尾松林分截留作用对降雨特性、径流损失和水分循环的影响十分突出。根据林内、林外雨滴观测和林冠截留场资料,本文提出了一次降雨在林冠层再分配的统计模型和林冠截留过程的预报模型,建立了估计林冠层下降雨功能的计算式。较以往的研究,这些模型更客观地模拟了林冠截留效应,并且结构简单,参数易于定量。  相似文献   

6.
以色季拉山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季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Fe、Mn、Zn、Cu、Cd元素进行了和测定分析,以期掌握高山松林大气降雨重金属元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高山松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率19.70%~38.82%,穿透雨占大气降雨的71.48%,树干茎流占大气降雨的4.53%。各水相中pH值的大小顺序为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量及各金属元素均表现为雨季盛期>雨季初期>雨季末期。雨季穿透雨中,Cd净淋溶为0,Fe、Zn净淋溶为负,分别为–0.005 mg/L和–0.008 mg/L。树干茎流中,Cd元素净淋溶为–0.001 mg/L。穿透雨与树干茎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净淋溶系数大小分别为Mn>Cu>Cd>Fe>Zn、Zn>Cu>Mn>Fe>Cd;穿透雨、树干茎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输入量均小于大气降雨,尤其是树干茎流,Cd、Fe、Zn元素的输入量为负。高山松林对重金属元素Cd、Fe、Zn具有吸收或吸附性,而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具有淋溶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贵州马尾松林分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稳定提供参考,以贵州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指标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样地林木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的占18%,属于轻度聚集分布的占81.6%;林分中马尾松的大小分布比较均匀,在结构单元中整体处于中庸状态;50.5%的马尾松林处于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状态,49.5%的林分混交特征表现为中度混交和强度混交;大部分林分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普遍偏低,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样地为27.2%,生态优势度较优的样地占18.4%。针对马尾松林分空间结构现状,提出了以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相应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橡胶林的林冠截留特征,选取3个不同树龄阶段的橡胶林(7龄幼龄林、12龄中龄林和32龄老龄林)为研究对象,对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等林冠水文特征开展观测,并分析了林龄、叶面积指数及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年穿透雨量分别为1087.90、846.27、730.55 mm,分别是年降...  相似文献   

10.
树冠截留是森林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内蒙东部风沙干旱地区引进的优良针叶树种——樟子松对水量平衡的影响,于1983—1985年在乌兰敖都地区人工樟子松林内,对树冠截留、林下穿透雨量、树干径流等与大气降雨的关系,开展了定位观测研究,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予以拟合。截留量随大气降雨的增加而增加,当降雨量达20mm后,截留量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呈渐进趋势。该林分的最小平均截留率为24%,林下穿透雨量、树干径流同大气降雨近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马尾松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样地尺度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研究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细根生物量等因子对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呼吸时间异质性明显,土壤温度是导致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季节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系数在32.6%~46.3%之间,属于中等变异。不同季节土壤呼吸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斑块分布格局,可由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拟合。在样地水平上,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孔隙度和细根生物量是导致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冠降雨截留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明市尤溪县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不同器官间能量现存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树干>枝叶>树根;随着林龄的增大,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逐渐增大,其中就马尾松林各器官而言,树干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而枝叶和树根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就马尾松林各林层而言,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能量现存量表现出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凋落物层能量现存量则表现为34年生的比26和42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雨再分配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文过程,分析辽东半岛地区赤松和蒙古栎林降雨再分配特征,为区域典型林分的生态水文分析及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方法  以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赤松和蒙古栎林为调查观测对象,选择林外降雨量(POF)、林内穿透雨量(TF)、树干径流量(SF)和树冠截留量(IF)为指标,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林外降雨量与各类指标的关系方程,并分析2种林分的降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结果  (1)赤松林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为388.5、215.3、66.5 mm,占林外降雨量的57.96%、32.12%、9.92%;蒙古栎林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分别为421.7、119.0、55.5 mm,占林外降雨量的70.73%、19.96%、9.31%。(2)低强度降雨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初始迟滞时长1 h左右,而中等和高强度降雨时,迟滞时长较短,明显小于1 h。且赤松林的树冠截留迟滞时间较长,迟滞作用更强,截留效果更好。(3)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01),赤松林和蒙古栎林产生穿透雨l、树干茎流量的最小降雨量分别为4.2、5.8和2.0、2.5 mm。(4)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极显著(P < 0.001)二次函数关系,树冠截留作用与林外降雨同时产生。当林外降雨量分别大于90.0、70.0 mm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量分别在10.0、7.0 mm左右。(5)林外降雨量与树冠截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01)的幂函数关系,当林外降雨量分别大于90.0、70.0 mm时,赤松和蒙古栎林的树冠截留率趋于平稳,降低到20%和10%左右。  结论  降雨再分配过程中,赤松林的树干径流量、截留量和截留率大于蒙古栎林,而赤松林穿透雨量小于蒙古栎林,赤松林降雨再分配作用强于蒙古栎林。林内穿透雨存在迟滞效应,迟滞时长受降雨强度和林分类型影响,且赤松林的迟滞时长大于蒙古栎林。林外降雨量与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树冠截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呈线性函数关系,与树冠截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树冠截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飞播马尾松林间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选锋树种,尤以飞播造林分布广面积大。从飞播马尾林的间伐试验中优选出4种间伐强度的间伐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间伐模式对保留木生长、林木自然稀疏以及林土土壤的影响,为类似地区提出了飞播马尾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量化方法Ⅰ,研究了千岛湖天然马尾松林的林分结构因子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在林分蓄积量中,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相对得分为55.04;其次是林分平均直径。20~30年生天然马尾松林的高产结构最佳模式是:林分密度1650~1950株/hm~2,平均胸径22~26cm,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其蓄积量的估计值为222.16m~2/hm~2。本文还给出了天然马尾松林蓄积量的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18.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空气负离子特征及服务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测定仪(AIC1000),对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马尾松林分内不同空间结构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则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中龄林,马尾松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和近熟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分别提高90.81%,55.48%,43.82%和34.63%;马尾松林提供负离子功能及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龄林.研究结论为马尾松过熟林能有效提高空气负离子水平、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功能和服务价值,而中龄林的净化空气功能及服务价值最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特征的关系,探求影响物种更替的环境因子,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环境因子与植物物种的相关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来实现。【结果】早期阶段(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马尾松林下物种丰富,到后期(成熟林)林下仅被少量主要物种占据;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E、D、H明显降低,草本层表现尤为明显,木本层不显著;林分结构(林分密度、胸径、树高)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影响明显,而对木本层的影响相对较弱;土壤容重与幼龄林、成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对初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特别是草本植物。【结论】随着林龄的延长,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是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