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G凭借高效、可靠、便捷的功能特性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流通信技术。本文对5G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究,结论显示:多天线空分技术与非正交通信技术是5G无线技术的发展方向、NFV云原生技术与云计算储存技术是5G通信承接及功能发展的重点、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与运维系统自动化是5G通信系统的趋势;5G通信技术日趋成熟,功能逐渐丰富,但由于技术协同不足与推广成本过高,在5G垂直应用领域不成熟的背景下难以大规模商用,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5G通信技术必将成为主流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4G通信技术的农村信息化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结合4G通信技术和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将4G通信技术应用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构建基于4G的农村信息化网络架构,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无线通信技术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在多个领域中加以应用。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包含的主要内容,之后对5G通信的关键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5G通讯技术的逐步应用,农林业生产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该文对5G通信技术及其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实现5G通信技术在智慧农业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9,(12)
<正>5G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5G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带动整个生态圈,即与5G相关联的技术发生裂变,包括大视频、物联网、云计算、AI、VR、无人机等。5G商用指日可待日前发布的《2019百度两会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就是"5G",资讯指数达4 269万。5G话题热度不断升温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热切渴望。自动驾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移动近日举行5G+农业数字化大会,发起成立了"5G农业数字化联盟"。联盟初始成员包括科研院校、龙头企业、涉农信息化服务商等十余家单位。在5G元年,中国移动发起成立了5G农业数字化联盟,将与联盟成员共同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搭建"产学研推"一体的行业合作平台。聚焦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环节,打造智慧农业新生态。据介绍,在生产方面,中国移动将通过5G+AI精准种/养殖、5G智慧渔业、病虫害智能诊断等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经营方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出村、农产品溯源等,提高农业经营信息化水平;管理方面,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村务管理、产业分析、环境监控、安全服务、森林巡检等融合,提高农村管  相似文献   

7.
5G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为了了解5G时代衡阳基层融媒体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分析衡阳基层融媒体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指出5G时代衡阳基层融媒体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成就,提出应从人才、技术、品牌角度继续推进衡阳基层融媒体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促使通信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同时,也赋予了通信技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5G技术作为通信技术领域的新形态,其所具有的技术性优势为技术在行业领域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文章在解读5G无线通信技术特性和优势的基础上,就其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丰富5G技术的开发、应用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前我国通信体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域广阔的东北农村地区发展通信体系前景广阔,随着各地交通的越来越发达,农村地区建立起精品通信网络迫在眉睫。本文简单阐述了目前通信技术的特点,并结合东北农村地区的实际,分析了影响我国东北农村地区精品通信网建设的外部因素,最后总结了农村地区规划与建设精品通信网的原则,以供参考。1.研究背景近10年我国移动网络的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著,构建起庞大的移动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在全球排在首位。随着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网络成为国际移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移动市场起到较大的影响。4G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  相似文献   

10.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合于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农业大数据发展2个主要维度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力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5G技术取得新突破,其高速率、低延迟的特征具备助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潜力。文章从农业大数据、无人农机设备、农业VR、农业培训4个方面与5G技术的融合展开论述,阐述了这些领域因网络限制存在的短板,以及5G将给这些领域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5G应用现状     
《新农业》2019,(12)
<正>5G技术不断成熟,使得网络速度和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多连接的特点,将进一步促进生产方式、消费体验、城市管理的变革。2018年12月7日,工信部正式批复5G试验频率,5G规模商用进一步加速,智慧便捷的5G时代已向我们走来。沈阳成为东北首个5G应用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3.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对于5G的理解,很多人或许仅限于“网速会更快”的概念。工业和信息化部描绘了5G远程课堂、5G+智慧畜牧业、5G+智慧农业、5G+远程会诊等场景。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对农业农村而言,拥有5G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5G更快,究竟是怎么个快法?据了解,5G的网络速度是4G的11.2倍。这意味着农村电商、农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可以摆脱带宽的桎梏,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数据得以传输。5G的时延可低至4毫秒以下,而人类眨眼的时间为100毫秒。信息传输可以更加及时,“令行禁止”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了5G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景,展望了5G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例如在农业领域涉及农业大数据采集、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在农村应用涉及远程医疗、教育公平、乡村旅游等。5G技术必将促进"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为适应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与移动公司的多次协调和沟通,于2020年末,完成了5G专用基站安装、软硬件调试工作,实现了5G网络厂区全覆盖,迈出了"5G+智能化"建设第一步。据了解,5G网络具备超大带宽,体验速率相当于4G的20倍,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是国家推进农业“互联网+”的具体内容。农业信息有着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地域性强、不确定性、周期性的特点。物联网是获取农业信息的合适选择,建立农村物联网将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而5G技术的成熟又为农村物联网的进步铺平道路。5G时代下的农业物联网,立足于农村,由5G网络连接着五湖四海的资源,让农业变得更加智慧、和谐。  相似文献   

17.
目的5G技术将会导致图书馆入馆流量和借阅量下降,笔者就5G对读者行为习惯的发展趋势、前瞻应用、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把脉图书馆的未来,对改变图书馆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性举措。方法扩大研究领域,引用大数据得出的通信技术更新换代与各类读者行为的关联性研究,结合读者的需求和主观体验,对未来5G技术下图书馆读者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局限]当下5G技术对图书馆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实践和理论缺乏统一的思想,在把握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找对精准的应对测略至关重要。结论5G技术对图书馆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研究人员应扩大研究领域,寻求应对策略,建立包括大连接技术、云计算、AI服务和去中心化等技术及的发展思路及“去中心化”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3G这一崭新的名词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事实上3G是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统称,然而3G智能平台是基于这种技术的扩展和应用,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更应该把3G智能平台引入图书馆,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方便,改善图书馆在文化自觉培养方面的缺失,为文化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猛 《甘肃农业》2016,(16):16-18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四海集萃     
日本制定21世纪农村信息化战略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制定一项名为“21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的计划,提出要大力建设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制定这项计划的原因是日本农村与大城市在社会信息化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比如大城市里的光缆铺设率已达90%,但在农村却仅为20%。这项计划目前正在由一个专家小组加紧制定,预计不久后完成。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充实农村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如铺设光缆等,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比如普及因特网;向农村提供国立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