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1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21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利用平板对峙法、平板对扣法、固体稀释法和凹玻片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并通过灌根法研究木霉菌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2株木霉对7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深绿木霉T1的抑菌率为31.81%~86.16%,哈茨木霉T21的抑菌率为80.53%~91.82%;深绿木霉T1挥发性代谢产物对7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率为39.78%~76.78%,而哈茨木霉T2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7种病原菌均无抑菌活性。固体稀释法结果表明:2株木霉的无菌发酵液对7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深绿木霉T1的抑菌率为59.22%~75.22%,哈茨木霉T21的抑菌率为49.89%~79.21%。凹玻片法结果表明:2株木霉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活性,其中深绿木霉T1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44.66%~76.69%,哈茨木霉T21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49.87%~100%。经2株木霉孢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ACCC30153菌株不同孢子悬浮液根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 alba var. pyramidlis)移栽苗,测定了山新杨根系土壤肥力、生物量、生理酶活性以及抗叶枯病能力,探讨了深绿木霉促进木本植物生长和提高抗叶枯病的能力。结果表明:深绿木霉处理后的山新杨根系土壤p H呈弱酸性,有机质、水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土壤肥力增强;105、107个·mL~(-1)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处理60 d的山新杨株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30.33%和32.91%,地茎、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都较高;105个·mL~(-1)的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处理的山新杨抗氧化还原酶(SOD、POD、CAT)和防御酶(PAL和PPO)活性也明显升高;接种叶枯病病原菌后,105个·mL~(-1)的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处理的山新杨叶片感病面积最小,为山新杨叶片的1.65%。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5.
木霉既能够防治植物病害,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较高田间应用价值。为促进促生性木霉菌株的开发利用,以不同地区采集到的土壤和树皮样品中分离到的137株木霉菌株为参试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出对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40株,根据菌株产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复筛出20株木霉菌,用于温室试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接种各木霉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后45d测量、比较各菌株对番茄促生效果,最终筛选出的7株木霉菌可明显提高番茄株高、增加茎粗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高效促进番茄生长作用,鉴定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哈茨木霉,2株为深绿木霉,1株为未知木霉属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其他3个种的部分菌株能在锈孢子堆上生长且对锈孢子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对锈孢子的破坏能力差异较大;3种木霉中,深绿木霉的多数菌株在锈孢子堆上的生长良好,对锈孢子壁的破坏作用最强,康宁木霉和哈茨木霉的部分菌株次之;采用DNS显色法检测锈孢子壁诱导3株木霉分泌的胞壁降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显示其诱导酶活的强度与菌株破坏接种锈孢子壁的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棘孢木霉对黄花蒿叶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花蒿的增产和促进木霉免疫诱导剂类生物肥料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根施1×105cfu/mL(T1)、1×106 cfu/mL(T2)和1×107cfu/mL(T3)3个水平的棘孢木霉ACCC30536分生孢子对黄花蒿叶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3水平(200mL/株)的木霉菌对黄花蒿的诱导效果最佳;根施木霉孢子量与青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正相关,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T3处理黄花蒿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及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高于CK和其他处理。并且,木霉菌诱导黄花蒿60d后T3组黄花蒿叶的产量较CK提高最大。说明,棘孢木霉ACCC30536能够改善黄花蒿的光合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其叶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2种木霉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效差异,为揭示木霉菌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于莴苣菌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木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获得2种木霉(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的最佳发酵优化条件;以碧玉莴笋为材料,进行盆栽莴笋灌根接种木霉发酵液和核盘菌悬浮液处理(处理1:棘孢木霉+核盘菌;处理2:深绿木霉+核盘菌;处理3:核盘菌;处理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核盘菌;处理5:无菌水),观察莴苣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接种后第3、6、9、12和15 d测定莴笋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及叶绿素含量.[结果]2种木霉发酵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核盘菌对莴苣的侵害,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深绿木霉处理下莴苣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更高,与无菌水处理相比,接种后12 d达最大增长率,分别为85.32%、78.05%和43.50%;与核盘菌处理相比,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处理的MDA、Pro含量明显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17.16%、28.41%和29.48%、30.44%;木霉能有效抵御核盘菌对植物造成的侵害,其中深绿木霉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处理后6~15 d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处理(P<0.05,下同),最高为刺孢木霉处理组的1.112倍;木霉处理后可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程度,对莴苣菌核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效达71.66%,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和多菌灵处理组.[结论]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对核盘菌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莴苣菌核病,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治效果更佳,可将其应用于莴苣菌核病的防治以提高莴苣产量和品质,同时可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木霉和绿粘帚霉对柑桔青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圆盘滤膜试验,对扣培养试验,孢子萌发试验,菌丝间的相互作用观察,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以及对病害病情发展的影响等项研究,调查了土壤中分离的木霉和绿粘帚霉菌株对柑桔青霉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有16.1%的黄绿木霉、72.7%的钩状木霉、69.2%的绿粘帚霉的不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柑桔青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60%;有54.5%的钩状木霉、61.5%的绿粘帚霉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90%;木霉和绿粘帚霉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柑桔青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都小于10%。所试验的木霉和绿粘帚霉菌均不同程度地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刺伤接种试验表明,木霉和绿粘帚霉对刺伤接种果实的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和绿粘帚霉对柑桔青霉的拮抗作用表现在抗生和竞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以食用菌栽培生产过程中为害大、传染性高的木霉、青霉和脉孢霉3种竞争性病菌孢子作为测试对象,以丙酮为提取溶剂分别对小蓟、柴胡、白鲜皮、金银花、黄柏、徐长卿、苦参、大黄、荆芥、黄芪、板蓝根、土荆皮、石榴皮、黄连和大蒜共15种中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浸渍提取,采用平板涂布法考察了15种中药材提取物对3种病菌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并与山梨酸钾和多菌灵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这些药材提取物对3种病菌孢子萌发生长的抑制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蒜对3种病菌孢子均呈强抑制作用,抑制性能及抗菌谱强于山梨酸钾和多菌灵;徐长卿对青霉孢子和脉孢霉孢子呈高效抑制,但对木霉孢子无抑制作用却能明显促进木霉孢子的萌发生长。小蓟对3种病菌孢子均有效,对青霉孢子和脉孢霉孢子效果较好,但对木霉孢子效果差;金银花仅对青霉孢子和对脉孢霉孢子有抑制作用,但能显著促进木霉孢子的萌发生长;黄柏、土荆皮和石榴皮提取物仅对青霉和脉孢霉孢子抑制性能好;黄芪和黄连提取物仅对木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青霉和脉孢霉无抑制效却能促进其萌发生长。阳性对照山梨酸钾仅对青霉孢子抑制性能好,对木霉孢子效果差,对脉孢霉孢子几乎无效;多菌灵对木霉和脉孢霉孢子抑制性能好,但是对青霉孢子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木霉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木霉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防病作用的差异,筛选出高效菌株,为利用木霉菌防治土传病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与致病菌对峙培养,研究竞争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能限制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扩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菌株竞争作用最强,菌丝扩展抑制率为67.70%。试验发现木霉菌株能够通过紧贴、缠绕、穿透等方式寄生于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上,最后引起菌丝断裂,细胞内容物外泄。通过无菌滤膜过滤获得的不同木霉菌代谢产物抗生作用明显,TH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9cm,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7.19%和68.35%。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育苗时施加木霉菌株不同程度控制苗期黄瓜枯萎病的发生,TH菌株防病作用最强,防效为64.34%,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V菌株促进黄瓜生长作用最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42.81%和86.92%。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不同食用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是一种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药食两用型食用菌。随着杏鲍菇工厂的逐年增多,产生的菌糠也越来越多,菌糠如何再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猴头菇、白玉菇和白灵菇6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提液有利于猴头菇、白灵菇、姬菇和白玉菇菌丝的生长;醇提液有利于猴头菇和白玉菇菌丝生长;2种提取液均不利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能有效减弱入侵植物生长和扩散蔓延的本地蒿属种浸提液。通过对农田入侵杂草粗毛牛膝菊和小蓬草的种子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本地蒿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比较分析质量浓度梯度、蒿属植物以及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入侵种萌发率、成苗率和根系长度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蒿属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浸提液对入侵植物萌发率、成苗率和根系长度的影响在5种蒿属植物和不同质量浓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影响程度会加剧;(2)相较于地下部分浸提液,蒿属植物地上部分浸提液对2种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其中艾蒿浸提液对粗毛牛膝菊生长的影响较弱,其他蒿属植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强,例如猪毛蒿地上浸取液质量浓度为0.25g/mL和0.4g/mL时,萌发率、成苗率和根长为0;黄花蒿和猪毛蒿对小蓬草的影响较强,地上浸取液质量浓度为0.4g/mL时,萌发率、成苗率和根长为0;(3)与萌发率和成苗率相比,入侵植物根系长度对蒿属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浸提液的响应更敏感。这些结果说明,本地蒿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可以减弱粗毛牛膝菊和小蓬草的生长,并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物学技术来研究C4H基因在山葡萄着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山葡萄果皮着色的分子机理;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山葡萄C4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4H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量,将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了验证山葡萄C4H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表达载体pC C4H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在含50 mg/L Kan的培养基上对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 cDNA全长1 735 bp,开放阅读框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57.70 KDa,等电点值9.06.C4H基因在山葡萄果皮转色各个时期均存在表达;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拟南芥遗传转化先后得到3个阳性幼苗.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2株叶片颜色均变成紫红色;经花色素苷质量浓度的测定表明其质量浓度比对照组植株高出3倍.在拟南芥中花色素苷质量浓度虽然较低,但还是能少量合成,说明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是开通的,只是积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以核盘菌菌株NGA4提取的总RNA为模版,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SsXYN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菌落PCR、酶切鉴定和c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核盘菌SsXYN基因。从pMD19-T : SsXYN载体上,用BamH I和Sal I 双酶切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菌落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 : SsXYN。利用热击法将该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获得携带SsXYN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为进一步研究激发子诱发植物抗病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土壤中棒束孢属Isaria真菌的多样性分布,测定其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的生物活性,促进棒束孢菌对黄曲条跳甲的生防应用。方法 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通过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棒束孢菌株,根据形态学和分子标记鉴定菌种,采用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评价生物多样性;采用浸虫法测定棒束孢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200余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棒束孢属真菌41株,优势菌种是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有34株,优势度指数为0.829;玫烟色棒束孢I. fumosorosea有5株,粉棒束孢I. farinosa和环链棒束孢I. cateniannulate各1株。林地物种丰富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为1.121,休耕地、果园、耕地和草地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349;林地种间分配最均匀,优势度指数为0.468,休耕地、果园、耕地和草地的优势度指数范围为0~0.159。生测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的棒束孢菌株对黄曲条跳甲都有一定活性,玫烟色棒束孢IfH6102菌株对黄曲条跳甲的活性最高,在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11 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60.89%。结论 棒束孢菌在我国土壤中分布广泛,林地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棒束孢菌具有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雷明  李志英  王加宾  乔飞  徐立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51-1860
观赏凤梨是一类重要的热带花卉,但有关其生长发育调控分子机理的研究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以热带观赏花卉蜻蜓凤梨(Aechemia fasciata)为材料,在分析蜻蜓凤梨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APETALA2/Ethylen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AP2/EREBP)家族的1个转录因子编码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fERF11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fERF113 cDNA全长1 093bp,有1个864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87个氨基酸。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29.768 5ku,理论等电点为6.06,为一类不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软件预测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有1个保守的AP2结构域,分属ERF亚族的B-4类,与拟南芥中所有ERF蛋白的ERF113亲源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结果表明,AfERF113转录本在成熟株的根中表达量最高,且外源乙烯诱导后,AfERF113的表达量无论是在幼株还是在成株的各组织中均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证实,AfERF113响应了外源乙烯调控,为进一步研究AfERF113基因的功能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调控凤梨科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明  王加宾  李志英  徐立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95-1803
观赏凤梨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花卉。生产上常人工施加外源乙烯或乙烯衍生物促进凤梨科植物开花,但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楚。以热带观赏花卉蜻蜓凤梨(Aechmea fasciata)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限速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的一个编码基因,将其命名为AfACO1。AfACO1cDNA全长732bp,编码156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7.47ku,等电点为8.46。AfACO1蛋白有保守的抗坏血酸和辅因子亚铁离子结合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AfACO1与水稻的2个OsACO1-like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进一步的结构域分析表明,它们拥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表明,AfACO1在抽薹39d后的成株心叶中表达量最高,且施加外源乙烯利后,AfACO1的表达量逐渐上调。结果表明AfACO1可能是蜻蜓凤梨成熟期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研究结果为解析外源乙烯调控凤梨科植物开花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analyzed the silencing of BcMF12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in the transgenic pakchoi and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antisense BcMF12 gene on the pollen development. A conserved BcMF12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from the cDNA of flower buds in pakchoi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syn. B. rapa L. ssp. chinensis) and was fused to the anther specific BcA9 promoter. The plant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introduced into pakchoi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creened by antibiotic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PCR and Southern blot revealed that the antisense BcMF12-GUS fusion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was integrated into transgenic plants. Northern blot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cMF12 gene was down-regulated significantly.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antisense BcMF12 gene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plan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BcMF12 related to the pollen development was inhibited by the antisense BcMF12 driven by BcA9 promoter, which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pollen development in pakcho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