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献民 《水产养殖》2011,32(8):8-10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触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鱼属,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鲇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且被列为四大淡水鱼之首。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8)中已将此鱼列为Ⅱ级保护对象,属中国名贵珍惜保护水生动物。松江鲈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2.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敛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Trachidermus。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鲐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且被列为四大淡水鱼之首,享誉中外。历史上,在东亚广泛分布,在中国更是遍布东南沿海及其相邻的淡水水域。  相似文献   

3.
松江鲈(Trae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媳妇鱼、花鼓鱼。隶属于敛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Traehidermus。为近海洄游鱼类,能生活在咸淡水或纯淡水中。幼鱼4月溯河,在淡水中生长、肥育,当年12~翌年1月降河。  相似文献   

4.
松江鲈及其增养殖松江属硬骨鱼纲、目杜父鱼科鱼类。由于在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条纹,恰似四片鳃叶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松江鲈产量很小,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水生动物。松江护体长为体高的4.9~6.0倍,为头长的2.8~3.0倍,为尾柄长的8.1~10.3...  相似文献   

5.
正松江鲈又叫花鼓鱼,是小型、底层、肉食、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由于松江鲈洄游路线环境逐渐恶化,导致该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濒临灭绝,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养殖水池采用4口水泥池,每口面积为200米2,水深0.8米,顶部采用双层薄膜为保温层,采用遮阳网遮光,光照强度控制在100~300勒  相似文献   

6.
正松江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称四鳃鲈,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广受赞誉,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2020年笔者引进松江鲈进行了室内流水养殖试验,旨在为松江鲈的养殖发展提供参考,现概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流水池。利用原有室内大鲵流水养殖池2个,均为长5米、宽2米、深1米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底及池壁均铺设瓷砖,光滑平整。各池塘配套底部纳米管增氧设备,防逃设施齐全,进排水系统独立,可通过注水、排水来制造水流,模拟河流水体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1引言松江鲈鱼T 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触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Trachiderm us。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鲌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被列为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享誉中外。历史上,在东亚广泛分布,在中国更是遍布东南沿海及其相邻的淡水水域,尤其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松江鲈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鲐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享誉中外。松江鲈是我国野生动物重点保护二级水生动物,属于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通常每年10、11月份,性腺即将成熟的成鱼开始从淡水水域向连接咸水水域的河口移动,进入浅海寻找适合繁殖的环境进行交配、产卵和仔鱼孵化。至翌年4~6月份,仔鱼成长为幼鱼,随海水潮汛经河口溯河洄游至淡水水域,在水流较缓、水质较好、饵料丰富的淡水水域中栖息和育肥,  相似文献   

10.
绿鳍马面鲀     
《水产科技情报》1975,(8):29-30
名称和近似种 学名Navodon modestus(Gu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  相似文献   

11.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44.44%,Shannon′s指数分别为0.2728、0.2836。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无明显遗传趋异。两个松江鲈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位点与处于濒危状态的江豚类似,多态性位点比例低于濒危状态的平胸龟和长江刀鲚。结果表明:两个地区松江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变异相对贫乏;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个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松江鲈苗种转食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松江鲈转食驯化技术,将松江鲈苗种培育划分为6个阶段,并在每个驯化阶段设置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以期得到松江鲈不同培育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培育阶段松江鲈转食驯化的成功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淡化期(31~45日龄)的驯食成功率最高,为89.3%。驯食成功率与养殖密度有关,在试验养殖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越高,驯食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在鱼货市场上,常常碰到一些很像一把刀的鱼,这鱼尾部狭长,和某些鸟类尾巴相像,因而人们称它为凤尾鱼,又称刀鱼,湖南又称毛叶。这都是人们送给它的外号,它的学名叫鲚鱼。鲚鱼种类繁多,我国出产的鲚鱼,就有风鲚、刀鲚、七丝鲚和短颌鲚四种之多。湖南有刀鲚、短颌鲚。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头部小而尖,  相似文献   

14.
日前,垦利惠利海产有限公司--“渤海湾原种松江鲈繁养基地”启动实施松江鲈鱼工厂化人工繁育试验,该试验基地位于垦利县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内。据悉,这是目前山东省首个采用渤海湾野生原种松江鲈亲鱼进行工厂化人工繁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圆口铜鱼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9-30
名称 圆口铜鱼学名G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属鲤形目、鲤科、绚亚科、铜鱼属。地方名:四川称方头、圆口、水密子、肥沱;云南称胡子鱼、鸽子鱼、阿猫鱼;湖北称出水烂。  相似文献   

16.
洗炽彬  刘家照  叶星 《水产科技》1990,(4):20-22,32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下称:麦鲮)原系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养殖鱼类。1982年引进我国。经几年的饲养观察,证实此鱼是杂食性底层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较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下称:土鲮)大,且易于养殖等优点,适当地与家鱼混养,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25℃、5%CO_2实验室条件下,于20%FBS-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松江鲈肾组织细胞系,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第75代松江鲈肾组织细胞传代培养后,0~2 d处于潜伏期,2~4 d进入对数生长期,4~6 d进入稳定期,其群体倍增时间为55.2 h。经液氮冷冻保藏1月后,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90.8±1.37)%。35代松江鲈肾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40,核型公式为K(2n)=16m+10sm+14t。病毒敏感性试验表明,松江鲈肾组织细胞对鱼类诺达病毒不敏感,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敏感,测定病毒滴度为106.53/mL。镉离子敏感性试验显示,松江鲈肾细胞存活率随着氯化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半致死浓度为(130±9.1)μmol/L,可用来作为镉离子检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渔业科技产业》2007,(3):47-47
新会崖门镇洞南村杨伟明4年前开始养殖泰国笋壳鱼,成为江门地区首位成功养殖泰国笋壳鱼的养殖大户。目前,这种鱼的养殖正在江门五邑地区推广,现在的收购价格是160元/公斤。专家称笋壳鱼养殖成本低、产量高,在三五年内利润可观,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河豚,是纯科,东方纯属(Fugu abe)鱼类的通称。因它们常在河口及江河下游一带活动,其体形似豚,故称“河豚”(或河纯)。在山东称“艇巴”,河北称“腊头”,福建称“街鱼”,广东称“鸡抱”,广西称“龟鱼”等。可见其分布之广,在中国沿海均有捕获,而以长江、钱塘江及珠江河口出产较多,江、浙人都称之为“河豚”。常见的种类有:  相似文献   

20.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4,29(12):10-10
香鱼又称海胎鱼、油香鱼、细鳞鱼、瓜鱼、平鱼、八月香、肥鱼等,在日本称鲇,是一种一年生小型珍稀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南部至鹿儿岛.朝鲜沿海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及台湾的某些入海溪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