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全国每年养殖约150多亿头(只)畜禽,其死亡率一般在5%~10%,产生约200万t左右的病死畜禽废弃物,若发生突发性动物疫情,死亡率更是会急剧升高,给畜牧业持续发展、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本文以病死畜禽高温干化化制处理副产物为例,对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研究,促进形成"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潍坊市出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扶持政策,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及补助政策作出规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化养殖场扩大到畜禽散养户,由病死猪扩大到其他病死动物(包括家禽、牛、羊等)和毛皮动物胴体。政策规定,对企业投资建成运行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由市级财政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  相似文献   

3.
<正>依法对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是预防动物疫病传播,切实保护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证,为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各地都做了大量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玉溪市新平县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整合项目建设资金,在全县推广无害化处理池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即规范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又有效遏制病死畜禽及产品流向市场,还成功解决了随意丢弃污染面源环境的严重问题。本文就全面开展病死动  相似文献   

4.
<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关系动物卫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很多省市在积极建设具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功能的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对辖区内养殖场户产生的病死畜禽及社会源病死动物实行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努力确保实现病死畜禽不准转运、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  相似文献   

5.
<正>潍坊市是畜牧业大市,每年畜禽存栏和出栏量均居山东省前列。据行业统计,2014年,全市生猪存栏575万头,出栏1098万头;牛存栏41万头,出栏32万头;羊存栏118万只,出栏155万只;肉鸡存栏6848万只,出栏33991万只;肉鸭存栏2695万只,出栏22889万只;兔存栏107万只,出栏376万只。以畜禽和其他动物的正常死亡率计算,每年产生10万吨以上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动物尸体。那么,潍坊市对这些病死畜禽是如何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妥善解决病死畜禽污染环境问题,促进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基层政府应制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1指导思想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使之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源头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向市场或随意丢弃,切实  相似文献   

7.
<正>临泽县通过开展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示范及应用工作,完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长效机制,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进行适当补贴,实行养殖情况监督核查台账制度,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有效遏制病死畜禽随意丢弃、买卖等违法行为,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在养殖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伴随着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动物数量增长的现象发生。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关系到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危及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阻碍了畜禽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一大焦点问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尤为重要。但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并不乐观,还需要落实无害化处理方法,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病死畜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1.1缺乏正确的认识,宣传不到位在新形势下,我国在畜禽业方面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高度重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为畜  相似文献   

9.
有序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防止动物疫情扩散传播,从源头上遏制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向市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我国广大农牧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用措施,致力推进农牧区无疫区建设,同时为推进农牧民健康养殖和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驾护航。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意义所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就是采用"销毁、化制、焚烧、高温"处理等,以及化学处理的技术手段,使得危害人和动物的病原体(有害物质)进一步分解、变性,转化到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1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明确规定对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动物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作为我国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量巨大,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实现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活安全的主要任务。通过对云南省10个集中处理中心实地调研及16个州(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料进行分析,探明了目前云南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主要处理技术及效果、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运行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云南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对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关注程度的日渐增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热点,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病原体,如未经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笔者对威海市近两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领导重视,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病死畜禽一般都带有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不经过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容易传播动物疫病引发产业风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若被非法加工流入餐桌后更是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养殖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环节,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实际,提出了采取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动物焚烧厂建设、堵住病死畜禽流通渠道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死畜禽可通过好氧发酵、化制法、炭化等处理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品主要包括有机肥、肉骨粉、动物油脂等。文章综述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及其安全性和高值安全应用方法,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从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出发,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明确各方责任。按照规定,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的义务。对病死畜禽自行处理的,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清洁安全、不污染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抛弃、收购、贩卖、屠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大背景的新形势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障动物肉食品安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笔者就当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及对新形势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思考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宣威市是云南省最大的县级农业市,畜禽饲养量大,病死淘汰畜禽数量较多,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无害化处理的重点,为推进宣威市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在分析该市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一、现状以生猪生产为主导的畜牧业是宣威市重要支柱产业。自2004年  相似文献   

19.
鞠伟  金仁华 《兽医导刊》2017,(20):39-40
近年来,由于多种动物疫病的流行和暴发,引起病死畜禽数量急剧增多,无害化处理难度加大.病死畜禽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扩散蔓延,特别是病死畜禽流入消费市场,将直接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虽然畜牧兽医部门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仍一直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处置病死畜禽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遇到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猪业》2014,(12):31-31
近年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2013年9月,农业部印发了(健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同时在全国19个省份、208个县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