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从事鸽医多年,发现许多鸽友对鸽副粘病毒病(Paramyxovirus巴拉米哥病毒)俗称"鸽瘟"的免疫、如何免疫等问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和做法.以致"鸽瘟"常给鸽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现就鸽友提出的"鸽瘟"免疫几个问题简答如下,仅供鸽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自信,养鸽更不例外。常听到鸽友们抱怨,引进某人的鸽子或某血统的鸽子后不出成绩。其实不出成绩有时是鸽子的质量问题.但更多时候是鸽主本人的问题.即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引进的鸽子也没有信心和耐心,在“种、养、训”上做得不够.不好。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很难辨别鸽子的雌雄,就连许多养鸽专家和赛鸽高手有时也很难马上分辨出来,更别说是新手了。这主要是因为雌雄鸽在外貌特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为此,笔者将在本文介绍一些简便的、仅凭感官即可辨别鸽子雌雄的方法,仅供鸽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没有接受免疫(无抗体)的鸽子感染病毒后就会发病,一般潜伏期为1~7天。……  相似文献   

5.
小何  JAMES 《科学养鸽》2009,(6):51-55
关心、注意与讨论。这样的鸽子,才能真正成为符合大家共同标准的名鸽。反之.在个人或商业团体刻意包装、炒作及付费刊登广告之下而被人熟悉的鸽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能算作真正名鸽的。因为这些“广告名鸽”一旦老了.失去了商业价值.广告就停了,也就不会再有鸽友去关注它们。  相似文献   

6.
李东栋 《科学养鸽》2008,(3):115-115
近年来,南北鸽友都热衷于500公里的赛事,而数万元的奖金才是鸽友们最看中的,因此对鸽子反而略有忽视。下面就我处理归巢鸽的方法做一介绍,供鸽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平原 《科学养鸽》2009,(6):139-141
时下.鸽友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2009年公棚又多了.鸽友的选择面更宽了.交鸽子也更方便了。但公棚集鸽数量迥异的现实也明摆在那里,少数公棚早早收满封棚,但多数公棚七月份还在继续集鸽。  相似文献   

8.
袁港 《科学养鸽》2009,(1):94-95
喂食是养鸽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鸽友不仅要喂好鸽子,还要掌握好饲喂的技巧。首先,笔者比较赞同在每天的下午给鸽子喂食一次,且在喂食前必须清扫鸽舍,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信鸽、肉鸽发展迅猛,但是许多鸽友对于本病认识不足,将鸽I型副黏病毒病(即鸽瘟)误认为"嗉囊炎"、"腺病毒""沙门氏"等,所以对该病防控措施不力,往往造成很高的死亡率。1病原鸽瘟是由鸽1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简称"鸽瘟",具有与新城疫病原类似的特性。2流行特点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鸽都易感,幼鸽发病率高于一年以上的鸽。近年来发现乳鸽在12日龄~15日龄有出现鸽瘟的病变。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的死亡率20%~90%,对养鸽业危  相似文献   

10.
鸽副粘病毒病,又称鸽瘟,是由鸽副粘病毒引发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年龄段鸽群发病,是肉鸽、种鸽养殖过程中的头号大敌。我国种鸽存栏量约为1300万对,但饲养模式落后,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方式存在,存栏1000~5000对饲养个体大量存在,造成鸽瘟发病的复杂性。虽然经过养殖协会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鸽瘟预防与控制方法的宣传与普及,养殖场在鸽瘟预防与控制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和较好的认识,在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免疫剂量等免疫程序制定方面都比较注意,个别场鸽瘟抗体数据平均值与离散度方面都比较理想(见表1),但仍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鸽副粘病毒病,又称鸽瘟,是由鸽副粘病毒引发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年龄段鸽群发病,是肉鸽、种鸽养殖过程中的头号大敌.我国种鸽存栏量约为1300万对,但饲养模式落后,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方式存在,存栏1000 ~5 000对饲养个体大量存在,造成鸽瘟发病的复杂性.虽然经过养殖协会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鸽瘟预防与控制方法的宣传与普及,养殖场在鸽瘟预防与控制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和较好的认识,在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免疫剂量等免疫程序制定方面都比较注意,个别场鸽瘟抗体数据平均值与离散度方面都比较理想(见表1),但仍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宫明 《科学养鸽》2008,(6):88-89
赛季来临,很多鸽友都满怀着希望参加比赛,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鸽友,就是赛鸽复放飞失的问题。在复放飞失的赛鸽中有千公里回归鸽在100公里训放时飞失,更有冠军、亚军不幸飞失,让很多鸽友扼腕捶胸。  相似文献   

13.
蔡文龙 《科学养鸽》2009,(4):136-139
笔者曾在公棚的拍卖会上亲见主持人催促入围鸽友加紧填报赛鸽血统书,以便在拍卖时向竞拍鸽友介绍鸽子的基本情况:也曾在某些公棚网站上看到过决赛后,公棚通知入围鸽友速向竞翔组委会上报鸽子血统的通知。当时在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即这些公棚若在鸽友报名参赛和填写竞翔单的同时.也要求鸽友填写参赛鸽血统,岂不是在公棚正式运作时就少了件烦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吗?后来对这事琢磨久了,我发现赛前特别是收鸽时填报参赛鸽血统,  相似文献   

14.
以往鸽友鉴别一羽鸽子时.总喜欢作三个典型动作:一掂分量;二摸龙骨、耻骨、肌肉;三看鸽眼、翅膀、羽条。鸽也如人.鸽也不可貌相,对鸽子同样也要“路遥知鸽力.日久知鸽型”。我们上手鉴别鸽子其实只能看外表,内在素质很难鉴别.所以准确率很低。  相似文献   

15.
冯国民 《科学养鸽》2009,(6):120-121
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广大鸽友应加倍注意对鸽舍环境的基本要求。鸽舍的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鸽子没有汗腺,要通过皮肤和呼吸蒸发散热。鸽舍温度过高,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温度过低,又容易使鸽子受凉,引起肺炎和下痢。  相似文献   

16.
任普 《科学养鸽》2009,(2):84-86
“科学养鸽”看上去是一个很空洞、很抽象的词,在许多鸽友眼里它也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其实不然,笔者认为科学养鸽的重点在于科学,随后才是养鸽,没有科学鸽子只能养活但不能养好。那么鸽友就要问了,何谓科学呢?辞海中的解释是:科学是人们通过不断总结和积累自己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正确经验,形成符合事物内部规律并被具体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实践中,大多数鸽友或养鸽户对信鸽发生痛风了解不多,所以对养鸽户和鸽友来说是一种困扰,不知如何解决。现在整理一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从《公棚赛的选鸽和选棚》一文在《科学养鸽》2008年第3期上发表以来,反响很大,受到了山南海北鸽友的极大关注,他们纷纷打电话询问栉膜在选鸽中的技巧。为了回报广大鸽友的信任和厚爱,我将壮着胆子以自己或给鸽友选配赛鸽送公棚获得冠军、亚军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人在《科学养鸽》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观测鸽眼栉膜是鉴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的文章,得到了广大鸽友的关注和喜爱。文章发表后很多鸽友来电询问关于栉膜观测的种种问题,还有一些鸽友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北京鸽友和一位江苏鸽友不远千里来到家中访问。为了让更多的鸽友对鸽眼栉膜有所了解,我在本文中将结合多年来观测鸽眼栉膜的心得体会与认识,以问答的形式回答广大鸽友普遍关心的、有疑问的问题,以报答广大鸽友对我的关心和厚爱。  相似文献   

20.
种鸽的配对问题是鸽友们既感兴趣,又很伤脑筋的事。“伤脑筋”就在于花大价钱引进的冠军鸽,不仅没有育出冠军鸽,而且还在短途训放中大量飞失,“龙”不但没有生出“龙”,反而生出了“虫”;另外,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羽大名鸽,但它的子代与其父母辈相比,在赛绩、气质、骨架、羽翼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至于它的孙代鸽那更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