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哈德尔氏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A、IgM和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应用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及四种局部体液的相应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均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免疫雏鸡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而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免疫增强剂的疫苗免疫雏鸡,同时。后者对IBD强毒攻击的有效抵抗力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治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其它疾病引起免疫抑制,应激因素的刺激等,造成鸡IB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如何提高IBD疫苗的免疫效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陆钢等(1995)在雏鸡免疫ND和IBD疫苗前后,以0.2%蜂花粉拌料,肌注芦荟提取液0.1mL/只,在二免后1个月时,ND和IBD效价较对照组提高1个滴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5.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所致的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不仅引起雏鸡的发病死亡,而且还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使雏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降低,而引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IBD疫苗的开发和应用,该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近年来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时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积极探求高保护力疫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IBD防治的良方,减少因该病造成的损失。为此,笔者比较了中药、高免卵黄抗体及生物合剂防治IB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保罗病弱毒疫苗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于1999年10~12月进行了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一、试验鸡及疫苗:1天龄雏鸡200羽,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羽雏鸡,饲料由我场饲料场提供。疫苗为英特威公司的IBD D-78冻干弱毒疫苗。其他免疫如新城疫、鸡痘、传支等免疫疫苗均由英特威公司提供。免疫程序为:4天龄时传支+新城疫疫苗点眼;7天龄时鸡痘疫苗刺种;14天龄时新城疫弱毒疫苗点眼,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1/2羽份胸肌注射;17天龄时IBD弱毒疫苗滴鼻。二、IBD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重量影响IB…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毒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从而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不全,引起鸡只的大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用疫苗预防效果不确实,治疗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IBD的适合药物,特进行如下试验。由黄连、黄芩、黄柏、  相似文献   

9.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应用免疫增强剂的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均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免疫雏鸡全身免疫功能;而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免疫增强剂的疫苗免疫雏鸡,同时,后者对IBD强毒攻击的有效抵抗力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某鸡场是一个新建场,到目前为止共育雏11批,第一批雏鸡进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的免疫,未发生本病。第2—4批雏鸡均未进行法氏囊疫苗的免疫,也未发生本病,后来看到社会上 IBD 流行严重,该场从第5批雏鸡开始分别用中国兽药监察所和南京药械厂生产的 IBD 疫苗实行免疫接种,但第5—8批雏鸡连续爆发了 IBD,鸡只死亡严重,经济损失很大。第9—11批鸡使  相似文献   

11.
不同IBD疫苗免疫后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5种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商品疫苗和 1种中试产品 (NF8株 )免疫 7日龄SPF雏鸡和有IBD、新城疫 (ND)母源抗体的雏鸡。 1周后免疫新城疫ND疫苗 ,随后每周测定NDHI效价。在SPF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IBD商品疫苗有 2种对ND免疫产生显著的持续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有IBD、ND母源抗体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商品疫苗中仅有 1种对ND免疫产生 过性免疫抑制作用。NF8疫苗在SPF鸡及有IBD母源抗体鸡上对ND免疫均未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批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免疫SPF雏鸡和产蛋鸡,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鸡血清抗体或卵黄抗体,以其阳性率达到80%为免疫期确定依据。试验结果表明,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对青年鸡及产蛋鸡接种一次的免疫期为15~16周。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因此如何选择免疫效力高、不产生免疫抑制、毒力适中的IBD疫苗,是目前防制法氏囊的关键[1~5].本研究通过测定3种IBD商品活疫苗在病理致病性上的差异以及免疫效力,来确定毒力适中、免疫效力高的IBD疫苗株,从而为防制IBD提供首选疫苗,这对于目前防制IBD的发病、流行以及避免鸡群免疫抑制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中等毒力高免疫力无免疫抑制的IBD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药物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母源抗体雏鸡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前应用10-100毫克/千克甲硝唑和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在免疫鸡血清抗IBDV抗体水平明显下降,甲硝唑用药鸡疫苗二次免疫后,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鸡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哈兽研所研制的IBD细胞苗与荷兰D78疫苗、以色列MB中间株疫苗及三种国产疫苗(Ⅰ、Ⅱ、Ⅲ)比较试验表明,以病毒蚀斑形成方法测定各疫苗规定的免疫剂量,IBD细胞苗的高于其它几种疫苗的;各疫苗对雏鸡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经细胞苗免疫的雏鸡其抗体阳转率同于或高于进口苗的,明显高于国产苗的;IBD细胞苗免疫后的雏鸡对超强毒(vvIBDV)攻击的保护率也高于其经几种同类疫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先用马立克氏病(MD)"814"疫苗进行胚胎免疫或一日龄雏鸡免疫,然后进行新城疫(ND)Ⅱ系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结果表明,"814"疫苗对雏鸡免疫系统从机能方面讲是安全的,胚胎免疫组和一日龄雏鸡免疫组与对照组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别将两种促益素“禽福”和“亿妙灵”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应用,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雏鸡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应用促益素雏鸡IBD疫苗免疫后局部体液的上述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有不同程度地升高: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局部体液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促益素的疫苗免疫雏鸡。表明使用促益素后,可提高疫苗增强机体局部免疫的功能,有效抵抗强毒攻击,使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显著提高:在两种促益素中,“禽福”的局部体液免疫增强效果强于“亿妙灵”。  相似文献   

19.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京粉雏鸡,间隔1、2周后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以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为对照,免疫后2、3、4和5周对各组鸡采血测定新城疫HI效价,并在免疫5周后用新城疫强毒攻击,计算各组保护率。结果显示,1日龄时首免IBD免疫复合物疫苗间隔不同时间再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与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相比,新城疫HI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在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上对新城疫La Sota疫苗免疫均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鸡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使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疫病,死淘率增加,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目前对本病多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制,近年来,广泛使用中草药制剂防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