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并且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病毒病。目前马立克氏病疫苗保护指数在64.44%-82.86%之间,因此,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鸡仍会有一小部分发生马立克氏病,但是,1997年初,福州,连江,三明,泉州,南平,厦门等12个县市的近130个养鸡场(户)所饲养的使用劣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约58.4万羽蛋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鸡马立克氏病(MD),使养鸡场户均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次MD病流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鸡以腺胃肿大为特征,其它内脏肿瘤明显的单纯性腺胃肿瘤,特别是鸡龄越小的鸡越易出现此种病变。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3.
肉鸡马立克氏病二次免疫的效果初探■何秀珍(广西浦北县畜牧水产局535300)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属的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疾病。鸡群一旦发生马立克氏病,急性的可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没。缓的也会陆续死鸡,直到...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本病的发生不均衡,一定地区可反复急性暴发。集约化养鸡(肉用仔鸡)地区该病的暴发率特别高,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用马立克疫苗免疫鸡是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方法。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是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5.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或甘保罗病,是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之初,曾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并列一起被称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在引起鸡病的病原微生物中,有一些病毒除引起机体发生原发感染甚至死亡之外,更严重的是致使感染禽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遭受其它病原的并发和继发感染,造成更大的损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及J—亚群白血病是常见免疫抑制病。本文就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诊断方法进行论述。1传染性法氏囊病(IBD)1.1临床特点IBD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幼鸡,但也曾见于3月龄以上的鸡。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下痢、震颤、共济失调。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目前惟一可以用疫苗预防的肿瘤性疾病,也常被用来作为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探讨祁尚绥(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兽医工作站257091)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MD对养鸡业的危害,随着集约化而越来越大,受害鸡群的损失,从几只鸡到25%或30%甚至更高。自从1976年发...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肿瘤病,其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简称MDV)属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该病对鸡的危害极大,主要引起鸡体消瘦、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及继发其他传染病。马立克氏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但可通过正确使用疫苗和加强综合防疫加以预防。目前市场上疫苗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1)强毒细胞致弱毒株(如CVI988马立克液氮苗);(2)火鸡疱疹病毒马立克冻干苗(HVT);(3)双价苗(如HVT+CVI液氮苗);(4)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苗混合使用。MD疫苗…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DV)引起家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及神经系统疾病。M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保护和协同作用@盘宝进马立克氏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保护和协同作用盘宝进编译郑儒标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高度接触传染性淋巴增生性疾病,MDV包括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是鸡源性致病株及其致弱株,血清2...  相似文献   

12.
郭艳 《中国养鸡》2004,(1):48-49
1.疾病概述: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襄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典型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主要危害是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制措施也有所加强,但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将该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及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影响大,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被认为与新城疫和鸡马立克氏病并列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对该病的防制早已被广大饲养者所重视,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防制措施取得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可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呈典型的尖峰式死亡曲线。该病可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疫病,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所致的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不仅引起雏鸡的发病死亡,而且还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使雏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降低,而引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IBD疫苗的开发和应用,该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近年来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时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积极探求高保护力疫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IBD防治的良方,减少因该病造成的损失。为此,笔者比较了中药、高免卵黄抗体及生物合剂防治IB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M 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病。本文就这几种常见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及有关防治措施作一简要综述。1马立克氏病1.1免疫抑制机理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 D 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应答的抑制是马立克氏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决定于M D V分离株的致病力。造成免疫抑制后常会改变宿主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免疫抑制可能是M D V感染引起淋巴细胞溶细胞性感染的直接结果。一些报道提供的体外研究数据表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本身可能就有免疫抑制活性,这可能是表达具有免疫抑制性的鸡…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综合防制■吴长新刘秀梵(扬州大学国家农业部畜禽传染病重点实验室225002)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此病的特征是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肛膜、各种脏器和皮肤单核细胞浸润,产生淋巴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