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在自然环境下,在健康鸡的皮肤、羽毛或口腔粘膜上以及鸡舍中常有此菌.本病的发生与其他的应激因素有所关联(如高温多湿、鸡舍通风不良、高密度饲养等恶劣的饲养环境),因海南属于亚热带,高温多湿更助本菌的增殖;吸血昆虫(蚊子)的叮咬、断喙等由皮肤创伤感染以及经本菌污染的空气均会构成本菌的传播。海南的养鸡户都习惯于见到鸡群有啄羽或啄肛时才给予断喙。  相似文献   

2.
1原因1.1饲养管理1.1.1光照强度过大由暗环境转到较明亮处饲养,如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饲养;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10日龄前后,光照强度大;在开放式鸡舍饲养时,由于鸡舍的跨度较小,又没有树荫的遮挡,使舍内的光照强度太大,雏鸡、生长鸡及产蛋期都会引起相互啄羽、啄肛等恶癖的发生。1.1.2饲养密度过高如果舍内饲养密度过高,而给饲、给水的空间有限,会影响采食和营养供给,甚至造成应激而发生啄羽。1.1.3断喙不当适当的断喙可减少饲料浪费,避免啄羽;但断喙不当可引起啄羽,一般现场发现的啄羽和互啄都与断喙不当有关。1.1.4缺水、断料或拖延…  相似文献   

3.
断喙就是用断喙机或者用剪刀、烙铁等器具把鸡喙一部分断去,它是当代养鸡生产中富有决定性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有:一是有效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的发生;二是减少了饲料浪费;三是采食速度减慢、均匀,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四是有效防止了产蛋鸡的啄肛现象,提高了产蛋期的成活率,减少了死淘率。合适的断喙可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合适,可能成为产蛋鸡群和种鸡群不理想生产性能的最主要管理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饲养管理者的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发育不良、均匀度差…  相似文献   

4.
断喙是蛋鸡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断喙不仅可以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断喙的鸡群健康状况一定要良好,因为断喙对鸡群...  相似文献   

5.
事实上,啄肛的问题不单在产蛋期会发生,在育雏、育成阶段我们也常会碰到有啄毛恶癖(或啄肛)的鸡只。啄毛,其实是小鸡在第一、二周龄时就有的一种习性。如在育成期造成鸡群有啄毛恶癖时,产蛋期间便不可避免的会有啄肛现象发生,若育成期时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而不使鸡群有啄毛恶癖,那产蛋期的啄肛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对付啄肛,事前的防范比起事后的补救要容易得多。尽量让鸡群感到舒适,鸡舍内的光线强度要适当,鸡群要正确的断喙等,这些都是防止鸡群开始啄毛恶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啄肛、啄羽、啄趾等啄癌症,是鸡群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对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给养鸡群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产蛋减少、鸡死亡等。为了防止和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外,断喙也是比较普遍采用的措施。常规的断咏时间在7-10日龄,也可延至8~14周龄进行,20周龄转群时,对喙尖、喙长、漏切的进行补切。但是,由于广大养殖户现在多采用开放式鸡舍进行饲养,饲养密度大,空气浑浊,很难做到通气和光线的和谐统一。因此,即使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断解,在饲养过程,特别…  相似文献   

7.
断喙是用断喙机或者用剪刀、烙铁等器具把鸡喙一部分断去,它是当代养鸡生产中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一是有效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的发生;二是减少了饲料浪费;三是采食速度减慢、均匀,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四是有效防止蛋鸡的啄肛现象,提高了产蛋期间的成活率,减少了死淘率。合适的断喙可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合适,可能成为产蛋鸡群和种鸡群生产性能不理想的主要管理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降低,因而断喙的质…  相似文献   

8.
在蛋鸡生产中,许多农户往往只注重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及防疫等,而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所忽视,从而也影响了养鸡的经济效益。现分述如下。一、断喙。主要目的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啄癖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恶食癖又称啄食癖,大鸡、小鸡都能发生,常见有啄肛、啄尾、啄趾、啄翅、食毛、食蛋癖等,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啄穿腹腔,拉出内脏而死亡。恶食癖的发生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饲养管理,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当饲料中缺乏某种必须营养物质时,都会诱使啄癖的发生,久之即成为恶癖。谤发因素及预防措施:1.断喙: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啄癖,一般在5—8日龄进行,对于光照过强或饲养密度较大的无窗鸡舍,断喙可以提前在5—6日龄。断喙方法:用烧红的剪刀断其上喙1/2、下喙1/3,再将断端用剪刀接触3.5秒钟,以减少流血。断喙前需在料和饮水中添加充足维生素K,以加速血液凝固,停止接种各种疫苗。  相似文献   

10.
(一)断喙时间把握不准为了防止在饲养过程中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5~7日龄进行,不宜过晚,断喙前2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以防在断喙时出血过多和机体产生应激。断喙时应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断喙后3~5天应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剂,并保证食槽、水槽充足,避免断喙后因采食,饮水困难而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啄癖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其临床特征为鸡相互啄食,造成伤亡或死亡。啄癖在雏鸡群、中雏群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雏鸡群和中雏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很快蔓延全群,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幼鸡生长发育,成鸡产蛋量下降,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管理是预防鸡群啄癖的关键。1鸡啄癖的原因1.1管理不善鸡只不经过断喙;鸡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浑浊;温度较高或鸡舍内  相似文献   

12.
4鸡群管理措施不当4.1密度过大超密度饲养,不随鸡龄、个体增大及时分群(稀群),未强弱分群。鸡群自身引起的应激反应强烈,啄羽、啄肛严重,鸡群不均匀,抵抗力差。适宜的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季节、饲养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1周龄最大密度不超过60只/m2,2周龄不超过30只/m2,3周龄不超过20只/m2,4周龄不超过10只/m2。4.2断喙不当断喙是饲养蛋鸡、土鸡、山鸡(野鸡)的重要管理措施。若鸡的断喙时间过迟,或用烙铁断喙等土法断喙,会导致雏鸡的应激反应增强。一般情况,断喙时间在7~18日龄为…  相似文献   

13.
在鸡的异常行为中,啄癖造成的损失最大。啄癖是指啄羽、啄肛、啄尾、啄趾、啄蛋等恶习。发生啄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营养、饲养管理、疾病和遗传等方面的因素。目前预防喙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断喙。断喙可用断喙器或电烙铁进行。断喙时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并在刀片上烙烫2/3秒,以防流血。断喙后可在每只鸡每天饮水中加入  相似文献   

14.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开放式鸡舍更为重要,适时和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使鸡群的生产性能得以正常发挥。一、断喙目的1.可以有效地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不良习惯,降低与啄斗有关的死淘率。2.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产蛋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鸡群的啄肛。产蛋鸡一旦啄肛成癖后将影响着养鸡业健康的发展,造成产蛋率的迅速下降,严重时可造成鸡群大批死亡。现将产蛋鸡啄肛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啄肛原因: 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处于十分拥挤的状态,增加啄肛机会的发生。 2.鸡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有害气体增多;光照过强等应激反应,都易发生啄肛。 3.青年鸡期间的限饲失败,促使蛋鸡过早性成熟,使蛋鸡提前开  相似文献   

16.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17.
断喙,人们通常称切嘴或者断嘴。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一、断喙工具电热断喙器是普遍采用的断喙工具,操作易、速度快。小规模养鸡场或养殖户通常用普通剪子在火炉上烧红,剪去鸡的上下喙,再用烙铁止血。二、断喙时间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第一次断喙的时间在2周龄时进行,因为2~3周龄鸡绒毛脱落,鸡只用嘴擦…  相似文献   

18.
鸡群中常发生啄肛、啄羽、食血等恶癖。引起啄癖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和鸡的习性等。在集约方式饲养时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最有效的防啄方法就是断喙。雏鸡断喙以6—9日龄进行最佳,这样就与进行新城疫Ⅱ系苗免疫的时间产生了矛盾(新城疫Ⅱ系苗第一次免疫的最佳日龄6—7日龄)。我们发现免疫和断喙分开来做有三点不利;(一)总有  相似文献   

19.
在蛋鸡生产中,许多农户往往只注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防疫灭病等问题,对以下六个方面有所忽视,从而影响了养鸡的经济效益,现分述如下。一、及时断喙断喙目的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产生啄癖的主要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食槽、水槽不足,饲料粗纤  相似文献   

20.
现将鸡群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断喙 断喙是防止啄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通常在 7~ 9日龄进行 ,9~ 1 0周龄再进行一次修喙 ,上喙切去 1 2 ,下喙切去 1 3 ,使下喙略长于上喙 (约一个硬币厚度 )。断喙时要注意止血 ,烧烙 2~ 3分钟 ,并于断喙前 2天开始于饲料中加维生素K (1克 千克 )共 3天。于断喙同时将强弱雏分群饲养。2 光照 光照过强常是引起鸡群啄癖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饲养于开放鸡舍在夏季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初生雏 3天或 7天内可给予 2 3~ 2 4小时光照 ,强度为2 0勒克斯 ,以后强度降至 5勒克斯。为节约能源 ,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