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超  信飞  胡肖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60-4661
对松江老站与新站气温进行对比,并且对迁站后松江自动气象站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观测站的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极端气温均高于老站;20:00至次日08:00新老测站的平均气温差要大于08:00至20:00。松江站迁站后温度变化的原因一是受两站周围环境及下垫面性质的影响;二是自动站观测代替了人工观测,感应部分的原理、观测时间、流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RHtestsV4软件包中的PMF方法对三亚国家基本气象站1959—2020年的逐月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显示,气温序列存在非均一性。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突变主要是由迁站引起,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的不连续受观测时次变更和迁站共同影响。对于观测时次变更引起的突变选用QM订正法进行订正;对于迁站引起的突变,采用高度订正法将迁站后的气温序列订正到迁站前同高度。通过订正得到三亚国家基本气象站均一化的月气温序列,对订正结果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59—2020年三亚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27、0.24和0.46℃/10a,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在不同月份均呈显著性增温趋势,冬季的增温趋势强于夏季,月平均最高气温在夏季的增温趋势强于其他季节。本研究结论有利于气候资料持续应用,也为今后气候变化、气候预测等相关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崂山区国家一般站2015年新、旧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迁站前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风向风速差异。得出新站气温低于旧站,相对湿度和风速高于旧站,产生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新、旧探测环境、探测下垫面及海拔高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春雨  任国玉  王颖  严晓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51-14254
利用1961-2006年辽宁省50个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大中城市站、小城市站、国家基本/基准站和乡村站的气温变化趋势特点,重点研究了城市化对城镇站和国家站气温记录的影响程度和相对贡献比例。结果表明:近46年辽宁省所有台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增温趋势,且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大中城市站〉小城市站〉国家基本/基准站〉乡村站;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近20多年更加明显;由于热岛效应增强的影响,辽宁省各类城市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化影响。其中大中城市站、小城市站和国家站的年平均热岛增温分别为0.05 ℃/10 a、0.03 ℃/10 a和0.01 ℃/10 a,其热岛增温贡献率分别为14.9%、5%和3.3%。此外,城市热岛增温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适合辽阳地区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本文利用辽阳地区2012—2014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对回归方程法、差值法、滑动平均法3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方法最高气温准确率大于最低气温准确率;气温预报准确率和季节相关性不大;所有回归方程中,3站之间气温拟合效果最好,2站之间气温拟合效果次之,多要素拟合效果不好;差值法在稳定性的天气中准确率较高;10 d和15 d滑动平均法的效果较好,降低了台站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多大影响是气候变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利用永嘉站1971—2011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永嘉县近40年的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5年滑动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永嘉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多大影响是气候变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利用永嘉站1971—2011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永嘉县近40年的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5年滑动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永嘉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就阜阳站迁站带来的探测环境的变化对风速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探测环境的开阔化使得年平均风速明显增大,10年年平均风速值提高了1m/s左右,年最大风速差值增大了大约5m/s,年均最大风日数提高了4.8日。而探测环境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临泉站和太和站,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速均值都趋于递减,临泉大风日数大风已经消失,太和年均大风日数减少了1.2日,大风趋于消失。在同一探测环境下,感应器高度下降了3.1m,年平均风速、年最大风速均下降,年大风日数更是由年均6.1日下降到1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2012年1-12月安徽省潜山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两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周围探测环境影响,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最低气温尤为明显;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风速比旧站略偏大。分析认为,地理位置、探测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各类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镇宁迁站前后年平均值变化较大的年极端最低气温,> 30℃以上日数/年,<0℃以下日数/年等三个气象要素,找出3个气候条件最相似的站点,作为对照站,分别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和M-K检验,对近20年要素的变化做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镇宁迁站对某些要素,如极端最低气温,带来了真实气候变化以外的非均一性变化,但另一些要素变化(如>30℃日数,<0℃日数),看似迁站带来的变化却有可能是真实的区域性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学芹  王琛 《农学学报》2015,5(10):103-108
为了给寿光日光温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气象理论依据,对寿光市1959—2014年冬季气温、光照、风速、天气状况等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几个主要外部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寿光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低温日数减少,表明寿光冬季寒冷程度减弱,异常暖冬月和暖冬年的频繁发生,为寿光日光温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冬季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温室表面换热系数减小,减少了温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和温室内热量的散失。寿光冬季日照时数和晴天日数减少、阴天和大雾日数的增加是发展日光温室的不利因素,但降雪日数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照时数减少对日光温室产生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寿光冬季发展日光温室的气象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天山北坡研究区5个气象台站1990—2004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建立研究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利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天山研究区近15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90—1999年的10a间生长季气温变化趋势为0.081℃/a;1990—2004年的15a间生长季气温变化趋势为0.04℃/a。研究区域2000—2004年生长季节气温变化总体特点有别于1991—1999年前10a的变化特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天山北坡2000—2004年的月均温特点:近5a的生长季节气温变化趋势性质为-0.26℃/a的负方向变化。1990—1999年的10a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6.968mm/a;1990—2004年的15a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1.483mm/a;2000—2004年的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为-4.21mm/a。总体上来看,天山北坡2000—2004年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趋势性质为正方向变化。但是相比较15a来降水的变化特点,2000—2004年的生长季降水是偏少的。  相似文献   

13.
以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对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气温影响作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滞后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长;8月份之前,土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分布,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增大,土壤持水能力不断降低,造成5~60 cm处土壤含水率降低,而90~150 cm处土壤含水率增高,导致5 cm和90~150 cm处土壤盐分相对增高;8月份之后,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土壤温度分布发生变化,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减小,土壤持水能力不断增强,土壤水分蒸腾降低,渗漏减小,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保持较高,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保持较低;在灌溉定额不变的条件下,在5、6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定额,7月和8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周期、增加灌水定额,8月之后相对增加灌水周期、减小灌水定额,在生育期末,通过穿插灌水,加大灌水定额,对土壤洗盐、抑盐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对番茄光合作用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芳  李亚灵  温祥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67-3968,3981
[目的]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光合作用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东圣1号为试材,将番茄幼苗置于35℃高温条件下进行低湿(30%~35%)、中湿(55%~60%)和高湿(85%~90%)3种空气湿度处理,测定幼苗不同处理天数的光合作用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高温条件下,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空气湿度的降低和处理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到处理第21天时,中、低湿度处理分别比高湿处理低13.0%、38.6%;随空气湿度降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有上升,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显著增大,质膜透性变大,结果造成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结论]提高空气湿度可使植株净光合速率、光合产物含量和SOD活性增大,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静  封雅琼  徐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97-5899,5901
应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20212050年潍坊市气温及降水量进行模拟,采用5年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潍坊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将升高,年降水量将增加,高温日数和暴雨日数将增多。  相似文献   

18.
在掌握开花时期油橄榄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气象因子与树干茎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油橄榄晴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单峰形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15:00,雨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双峰形趋势,晴天树干茎流量比雨天提高了15.8%。油橄榄开花时期树茎流量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呈降低的趋势,当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12:00-15:00,与茎流出现峰值相同,太阳辐射与树茎流量间关系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茎流值会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当空气相对湿度>20.9%时树干茎流呈下降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与油橄榄树茎流量两者间呈负相关,而空气温度和风速与树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虽然空气温度与茎流量与相关性较低,但当空气温度>25.7 ℃时树干茎流会小幅度下降。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油橄榄茎流速率的关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小时尺度上,太阳总辐射对油橄榄树干茎流速率的影响最大R2=0.655,对开花时期油橄榄树茎流速率的影响气象因子为太阳辐射>风速>空气湿度(负相关)>空气温度。在油橄榄开花时期可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油橄榄树的潜在茎流量,以此为油橄榄开花时提出合理的节水补灌时间,对后期增加挂果量和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沈阳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敏  姜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50-9651
利用沈阳市1960~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对近50年来沈阳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沈阳增温趋势明显;随着气温的上升,沈阳市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青珍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33-136,149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1960~2010年濮阳市气温日较差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少趋势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0.181、-0.231、-0.247和-0.258℃/10a。春季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减少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引起的,夏季则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和平均最高气温下降共同引起的。影响年均气温日较差的极显著因子有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水汽压,显著因子是总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