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3.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6,34(4):39-40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4.
浅谈夏秋蚕的蚕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病原的存在、病原传播途径及蚕儿体质的强健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掌握蚕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蚕病的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原蚕小蚕期技术性强,环节多,要求高,是原蚕生产中易出差错的一个阶段,由于处理不当易造成遗失蚕增加,小蚕的大面积发生,封口蚕及半蜕皮蚕增加,直接影响到原蚕制种成绩,本人根据在原蚕生产中十几年的实践,就原蚕小蚕期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1、制订规范化的操作程...  相似文献   

6.
中秋蚕大面积蚕病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在嘉兴市的中秋蚕生产上连续发生了较大面积的蚕病为害,其中2001年秀洲区的新塍,2002年的海宁市盐官、周王庙和长安镇,以及我县的主要蚕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病害。蚕病发生的时期大都在4~5龄期。有的甚至蚕期生长良好,一上蔟后大量发生,如我县当年中秋蚕上蔟后发病蚕头数占上蔟总头数的15%。损失惨重。蚕病大都为病毒病,同时伴有细菌性肠道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出可以专养雄蚕的品种,突出雄蚕个体体质强健、好养、桑叶利用效率高、茧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等特点,以提高茧丝品质和综合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选育素材,经过多年的筛选与组配、鉴定,育成了专养雄蚕特殊用途的强健性家蚕新品种桂蚕3号,并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平均雄蚕率97.70%,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5.46%、92.33%,茧层率22.601%,万头产茧量13.770 kg,万头茧层量3.115 kg,茧丝长984.4 m,解舒率74.10%;干茧出丝率43.17%,净度94.1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雄蚕率为98.90%;死笼率为7.74%,张种产量31.64 kg,茧层率21.255%,干茧出丝率40.25%,茧丝长855.0 m,解舒率72.60%,净度94.16分,茧色均匀。  相似文献   

8.
<正>射阳县2004年晚秋蚕发生大量蚕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笔者对2004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经过连续多批饲养,饲养环境免不了被污染,会留存有许多病原体,极容易发生蚕病。因此,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加强以下防病措施:一、提高环境消毒效果。春、夏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蚕乱丢,蚕沙、蔟具乱放等都会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给下次养蚕带来感染的机会。因此,在秋季养蚕前,应对蚕室、蚕具全面清洗,清理蚕室周围的杂草、阴沟,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1次。室内及蚕具用消特灵、漂白粉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改进消毒方式。选择正宗产品“消特灵”消毒剂,并进行“两改”消毒措施。即一改“喷雾”为…  相似文献   

10.
韦茁萍  张高智 《广西蚕业》2011,(3):34-35,23
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桑蚕生产基地,在桑蚕生产上,大多数蚕农对饲养技术操作规程上的消毒防病工作、桑叶质量要求及蚕室微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但在一定时期还是会发生蚕病,笔者总结近年来宜州市蚕病发生特点及规律,认为许多蚕病的发生与饲养员移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移蚕方法不当是引起蚕体创伤最主要的原因。而蚕体创伤是导致血液...  相似文献   

11.
谭书生  王军 《江苏蚕业》1998,20(4):40-42
<正>我县从1988年至1995年,夏蚕平均发种量为44203张,其中1993年夏蚕最高发种达63081张,按当时全县桑田面积平均每亩饲养夏蚕0.28~0.40张.1996~1997年夏蚕发种量一落千丈,分别为3939张、4849张,只占前8年平均发种量的1/10左右.扣除前二年的挖桑面积,夏蚕亩桑饲养量只有过去的12.55%.由于夏蚕减少,按现行茧价,全县每年减少蚕茧收益1536万元左右.我县夏蚕为何锐减,分析夏蚕饲养与否的利弊关系,若增养夏蚕,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应采取哪些对策,现结合我县实际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新蚕药“亚迪蚕丰”农村中试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蚕用抗菌药"亚迪蚕丰"和其它常规蚕用抗生素的添食对比试验,常规预防性添食"亚迪蚕丰"对减少蚕发生细菌病效果较好,防病效果优于盐酸诺氟沙星,与盐酸环丙沙星相当;而且,"亚迪蚕丰"还具有铝塑包装,体积小、运输携带方便、有效期长的特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16.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3):46-47
大蚕蚕台育 ,就是在大蚕期间 ,不再采用地面育的形式 ,而是在大蚕房内用竹木材料制作三层左右的蚕台 ,每层面积约 5.6平方米 ,让大蚕在木板蚕台上或竹片加塑料编织 (袋 )布的蚕台上饲养至上蔟的一种饲育方法。大蚕蚕台育近年来在我县一些蚕户中悄然兴起 ,今年迅速发展到 90 0多户采用此法饲养大蚕 ,普遍反映好 ,取得了既稳产又高产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蚕台框架的结构及制作在 5米× 3米、面积为 1 5平方米的蚕房内 ,制作大蚕台框架每层一般长 4米 ,宽 1 .4米 ,面积 5.6平方米。生产上可以根据蚕房长度确定框架长度 ,根据方格蔟片长度…  相似文献   

17.
小蚕叠式蚕台育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采用叠式蚕台进行小蚕共育,蚕具专用,能提高共育室的有效容量和共育质量。从1991年春季起,几年来相继在许河、许乐、丁河、高中等10个村推广,效果良好。现把我镇推广使用的情况介绍于后。一、小蚕叠式蚕台育的好处通过几年来的推广使用,小蚕叠式蚕台育与普通育比较,有三点好处:1.增加了共育室的有效容量。根据对比,使用叠式蚕台能使有效容量增加一倍,育种数量也相应增加一倍。这样,可提高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台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 1992年,“大蚕简易蚕台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蚕品种川蚕23号进行了春秋季实验室和农村比较试验,实验室试养表明:川蚕23号属中等茧型,中丝量蚕品种,龄期经过短,健康好养。与对照品种871×872相比,5龄经过短27h,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低1.04%、2.91%,100kg桑产茧量提高8.58%;与夏芳×秋白比较,川蚕23号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4.31%、3.62%、3.70%;与洞庭×碧波比较,川蚕23号万头蚕产茧量、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1.27%、2.85%。农村试养表明:该蚕品种耐粗食能力强,食桑快、用桑少、上蔟涌、营茧快,特别为养蚕大户所欢迎,是1对适于全年多次省力化养蚕的优良蚕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