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蚕第2数珠蚕的发现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x射线诱发,获得一种可遗传的体形突变蚕,其形态特征与数珠蚕(mf:12-39.8)相似.幼虫节间膜深缢,环节紧缩,形似数珠,体细而硬,易脱肛.遗传分析表明,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单基因支配.因其为数珠蚕的相似突变,故称之第2数珠蚕(monilifonm 2),基因符号暂记为:mf-2.  相似文献   

2.
家蚕体形突变新缢蚕(co-n)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中发现体形自然突变"新缢蚕"。幼虫表型特征为:环节中央部位呈缢缩状,色素聚集,腹部节间膜呈隆起状,5龄中后期最明显,与缢蚕(constricted,co)相似。至成虫期观察,腹背通常少有鳞毛。经遗传分析,新缢蚕为隐性基因支配,将其命名为new constricted,基因符号:co-n。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o-n与黄血(Y)基因连锁,故判定该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这是家蚕第2连锁群30多个突变中发现的第一个体形突变。经过新缢蚕(co-n)与灰色卵(Gr)、黄血(Y)基因间的三点测验定位实验,结合伴野丰2005年最新公布的家蚕连锁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基因座数据,将co-n基因座确定为:2-5.7。  相似文献   

3.
家蚕oe油蚕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欧洲品种“410”中发现了一种油蚕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单纯隐性基因控制的.故命名为欧410油蚕(translusent E-410),基因记号oe.连锁分析的结果,oe基因与w-2基因是连锁遗传的,即oe基因位于第10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家蚕基因资源库保存品系的性状调查,发现一种幼虫眼状纹变异——心形眼纹(cordiform eye-spot,ces),其特征是:幼虫眼纹呈倒心型,相当于正常型眼纹的中间部分,色浅。与正常型进行杂交试验,表明该突变为隐性遗传,外显率稍低;与各染色体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确认突变基因ces属于第14染色体;育成青熟油蚕(oa)与ces的双隐性系统后,通过ces与oa和Nd-s(丝胶茧)的三点测验,初步将ces基因定位于家蚕连锁图谱第14连锁群的50.7 cM位点,表示为ces(14-50.7)。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突变楔形眼纹(Wes)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家蚕遗传资源系统保存和性状调查中,发现一种新的幼虫眼状纹变异——楔形眼纹(wedge eye-spot,Wes),其特征是:杂合体(Wes/+)成活,幼虫眼状纹只有中间部分,并特化成狭窄的倒三角形,半月纹、星状纹正常;纯合体(Wes/Wes)胚胎后期致死,解剖蚕卵可见胚胎第1、2胸节愈合,第1、2胸足退化,其它部位未见异常。该突变为显性遗传。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突变基因Wes在第6染色体上;通过与EKp进行两点测验,显示Wes位于EKp附近,相距约3.0 cM;通过与ve和EKp的三点测验,将Wes基因定位于家蚕连锁图谱第6连锁群的24.3 cM位点,表示为Wes(6-24.3)。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突变型第二h斑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自然突变第二h班油 (mottledtranslucenth2 )的形态特征为 :幼虫皮肤中低度透明 ,遍布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遗传分析结果 :①第二h斑油蚕为隐性基因突变 ;②与橙色卵 (ci)连锁遗传 ,第二h斑油基因属于第 2 0连锁群 ,基因座位 (2 0 - 0 .0 ) ,命定其基因符号为ohm2 ;③确定此座位上 4个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为 :+ >ohm>ohm2 >oh。  相似文献   

7.
家蚕蚁蚕体色突变之一的第2隐性赤蚁(ch-2)有作为特殊遗传系统的实用价值。采用家蚕正常黑蚁品种P50和第2隐性赤蚁品种k04为亲本组配正反交群体,回交后获得回交群体(k04×P50)×k04和k04×(k04×P50),分别记作BC1F和BC1M,基于雌性家蚕的W与Z染色体不发生交换的特点,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ch-2基因进行定位和连锁分析。在第18连锁群上的20个多态性标记中共筛选出7个与ch-2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根据第18连锁群上已有但不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序列,寻找其所在Scaffold上的其他SSR位点并设计引物,结果找到2个新的多态性SSR标记。BC1F群体中的所有黑蚁个体均表现出与F1(k04×P50)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赤蚁个体带型与亲本k04一致,为纯合型,说明家蚕ch-2基因位于第18连锁群。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ch-2基因的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70.7cM,ch-2基因位于69.6 cM处。2个与ch-2最近的SSR标记为S1814和S1819,与ch-2的距离分别为7.9、1.1 cM。  相似文献   

8.
jc油蚕(ojc)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报道的油蚕自然突变体,隐性,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但其基因座未确定。本研究选择家蚕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油蚕突变"金鸡龙油"(kin-shiryu translucent,ok)与jc油蚕进行杂交,结果F1代全部表现油蚕性状,F1自交后观察F2代,也无性状分离,仍然全部为油蚕。这一结果说明jc油蚕与金鸡龙油蚕(ok)是同一个基因座上的突变。同等条件饲养金鸡龙油蚕与jc油蚕,其幼虫期致死率ok油蚕比jc油蚕高。形态观察发现,两油蚕突变的皮肤透明度相当,并且都是高度油蚕。把jc油蚕基因符号修改为okc。本研究还通过杂交实验育成了同一连锁群上的三隐性系pe-wb-okc,是家蚕第5连锁群基因分析的重要标记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突变型h斑油基因的连锁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自保存系统中发现的油蚕突变———h斑油 (mottledtranslucentoh)的性状特征为 :幼虫体表遍布不透明的白色斑块 ,大小不一 ,其余部分为低度透明。通过与正常型和各连锁群标志基因系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 ,结果 :h斑油为第 2 0连锁群的隐性突变 ;与霜降油蚕 (oh)的杂交结果确定其基因座位为 (2 0 0 .0 ) ,对霜降油为显性。命名其基因符号为ohm。同时发现ohm 对中国油 (oc)表现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对Bm NPV感染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家蚕品种华康2号杂交组合(F1)累代自交建立AN品系,以Bm NPV多角体悬液对该品系2龄起蚕经口添食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54×10~9m L~(-1),比对易感品系C108的LC_(50)提高了10~4倍以上。以易感品系C108作为回交亲本与AN品系组配F_1、BC_1、BC_2群体,2龄起蚕用浓度为1×10~8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浸渍的桑叶饲喂12 h进行抗性遗传分析,表明AN品系对Bm NPV的高度抗性由位于常染色体的1个显性主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对BC2F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发现AN品系的Bm NPV抗性主基因位于第27连锁群。依据对BC2M定位群体的600余个个体的HRM分析结果,绘制了遗传总距离为29.1 c M的AN品系抗性主基因遗传连锁图,抗性主基因与S2800-9和S2801-352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 M、2.9 c M。通过对添食中等浓度(1×10~7m L~(-1))Bm NPV多角体悬液后存活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子标记HRM分析,推测家蚕抗性品系AN还存在多个分布于其他染色体的微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完成了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nsd—Z)的连锁分析。杂交实验表明nsd—Z基因同第15连锁群16.9处的腹白卵(Se)连锁。即nsd—Z基因位于第15连锁群。  相似文献   

12.
家蚕新突变型从性黑蛾(sml)的遗传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遗传系统18-130的蛾体色表现特殊性状,雄蛾为灰黑色,雌蛾为白色。用多个白色蛾系统与之进行杂交分析,饲养F1、F2和RF1代,分析该黑蛾的遗传规律,结果:18-130系统黑蛾由常染色体上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现为从性遗传,在雌体中几乎不能表现黑蛾性状,而在雄蛾中黑体色表现明显,即性别不同是影响其表型的主要因素。研究证明该灰黑蛾是家蚕从性遗传的一个典型代表,命名为sex-controlled m ela-n ism,基因符号为sm l。同时,经过连锁分析探明sm l基因与第7连锁群的鹑斑(q)、第13连锁群的隐性赤蚁(ch)、第16连锁群的颊尾斑(cts)均为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3.
家蚕航天螯虾蛹(cf-h)基因的连锁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蚕经太空飞行后发现的一种螯虾蛹突变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螯虾蛹(cf-h)基因是一个发生在第19连锁群、新的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14.
家蚕突变型四川野蚕翅斑的遗传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遗传分析认为 :四川野蚕翅斑对正常型为显性 ,遗传基因属于第 17连锁群 ,有从性遗传特性。与日本的野蚕翅斑 (Ws:17- 14.7)基因间的关系有待研究。命名为 :Sichuanwildwingspot,基因记号暂为 :Ws sc  相似文献   

15.
家蚕橙色卵(ci)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家蚕各连锁群的标志基因系统与本研究室发现的橙色卵系统杂交,对橙色卵基因( ci) 进行连锁检索分析,结果发现 ci 基因与第20 连锁群标志基因霜降油蚕( oh20 0 .0) 连锁,由此确定家蚕橙色卵基因ci 属于第20 连锁群;与 b 4 杂交结果确定 ci 的座位为:20 - 219 。  相似文献   

16.
裸蛹(Nd:25-0.0)其突变性状表现为绢丝腺退化及不能正常吐丝结茧,基因位于与丝素重链同在的第25号染色体的0.0座位。在本研究中,选用Nd-s及大造作为对照,解剖不同发育时期丝腺,经DAPI染色后计数其丝腺细胞数和观察丝腺细胞的发育情况。蚁蚕时期丝腺细胞数的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在细胞数目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5龄初期,Nd后部丝腺的发育明显比对照发育慢,特别是在长度上;对丝腺细胞核的染色观察发现,5龄期,Nd突变种的中部丝腺的细胞核分裂与对照相比无差异,均呈树突状分裂;而后部丝腺细胞只发生纵向扩展,无正常家蚕丝腺细胞的树突状分裂。对fib-H基因末端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在fib-H末端的半胱氨酸位点也没有发生突变。由此认为,该突变种丝腺的退化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数减少或者发育过程中萎缩,而是后部丝腺细胞核的分裂过程发生异常从而造成后部丝腺的短小,推测该突变基因与细胞核的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