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该试验以香蕉和花生为原料,对香蕉的护色、干燥方法及香蕉花生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去皮后,用0.2%柠檬酸 0.01%维生素C溶液浸泡10 min护色、打浆,在75 ℃下热风干燥60 min,得到香蕉粉;香蕉花生酱的最佳配方为花生酱73%、香蕉粉15%、单甘酯2%、蔗糖5%、植物油5%.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用甜菜碱(BT)和壳聚糖(CTS)混合处理香蕉幼苗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模拟自然冷害胁迫,测定冷害胁迫下香蕉幼苗相关生理指标,以探索该两种药剂对香蕉幼苗冷害胁迫的影响及提高香蕉幼苗抗冷能力的最佳药剂配比.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与壳聚糖可以(1)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2)降低香蕉叶片对低温的冷敏感度;(3)降低低温胁迫对香蕉幼苗的伤害率;(4)药剂因子间0.3%CTS处理效果极显著优于该药剂其他两水平.5mmo1/L BT处理效果极显著优于该药剂其他两水平,时间因子间,1d和3d水平间无极显著差异.但都极显著优于5d.结论:甜菜碱和壳聚糖可通过增加香蕉幼苗叶片对水分的束缚能力,降低叶片的冷敏感度等生理反应过程来提高香蕉幼苗的抗冷能力,缓解低温对香蕉幼苗的伤害.两药剂的最佳比例为O.3%CTS 5mmo1/LBT,以在寒害发生前1~3d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滞育及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而越冬,短光照是诱导其滞育的关键因子.冬季的低温是昆虫越冬的直接障碍,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个体的昆虫抗寒性差异极大.通过稻芽荸荠喂饲法,测定了二化螟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的临界光周期;并通过茭白喂饲法测定了滞育幼虫与非滞育幼虫体重、含水量,以及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初步研究了二化螟滞育以及抗寒性.结果如下:(1)北京种群在22 ℃、25 ℃、28 ℃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2 h 25 min、12 h 30 min、12 h 35 min;两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且有随着纬度升高而临界光周期延长的趋势;(2)滞育幼虫的含水量比非滞育幼虫的低,平均体重大于非滞育幼虫;(3)滞育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明显小于非滞育幼虫,因而其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革命与中国香蕉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国香蕉生产上所发挥的革命性影响.香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国产香蕉的综合竞争力,是现代科技革命有效推动农业发展上的典型案例,是现代生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采用横切薄片培养方法建立了香蕉基因转化的适宜受体系统.结果表明:在30℃、黑暗培养15 d,而后转入24℃、光照培养5 d的条件下,香蕉横切薄片的出芽率较高,植株生长较健壮,适宜用作转基因的受体;羧苄青霉素对香蕉薄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转化的抑菌剂;香蕉对潮霉素比较敏感,能够显著抑制香蕉横切薄片的出芽率,确定用40mg.L-1作为潮霉素的筛选含量. 相似文献
8.
9.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述了植物抗寒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5.
16.
17.
香蕉属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品种多为三倍体,高度雌雄不育,阻碍了传统育种技术在香蕉遗传改良上的应用,香蕉病虫害无法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得以解决。而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病虫害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培育出了具有一定抗性的作物新品种。尤其近年来,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香蕉新品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明德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8,(1):27-27
哥斯达黎加是世界第二大香蕉出口国,转基因香蕉在该国的消费和被接受的结果表明,因为转基因香蕉的虫害管理成本上较低。农户愿意接受转基因香蕉品种。而且大多数哥斯达黎加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消费转基因香蕉,尤其是年轻的、家庭负担轻的、高教育水平和高收入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