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行为学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它是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了解家鸭行为学,有助于对这种动物的正确饲养管理和繁殖育种。同时,只有了解家鸭的正常行为,也才能发现异常行为,这对家鸭疾病的防治、改进饲养管理都很有好处。一、摄食和饮水行为摄食行为是鸭的本能,雏鸭出壳后即会啄食,而不象家畜那样靠母乳喂养。鸭的采食方式不是单粒啄食,而是用喙作耕耘状,利用上下喙夹取饲料,大口吞咽,采食速度快于其他家禽。一般只需吞食15~20口,即  相似文献   

2.
通过Media record软件对三穗鸭雏鸭进行跟踪记录,并用Observer XT(11.5)行为学软件对三穗鸭雏鸭的行为进行编码分析,对行为时间分配和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穗鸭雏鸭白天时间主要以卧立(64.48%)为主,其次是站立行为(14.80%)和饮水行为(6.27%),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三穗鸭雏鸭休息时间所占比例最大,全天活动最高峰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理羽行为高峰期出现在12:00—13:00和16:00—17:00;饮水行为和采食行为的高峰期基本一致都出现在9:00—10:00和11:00—12:00以及15:00—16:00;行走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15:00—16:00。各种行为高峰走向说明理羽行为和采食饮水行为存在关联性,行走行为和采食饮水行为存在关联性。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现三穗鸭雏鸭一种很特别的行为,将其定义为仰头张嘴行为,表现是雏鸭持续仰着头张嘴。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4.
从雏鸭流行病群的病料,获一分离物。它致死非免鸡胚和无母源NDV抗体一日龄来杭雏鸡100%;免疫中雏,11天后NDVF_(48)E_8强毒攻击得安全结果。也能致死一日龄实验雏鸭50~100%;分别与NDV和DHV阳性血清中和,各自接种10只一日龄雏鸭,前中和组死雏鸭50%,后中和组全健活。最终实验证明该分离物,乃NDV自然弱毒株和DHV强毒株的混合物。发人兴趣的是以上混合毒在鸭胚繁殖时无鸡红细胞血凝,转接鸡胚一代,血凝度为1:16,二代为1:32~64。这一现象当以鸭胚分离时,易导致两者混合感染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正> 饲养初生雏鸭必须过好“三关”,即点水关、开食关和人工保温关。具体做法如下: 1.点水关。鸭是水禽,通常在开食前应先给水,谓之“潮口”,喂水有两个好处。一是给刚出壳的雏鸭补充体内水分;二是促进胃肠的蠕动,排除胎粪,加快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当雏鸭出先后一天,见雏鸭已能快步行走,并有啄食垫草的求食行为后,就要及时点水。天冷时可在室内用木盆盛一薄层水,放鸭下水。气温适宜时,可将雏鸭分批放  相似文献   

6.
适用范围:鱼粉、肉粉、肉骨粉、豆粕、玉米蛋白粉、饲料酵母。原理解说: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是指尿素或由尿素化学缩合反应合成的“含氮蛋白质”,它对单胃动物如猪、鸡、鸭有害,特别是对仔猪、乳猪、产蛋鸡、雏鸡、雏鸭致害作用敏  相似文献   

7.
鸭球虫病是鸭肠道感染1种或多种球虫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疾病病种。以3个月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70%左右。病愈的雏鸭往往数月内不易恢复健康,成年鸭多半是带虫者,对生长和产蛋能力都有很大影响。其他家禽如鸡、火鸡、鸽、鹌鹑等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8.
采自淄博市的桓台、高青、临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且临床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雏鸭肝脏,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病毒纯化后,进行了鸡胚中和试验、氯仿敏感试验、分离毒株ELD50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测定3株病毒毒价分别为105.3、105.6、105.10.2 mL ELD50。3株分离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鸭的致死率分别为75%、87.5%和75%,而且出现了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病死鸭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质脆易碎,肝脏有深紫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结果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一般呈零星发作,成年鸭易感,尤其处于产蛋期的母鸭更为多发,而雏鸭则很少发病。该病能传染鸡、猪。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病鸭多在发病后4~6天死亡,因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或颌、颈水肿,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传染鸡、猪。  相似文献   

10.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何谓“快大鸭”?这就是指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的商品肉用鸭,如近年来引进我国的英国樱桃谷鸭和澳洲狄高鸭,它们从出壳到上市,饲养期仅七、八周,体重分别达3—3.5公斤。这些鸭增重为什么那么快?这除了他们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外,重要的是取决于下列几项正确的饲养管理措施:一、给予足够的营养“快大鸭”能生长这样快,在饲料上不但数量要足,而且质量要好,这就是指饲料中应含有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例如樱桃谷鸭饲粮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雏鸭料22.5%,中鸭料17.5%;代谢能:雏鸭料2,850大卡/公斤,中鸭料2,875大卡/公斤;钙:雏鸭与中鸭料0.95%;可利用磷:雏鸭料0.55%,中鸭料0.52%;此外,还添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饲养“快大鸭”,饲喂方法也要讲究,以采用全日自由采食,不限制喂料的方法比较适当。由于在雏鸭阶段,生长很快,而食量小,如果限制喂料,便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I型鸭病毒性肝炎有多次流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在鸡胚上增值,引起鸡胚规律死亡,所以鸡胚中和试验是常规方法,在该病的检测上仍有切实的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鸡胚适应毒株对鸡胚中和试验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通过一系列实验,筛选确定(DHV)的适用毒株,毒力适中,鸡胚死亡规律整齐,方便实验判断,几年来检测进境水禽6群,皆无鸭病毒性肝炎鸡胚中和母源抗体,检测免疫群鸡胚中和抗体滴度40~80倍,阳性对照血清中和保护滴度1 280倍,毒株稳定实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从洛江区临床发病鸭分离到2株病毒,2株分离病毒能够致死鸡胚,能被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标准强毒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在鸡胚上传代培养,并测定ELD50分别为10-6.32/0.2 m L、10-5.49/0.2 m L;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70%,雏番鸭出现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斑、出血点,为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  相似文献   

14.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的鸡卵黄经3倍稀释,1ml可抵抗10~(-2)0.5ml鸡胚尿囊液对2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性,获100%保护,而对照鸭的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66.7%,从而确诊某鸭群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鸭肝病毒无需灭活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以制取抗鸭肝病毒鸡源性卵黄抗体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依据和目的在自然状态下,动物每当形成食欲动机便自发地出动采食;但处于圈养条件下的家畜家禽则全靠人的饲喂获得饮食机会。“一日三餐”的常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袭人的作息习惯。从行为学观点看,人类食性属于“采集战略”:有多次进食的倾向,而猪、鸡、鸭、狗等杂食和肉食动物则不然,它们原本具有在朝晚昼夜只出动1或2次采食的生态习性。减少饲喂次数能节省作业劳力和时间,但对生长和育肥动物不利。对动物园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市某集体养鸭场,饲养樱桃谷种鸭3000只,每年向全市提供鸭雏10万只。1992年5月,该场出现了孵化期落盘死胚多、弱雏多、病雏多的“三多”现象。经对两批23枚落盘死胚进行细菌分离,带菌率为34%。除分离到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等经卵传递的病原菌外,还分离到部分非经卵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 ( DVH)是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 ,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金华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结合中兽医民间疗法 ,研制了“肝毒净”中药复方颗粒剂进行防治。本试验旨在验证“肝毒净”颗粒对人工感染发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 ,  相似文献   

18.
DHV-A毒株连续通过鸡胚25代后,已失去对雏鸭的致死性;至60代时已对雏鸭无致病力。用A_(66)鸡胚混合毒50万~200万个半数免疫量(DIMD_(50))经皮下途径接种1日龄雏鸭,无异常反应。A_(60)、A_(66)鸡胚混合毒的毒价分别为10~(7·64)CELD_(50)/0.1ml和10~(7·36)CELD_(50)/0.1ml;对1日龄雏鸭经皮下免疫的半数免疫量分别为10~(6·36)DIMD_(50)/0.1ml和10~(6·16)DIMD_(50)/0.1ml.A_(66)鸡胚毒连续回归雏鸭5代,全部健活,剖检亦无肉眼可见病变。  相似文献   

19.
从一群(3000羽)疑似爆发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料,分离到一毒株。它致死群养二周龄雏鸭12.5%;一日龄实验用雏鸭70~100%;一日龄实验用无母源NDV抗体雏鸡100%;10~(-3)稀释与等量抗新城疫血清在9日龄鸡胚得到中和;免疫中雏(来杭)后,经受住新城疫F_(48)E_8强毒株的攻击。但对实验雏鸭的致死,明显高于NDVⅠ系苗株,被视为新城疫雏鸭的一敏感毒株。  相似文献   

20.
鸭育夏雏好     
《山东饲料》2007,(6):27-27
鸭子的孵化与鸡有些区别,鸡(蛋鸡、肉鸡)一年四季都可孵化和育雏;而鸭子带有较强的季节性,其孵化和育雏一般从4月开始至10月结束。4至5月份出壳的小鸭称春鸭;6至8月份出壳的小鸭称夏鸭;9至10月份出壳的小鸭称秋鸭。实践证明:鸡育春雏最好;鸭则育夏雏最好。这是因为春、秋气温较低或天气逐渐变凉,农村一般缺乏保温措施,对雏鸭的成活和生长不利。育夏雏鸭,可在气温较高的6月进雏,此期不需兽傈濡设施.环可仆鸭子卑下水早放牧.可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