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棉2号(徐州553),于1975~1977年进行复交,组合为:(中棉7号×岱字16)F_1×[(徐州142×山农350)F_3×冀棉1号]F_1。通过南繁加代、扩大杂种后代群体、单株选择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于1984  相似文献   

2.
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农林7号),旧系统名,西海皮25号。育成经过:1967年在九州农试场,用羽系H—83(关东中生—R6)做母本,羽系H—79(P5号R6)做父本进行杂交,经第二加代,于1971年在F_6代中选出派生品系,其后再选择使其稳定。1973年开始作产量鉴定预备试验,1974年开始作特性鉴定和系统的适应性鉴定,1975年开始以西海皮25号品系各作产量鉴定,在适于种植的县对确定推广品种的条件进行了调查。1978年的世代为第13代。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吉林18号是吉林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1971年以公交7014(一窝蜂×吉林5号)F_1为母本,公交7015(吉林8号×十胜长叶)F_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冬季和翌年春季在海南岛培育F_1代和进行F_2代选拔。1972年夏在所内进行F_3代选拔。当年冬季又去海南岛进行F_4代选拔。1973年夏在所内进行F_5代选拔。1974年在所内进行F_6代品系决选。以后进行产量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于1981年育成,原编号公交7133—16。1982年6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定为推广品种,并命名为吉林18号。  相似文献   

4.
九农20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1993年定为推广品种。该品种是1984年以九交8014—21—2为母本,吉林2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冬季在海南岛培育F_1代,1985年在所内进行F_2代选拔,当年冬季又去海南岛进行F_3代选拔,1986——1987年在所内进行F_4代选拔和F_5代品系决选,198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后进行全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3年1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为推广品种,并命名为九农20号(原编号为九交8436—6—5)。本品种为中熟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00厘米左右,披针叶、紫花、荚密、大粒、四粒荚较多。主要特  相似文献   

5.
一、选育经过秀麦2号(原名秀87—8)是我所于1981年用(7817/77—1303)F_3中间耐黄花叶病材料作母本,耐黄品种泾大1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大麦黄花叶病田系谱法连续选择,于1985年定型,1985年赴云南省曲靖高原夏繁种子。1985—1986年度参加我所大麦新品系鉴定圃,平均亩产335公斤,在参试43个新品系中名列第三。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6.
一、选育经过赣棉78—7系我所1975年用徐州142为母本,与辽宁3号杂交,经F_2代圃株选和南繁加代,于1978年F_4代参加品系预备试验,1979年定名为“赣棉78—7”。1980年为F_6代。现各种性状巳基本稳定,正在我省参加区域化鉴定,1981年并选拔参加了长江流域耕作改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二、产量表现1978年在所内新品系预试圃中,折合亩产皮棉147.03斤,比对照种(沪棉204原种,下同)增产18.29%,居全试验20个品系的第三位。1979年在所内两个新品系比较试验中,(4/10及4/11播种),亩产皮棉为153.44斤及160.67斤,分别比对照种增产6.8%及  相似文献   

7.
1977-80年期间,美国的明尼苏达、北达科他和南达科他州,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六棱酿造用大麦的籽粒蛋白水平超过了要求的最高(13.5%)限度,从而降低了该区大麦的价格.因此,人们对培育低蛋白的大麦品种发生了兴趣.1967年以来,尽管有些学者对早代籽粒蛋白选择进行过研究,但终未得出一致的结果.本研究是在将F_5代选系单行种植下,以求获得F_5世代对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有效性方面更多的信息;同时评价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和籽粒饱满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农二号大豆新品种于1971年以九农二号为母本,吉林三号为父本,采用品种间有性杂交,当年秋季收15个荚,12粒种子。从1971冬开始,经过两年所内系统选拔,三年南繁,又于1974年(F_6)在所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高肥鉴定),1975—1976两年所内多点鉴定,1977—1979年参加全省联合区域试验,同时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现将各年的系谱号及选育进程列表1。  相似文献   

9.
(一)选育经过 宁镇2号原代号为83—SP_6。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协作,于1980年用中熟春大豆新品系77—520—1(穗稻黄×SFF400)作母本,早熟春大豆新品系77-391—1(泰兴黑豆×哈罗索93)作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在温室内种植F_1。1981—1983年,分别在选种圃内种植F_2、F_3、F_4,选择优良单株和决选优良株系。1983年南繁F_6,1984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提供高产近交系的能力比较了小麦育种的两种选择程序:第一个程序.是根据杂交性状在F_3代杂交种之间进行早代选择。第二个程序.把选择过程延长到F_6代.F_6是单粒传(SSD)后代。在2年试验中.利用春小麦假系.对上述2种程序进行了评价。这些假系是由混合品种构成的.它能用于评估真实遗传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可以鉴定预测的准确性。在比较研究的第一年中.实际选择过程早已进行.在第二年中.分别根据F_3和F_6选择系对F_6和F_7代品系进行了摸拟.并在大田试验中进行了鉴定。本研究在第二年后就给出了最终结果。比较研究刚进行一年就发现对F_3杂交种的评估极不准确.相反.来自SSD—F_6的选择系却表现良好。这就产生了一批具有来自SSD—F_6的高产品系。尽管在基因型和年份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但从杂交种F_3选择而来的F_7和F_6系之间存在着产量水子差异。由此可以推断。早代选择法不如快速一粒传法优越。  相似文献   

11.
豫麦57号是漯河农科所1991年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的穿梭组合安 90-2的F_1代种子[原组合为80(6)-3-3-10×矮早781],经过我所多年定向选育,从中选出优系安90-2-9-2,取名为漯麦四号。1995年和1996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57号。1998~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2.
石选14(石711)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科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于1977年以邢台6871为母本,(晋68—389×辽632—125)F_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4次病地无病地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七年四月我们于本所试验田中发现由昆明夏繁选回的(毛-21—4米)F_1/毛一)辐射后的 F_4M_3代的三行二棱后代中,4042和4043两行全部植株高度不育,其不育度90.6%,经检验确认为雄性不育。几年来我们在该不育材料的不育性状控制因素和  相似文献   

14.
十五个组合的大麦杂种材料,统计 F_2—F_4各世代每个组合的成熟日期、植株高度,按系谱法选育统计分析各性状平均敷、标准差和各世代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评分)相关系数。为大麦育种的早代选择早熟、矮杆材料提供参考(选择的)依据.为不同世代综合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预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神北”是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1973年)以东北67号为母本,“神田”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F_2、F_3、F_4代选育,1981年系统名为东北77号,经生产力鉴定,表现良好。1988年10月登记定名为“神北”油菜(农林45号),被青森县采用为奖励品种。 据东北农试场和青森县1978—1985年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浙萧棉1号是浙江省萧山棉麻所于1971年从9431—4即(浙棉3号×岱15—746)F_(10)的优良群体中选出的优株,编号“71—1833”。经5年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在我省适应性较广,丰产性较为稳定。1984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浙萧棉1号,决定在本省无枯、黄萎病和轻  相似文献   

17.
叶金环  郑月平 《中国棉花》2005,32(12):17-18
通过对喀什地区2003—2004年两年6点次棉花早中熟品种大区示范及品质检测结果分析,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为中287)表现丰产、优质、早熟、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1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9409为母本,以优质、抗病品系中51504为父本杂交,其F2代、F4代混选混种,1998年选出一批优良单株,1999年选出6个丰产、优质、抗病株系,2000年在南疆中棉所生态试验站选出品系—中287。2004年先后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命名为中棉所49。2产量水平2003年喀什地区种子管理站在麦盖提…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一个冬大麦(Hordeum vulgare L.)群体中评定了轮回选择的效应。用六个高产冬大麦品种与矮秆品种‘Onice’杂交创造出零轮回(即基础群体C_0)。将其F_1按双列杂交方案(不包括反交)进行杂交,共获得750个S_0植株并进行了评定,从中选出329个S_0植株并测验其后代(S_1系);从模仿随机交配产生的105个F_1杂种中选出15个S_1系作为第一轮(C_1)的亲本。然后,在两个点上随机选择C_0的103个S_1系和103个C_1的S_1系进行评定。试验观察到两轮选择间的籽粒产量有显著差异。从C_0到C_1,籽粒产量增加了307克/米~2(折合每公顷增加3.07吨)。其增加的产量是由于每平方米粒数的增加所致。两轮选择间,在株高、抽穗期和千粒重上无差异。本研究的明确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在培育高产的亲本或品系(这些亲本或品系在其他重要农艺性状方面的变化不大)上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9.
陈怡  谷秀芝 《大豆科学》1992,11(1):18-23
本文应用粒形指数对24个组合的亲本F_1和F_2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形指数品种杂交的F_1代,其粒形指数介于双亲中值。F_2代粒形指数表现出中心对称的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估算出粒形指数的广义遗传传力(h~2B%)为50—73.1%。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