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拥有牦牛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93%。主要分布在藏族同胞聚居的青藏高原,(青海省500万头、西藏、甘肃、四川及新疆、云南等3000m以上的高海拔高寒草甸型的高山及亚高山草场)。  相似文献   

2.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用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自1983年起,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及省畜牧兽医总站全面开展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连续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历经20多年成功  相似文献   

4.
大通种牛场地处祁连山东端,北靠达坂山,东南与大通县接壤,西与海晏县连接,北与祁连县毗邻。海拔2900~4800m,东西长约40km,南北宽15km。土地总面积5.6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5.1万hm2,现有耕地253.3hm2。场部据西宁92km,场区内山间谷地重叠,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雨量为463.2~6  相似文献   

5.
柴荣 《兽医导刊》2020,(2):188-188
牦牛肉品质高,市场消费潜力大,备受消费者喜爱.当前,牦牛养殖数量逐年攀升,但是品种改良跟进不到位,而影响到本地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以"大通牦牛品种的选育及改良"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牦牛品种改良思路,阐述其改良过程注意的事项,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大通牦牛品种的选育及改良,实现预期的养殖高经济收益回报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受配率、受胎率、保胎率、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近年来,牦牛品种不断退化、资源逐渐减少、老龄牛较多、犊牛成活率不高、牦牛综合生产率低等问题成为牦牛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笔者对当前牦牛生产中各种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生产的幼、青年牦牛的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550.13±35.33/mm2已达到峰值,1.5岁为312.29±18.69 n/mm2,到2.5岁时285.72±17.66 n/mm2仅为峰值的50%左右;肌肉纤维的直径(μm)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37.16±0.86、41.35±1.18和46.87±1.40,即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主要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80.55%与19.45%、76.78%与23.22%、70.23%与29.77%,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不仅说明了幼、青年大通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而且反映了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产业化生产的优势,同时可为牦(犊)牛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培育成的新品种牦牛,其父本是青藏高原上的纯种野牦公牛,母系是大通种牛场的适龄家牦母牛经杂交而成的,因而得名“大通牦牛”,大通牦牛继承了父本的剽悍高大,母系的健壮、结实。现存栏大通牦牛两万多头,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产肉性能高,肉品质、繁育性能好,遗传稳定,外貌体型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重点项目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颁发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由于该品种生产性能高,产肉、产奶性能好,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深受牦牛产区牧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母牦牛人工授精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工作,只有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才能获得较好的受胎效果。笔者对多年在母牦牛人工授精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授精技术在其它畜种中早己普遍应用,发展很快,而在高寒牧区牦牛中应用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度很大,进展缓慢。因为牦牛放牧在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高寒草场上,畜群分散,交通不便,地形复杂,加之牦牛野性十足,管理极难。牦牛又是典型的季节性发情家畜,所以牦牛人工授精工作一直滞后,难以大面积开展。  相似文献   

12.
大通牦牛是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用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产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特别是产肉高、繁殖好、抗逆强、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是含野牦牛基因的肉用型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野牦牛(Bosmutus)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牛种,是家牦牛(Bosgrunniens)的最近祖先。野牦牛性情猛烈,体躯高大,体质结实粗犷,对青藏高原严寒、缺氧、多变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景观物种。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原畜牧业最重要的优势畜种,为牧民提供无可替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我国的牦牛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其中大多数集中于青藏高原中心地带及东部边缘的青海、甘肃和四川西北部。海拔高度是生态环境的一个制约条件,高原上海拔直线上升,形成垂直性气候,各种生物随之变化。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孕育了消化粗纤维能力强,耐饥饿、  相似文献   

15.
久治县牦牛是在果洛地区高海拔自然生态环境下,通过当地畜牧技术人员和牧民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的适应高寒牧区、抗病性强的地方品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近亲繁殖和日益尖锐的畜草矛盾导致久治县牦牛品种种质资源日益退化,生产性能不断下降。为了提高久治县牦牛品种的综合生产  相似文献   

16.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含野牦牛基因的肉用型牦牛品种。它具有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抗逆性能强、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等  相似文献   

19.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甸牦牛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的主要当家畜种,但是,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犊牛培育中还存在着犊牛无保暖设施、吃奶不足、补饲程度低、体质较差、疫病防治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针对中甸牦牛犊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保暖设施建设、妊娠母牦牛管理以及初生犊牛的抚育、补饲、疫病防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