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0月22日,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由国家林业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东盟共同推动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设。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呼吁高度重视城市森林、科学建设城市森林、充分利用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城市宜居性是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衡量城市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在对生态宜居城市理论内涵及评价标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搜集了相关数据资料,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结果对潍坊市宜居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7年,潍坊市城市宜居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宜居性较好逐渐提升到优良水平。同时也发现在创新、医疗、就业、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发展不协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潍坊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宜居名城,是辽宁省大连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生态宜居名城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标准就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大连市已经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力争到2010年,把大连建成为具有中国北方海滨风光特色的宜居城市、浪漫之都。  相似文献   

4.
邹涵  马思聪 《绿色科技》2020,(4):148-151,157
指出了黄石市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亟需解决将大量废弃或闲置的工业用地进行更新设计与再利用的问题,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的概念与评价因素,针对黄石工业遗存现状和城市文化特色,提出了城市不同类型的工业遗存可采用不同的更新设计策略,同时给出了优秀参考案例,以期为黄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和其他相似类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已超过50%,我国城镇化率2016年达57%,城市已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的同时,引发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文脉丧失等社会经济类"新型都市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正成为现阶段的重要社会需求。文章从生态哲学思想的视角,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认为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生态学研究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三观",并在梳理中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所历经的不同阶段以及建设的不同侧面基础上,剖析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伪生态""假生态"现象,针对性地倡导营造以乡土植物以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森林",构建区域地标性生物群落,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管理经营3个层面,真正地演绎体现"真生态",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为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构筑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生态智慧是基于长期、实时的实地调研以及大量的数据积累,是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影响的实践思维模式。通过探讨生态智慧城市的评价原则与程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方法,结合淮海经济圈这一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完善城市宜居水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1998年,我们提出“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构建宜居城市的基本要素,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2000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非公有制造林为主体,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高潮,相继实施了“绿色屏障大会战工程”、“‘十、百、千’样板绿化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林建设的“宜居”作用和生态林建设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城市生态林建设的"宜居"作用,城市生态林模式、生态林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强调了要使城市"宜居",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建设城市生态林,高效利用现有的城市生态建设用地,发挥森林、树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如宜居城市的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功能。让人们享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和安全的食物。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当代城市的视觉环境质量亟待改善,较差的视觉环境会带给城市居民消极的生理、心理体验;空旷景观则能够改善城市视觉环境,提升视觉体验。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实地空间调研归纳总结了城市旷空间类别,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城市空旷景观与空间的开阔度、明晰度、统一度的特征相关,为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治区城市(城镇)绿化美化建设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城区、县城)"活动,已建成国家园林城市7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森林城市2个、自治区级园林城市14个、园林城区6个、园林县城27个、自治区园林城镇1个.通过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城镇)生态建设,提高了城市(城镇)整体形象和品位.其中石河子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阿克苏市等7各市(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根据2007年建设部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必需的基本指标被确定为城市(城镇)绿化建成区覆盖率达到45%以上,而目前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3.92%,表明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体水平普遍偏低,人均绿地面积还不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三明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可用地面积少、森林布局不合理、缺乏系统性,森林结构简单、树种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苗圃发展与森林发展相脱节、苗木自给率低,森林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养护机制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现有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城市规划建设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拓宽和续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沙溪河城区两岸建设竹林生物林带,实施主干道两旁增绿添荫工程和调整树种、林种结构,保护和管理好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对策,以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人文三个层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定量化评价框架。对昆明市自2001~2010年十年的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宜居度增长最快。探讨了人居环境与经济和人居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谷型城市资源特色的分析,梳理河谷型城市的典型特征和城市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打造河谷型宜居城市的4大发展战略,并以伊宁市为例探讨建设河谷型宜居城市的首要方向和重要措施,以实证的方式分析说明打造河谷型宜居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的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9月19日,金华市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授牌当天,金华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个消息。这个消息,让很多市民备受鼓舞——这意味着作为宜居城市的金华又新增了一张"金名片"。这其中,有一个老人觉得特别欣慰,他就是67岁的李志根。在五百滩公园里,李志根老人拿出来一份珍藏了17年的《金华晚报》告诉记者,这份出版于1999年3月12日的报纸第一版上曾刊登了他的来信——《愿婺城成为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5.
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社会,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而法律的引导、规划、强制和保障必不可少。本文拟以重庆市为例,从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着手,分析重庆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法律保障体系的脉络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重庆宜居城市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学术出版界迎来了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5月29日发布,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三方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对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术语进行了具体定义。《标准》对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划分了8种类型,即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也有了很大成效。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周围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目前,城市的发展非常之快,但城市环境却每况愈下,人们迫切想改变城市环境的现状。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都渴望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所以,增加对城市园林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论述了城市森林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今春以来,衡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创四建"部署要求,以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牵引,紧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时节,举力推进"3221"国土绿化重点工程,狠抓河流干渠沿线生态廊道绿化、交通干线绿化、滨湖千亩海棠园、桃城巨鹿千亩生态园、环城市城镇绿化、森林乡村示范区建设等重大绿化工程建设,全市绿化区域进一步扩大,生态宜居城市质量再度提升。截至5月6日,全市各地投入造林绿化财政资金2.13余亿元,吸引社会投资超过2.69亿元,完成营造林30.1万亩,超过省下达30万亩的目标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绿色亚运与宜居城市建设背景,针对广州绿化存在的问题,围绕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绿色亚运重点工程,以广州宜居城市增绿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为例,总结广州绿色亚运重点工程布局中的理念与做法,探讨当前城市森林网络布局优化、功能优化、创建特色的基本思路,为宜居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