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绩溪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该县森林间接经济价值约为62.14亿元.a-1,该地区森林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种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疏林地.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是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安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1.3倍和1.24倍.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多目标森林经营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理念,也是新常态下林业发展的方向。森林多功能多目标经营不仅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本文通过对多功能多目标森林经营模式、原则和目的论述,并对东岔林区森林经营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营多功能多目标森林的建议、理念和模式,以期为森林管理和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东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4 a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益,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性,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海东地区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韩晓彤 《农家参谋》2022,(11):141-143
本文从保护林业资源、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意义角度,对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利益的相互协调、共同提升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源泉。从宏观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从微观角度来看,森林在各学科领域有许多分类。目前不同类型的森林面临的许多伦理困境,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因此研究森林伦理,就有必要对森林进行伦理视阈下的分类探析。价值作为生态伦理的理论核心,罗尔斯顿做出了关于自然价值的完整论述,从价值层面对森林进行分类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当然,自然价值分类也要兼顾一定原则,并从价值层面考虑如何处理森林问题,进行有差别的道德引导。  相似文献   

6.
论采伐对迹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生态林业.同时也阐明了森林大量采伐带来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蓝田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绿色GDP核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蓝田县森林资源的资料,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于成本估价方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基于损害/收益估价方法,评价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总价值为28089.53万元/年,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0.4859万元/(hm2.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2006年林产品价值的4.3倍。【结论】蓝田县森林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森林游憩方面,应继续推行生态补偿政策,并适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从长期来看,也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营林育林是林业的基础,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就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林业营林育林技术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丰富的土地资源,很多乡村地区都将林业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除了作为经济化的产业之外,林业还展现出了极高的生态价值.实践证明,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林业无论是在生态结构还是在生态功能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森林不仅可以对土壤和水源进行保护,同时,还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在区域内形成一个更为稳定的生态平衡.因...  相似文献   

10.
五道河林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及调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该文采用效益评价法对河北省承德县五道河林场的森林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主要集中于该林场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净化空气 3种生态功能上 .由于用效益评价法所得出价值量是森林的最大生态价值 ,而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被社会所认识直至完全接受 .所以该文以恩格尔系数为参数对最大生态价值进行调整 ,得出现阶段该场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新一轮林改虽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林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当前林改中尚存的林木限额采伐、生态负外部性、资金短缺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对此,不仅要按照"区别对待"和"逐步推进"的思路改革和完善限额采伐管理制度,还要妥善地解决部分分户后的山林被划为公益林问题,并采取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措施防范生态负外部性问题。同时,努力拓展多元化的林业筹资渠道,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实现规模效益,并注意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和使用,从而实现林改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林改是一次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改革,它不仅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新一轮林改的主要成效在于提升了森林培育业的竞争力,提高了林农的收入水平,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推进了林区的民主进程,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还有助于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对福建林业发展的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木育种和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森林工业的发展,无性系林业开始在世界人工林培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进入无性系定向选育、定向栽培、定向利用的时代。该文针对我国无性系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从无性系特性角度阐释了“三北”地区大规模发生的杨树“小老树”、严重病虫危害以及退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认为无性系林业不仅包括无性系选育和无性系造林,还应该涵盖无性系利用等内容。指出应充分利用无性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重视良种的适地适基因型栽培,为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选配适宜的主栽品种进行造林。同时加强重要树种无性繁殖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约束采取科学的无性繁殖技术和繁育制度进行良种生产,尽可能降低成熟效应与位置效应对无性系林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发展无性系林业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利用目标选择适宜品种,并突出良种和良法配合,重视林分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最佳配合下的经济成熟,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尤其是提出了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的概念,即在同一无性系品种组成的人工林内,各植株的遗传组成和生活习性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内各无性系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加大,当栽培环境不能满足林分生长需求时,如不能及时采取人工疏伐等措施进行密度调整,林分会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同时发生各无性系植株生长势衰退、病虫害加剧直至死亡等现象。建议国家应针对无性系人工林的特点,修订、完善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杨树等无性系林业发展较好的用材或用材和生态兼用树种列入木本作物范畴,在无性系人工林达到经济成熟时及时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或通过轮伐更新利用,避免在林分水肥等资源紧缺时,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引发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等问题,在有效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国家珍贵的宜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皖南山区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异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恢复方向。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一直不清晰。为探明皖南山区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随林分类型、海拔和土层的变化特征,2016年10月在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选择不同林分、不同海拔的6块样地,分层采集0~20 cm和20~40 cm的土样,测定了土壤酸碱度、电导率、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等化学性质。结果表明:1)该人工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主要由林分类型主导,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电导率和总有机碳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别,针叶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P0.05);2)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无关,主要是通过林木种类(即群落的优势种群)发挥作用的;3)海拔对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也有显著影响(P0.05),海拔越高土壤性状越好;4)随剖面深度增加,林分类型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将增强,海拔的作用会减弱。综上,调控林分类型是改善皖南山区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有效措施,种植针叶林能有效提升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亚表层土壤活性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林业之路—营林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驱使,世界林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生态林业”和所谓“新林业”应运而生。只有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才能保证生态林业的实现。本文着重阐明构筑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的生态、经济原理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认为只有按现代生态学及“新经济学”观点,才能指导林业生产,达到生态林业的目的。走生态林业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首创的森林经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林业建设已经全面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阶段,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已成为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的结构,加速森林的生长和正向演替,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提升森林质量。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林业建设不同阶段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技术的基础上,对林业建设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阶段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从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应用实践这3个方面重点对“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天然林保育恢复技术体系”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为总体目标,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在对这次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时,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增长绩效、林业经济效益和投资绩效以及林区社会和谐绩效三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运用林业统计数据,对陕西省林改初期成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抚育,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增进了林区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利用河北省山区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从森林生态环境背景、森林生长状态和森林自然性3个方面来构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法、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系统地评价了河北省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状况.结果表明:①在1988—2001年,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尽管有些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逐渐变好的趋势.②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等级好、中、差所占的比重大小悬殊,其中质量等级为中等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了河北山区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潜力.③1988年以来,森林自然性指数值随时间呈现出总体上的变小趋势,说明了该地区森林受到人为干扰程度在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312户竹林种植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林地产权对林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稳定的产权和完善的流转权有助于提高农户林业生产绩效水平,且稳定的产权能够通过影响林地投资水平而对林业生产绩效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流转权则通过影响农户投资水平和劳动力转移而对林业生产绩效产生间接作用,抵押权也会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而对农户林业生产绩效产生较小的间接影响,但其并未对林业生产绩效产生直接作用;显著影响林业生产绩效的因素还包括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非农生产、竹林种植面积、竹林种植块数、村庄距离加工厂、村庄与加工厂合作以及村庄竹林面积比例。因此,应在继续深化林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户对产权的认知水平,并建立完善的林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门槛,充分发挥林地产权的各项效应,以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坚持遵循“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方法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亟待要从方法论的视角下予以再思考。一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林下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二是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思考,坚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走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三是坚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准确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农民科学经营山林,在不砍树、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把林地的经济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确保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