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试管法研究了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ois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毒蛾黑卵蜂对寄主茶毒蛾Euproctis peseudoconspersa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其搜寻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方程来描述,即y=-8.8713+0.7695x-0.0138x^2,而处理速率与温度则呈线性相关,即y=-14.0468+1.  相似文献   

2.
对孤雌生殖产两性子代的暗黑赤眼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阴暗黑赤眼蜂孤雌生殖能产雌雄两性子代。雌蜂占90%以上,与两性生殖没有区别。在山西运城该蜂寄生棉铃虫及黄地老虎卵,人工接种时也能寄生杨雪毒蛾和多种夜蛾科害虫卵,但不能在柞蚕、蓖麻蚕卵内寄生。用杨雪毒蛾卵作寄主繁殖该蜂,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在棉田小区中分别释放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寄生率分别为63.7%和47.9%。由于该蜂雌性比特高,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芦毒蛾(Laeliacoenosa)是江苏海涂芦苇上发生的最主要害虫。作者在研究其发生规律的过程中,发现该虫卵有黑卵蜂寄生。芦毒蛾黑卵蜂(TelenomuslaeliaWuetHuang),属膜翅目、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是江苏省新纪录种。本文为19...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发育的外环境及其出蜂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自然群落常是分散的,在田间、林区和果园等地飞翔活动,寻找寄主卵,利用其产卵针管产卵寄生于许多种害虫卵内,使害虫卵的胚胎不能发育,从而取得消灭害虫的效果。赤眼蜂卵在害虫卵内进行胚胎发育,然后经过幼虫期、予蛹期和蛹期,生长发育到成虫,羽化后的赤眼蜂咬破寄主卵卵壳,从出蜂孔中爬出来,进行其成虫期的活动。由此可见寄主卵就是赤眼蜂发育的外界环境,也就是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近年野外调查研究已证实杨雪毒蛾(柳毒蛾)卵、茶白毒蛾卵、蔚茸毒蛾卵和茶茸毒蛾  相似文献   

5.
舟蛾赤眼蜂自然越冬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坤发  杨瑞祥 《昆虫天敌》1998,20(3):106-111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该蜂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寄生柳毒蛾卵,卵粒寄生率为38.17%,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羽化率达97.23%。越冬代历期178 ̄182天。其越冬前的寄主是杨扇舟蛾卵、栎枯叶蛾卵和盗毒蛾卵,越冬后的最初寄主是栎枯叶蛾卵、柳天蛾(即蓝目天蛾)卵、杨二尾舟蛾卵、小杨天社蛾卵和双尾天社蛾卵。在其越冬前后转主期,野外适时人工补充寄主卵,可相应增加其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及其寄主卵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翅蝽 [Halyomorphahalys(St l) ]在我国北方果区严重为害梨、苹果、山楂等果实 ,尤以梨受害最重[1] 。茶翅蝽卵往往被黑卵蜂属 (Telenomus)和沟卵蜂属 (Trissolcus)的寄生蜂寄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寄生于茶翅蝽卵的一种沟卵蜂 ,经鉴定为 1新种———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halyomorphaeYang) [2 ] 。茶翅蝽沟卵蜂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黑卵蜂科 (Sce lionidae)、沟卵蜂属 ,是茶翅蝽卵的单性内寄生蜂。田间调查表明 :该蜂对第 2代茶翅蝽卵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 ,最高寄生率接近 80 % (待发表 ) ,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寄生性天…  相似文献   

7.
茶毒蛾步甲的成、幼虫是茶毒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一年两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成虫寿命246—540天。一头幼虫一生能捕食3—6龄的茶毒幼虫33.2头,一头成虫在茶毒蛾一个世代中可捕食959头茶毒蛾幼虫。成虫在活动期能忍受饥饿55天,幼虫有相互残食习性。  相似文献   

8.
邱中良  邱鸿贵 《昆虫天敌》1990,12(3):116-121
本文描述了群聚寄主卵和间隔分布的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子代分配的影响。单头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明显少於单粒寄主卵时的子蜂数,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随着寄主卵群的卵数增加而增加。表明,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能减少在每粒寄主卵中所分配的子蜂数,而增加寄生的寄主卵数目。密度制约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卵数目的因素。在分散的寄主卵中,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随着卵粒间距离增加而增加,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并没有明显地随着寄主卵粒间的距离大小而改变。可见,在分散寄主卵中,雌蜂的生殖力则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数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玉米暝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玉米暝赤眼蜂在玫蛾卵及欧洲玉米暝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暝赤蜂在不唾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主卵已被寄一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玉米暝为赤眼蜂与广赤眼蜂能辨别相互间寄生的寄主卵。  相似文献   

10.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其次是第5代,平均为26 d。第2、3、4代幼虫历期为20-21 d。7-9月为茶黑毒蛾成虫的主要发生期。此外,研究发现,根据茶园茶黑毒蛾的发蛾高峰日,采用历期法预测防治时期基本可行,可按照预测的时间进行防治或适当提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在福州金山稻田中发现有两种螽蟖,钩草螽和瑟氏草螽,是三化螟卵期的捕食性天敌,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1984~1985年田间调查结果:它们对第2、3、4代三化螟卵块的捕食率分别为7.62%、3.00%、36.80~69.05%。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粉蚧卵Oracella acuta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3±0.74℃,有效积温为134.6日度。 低温冷藏各虫态的方法以剪取有虫源的松枝放在保鲜塑料袋中封装后置于10℃~12℃的低温下冷藏为宜,在10℃下各虫态的平均存活时间以低龄若虫为最长,其次是高龄若虫。冷藏的各虫态可以连续不断地为寄生蜂提供寄主,卵还可用来繁殖本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一种捕食螨。  相似文献   

13.
苏云金杆菌对小菜蛾卵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室内25℃下以浸渍法测定苏云金杆菌(Bt)对小菜蛾卵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Bt对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可导致初孵幼虫死亡。用大田常用浓度处理小菜蛾卵,初孵幼虫死亡率比对照提高约20%~40%。不同卵龄、Bt浓度、处理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初孵幼虫死亡率随Bt制剂浓度增高而上升,随处理时卵龄增加而下降,而与卵在Bt中浸渍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4.
龟纹瓢虫残食同种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根  魏建华 《昆虫天敌》1990,12(3):101-104
本文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残食同种卵的行为。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均有明显的残食同种卵行为。初孵幼虫取食2粒卵即可完成一龄发育,但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以其卵作食料可完成幼虫发育,但发育历期较慢;成虫残食同种卵则无生殖能力。因此认为,当自然界缺乏猎物时,龟纹瓢虫卵可作为增加它的生存机会及种群延续的一种替换食料。这种残食同种卵行为对于种群自我调节和繁衍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在室内条件下饲养,其产卵量常受温湿度、光照、饲料等条件影响,同时与饲养密度也有着直接关系。本试验研究中华草蛉饲养密度和产卵量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方刀螂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长银  阎光凡 《昆虫天敌》1991,13(4):167-170
桑园内南方刀螂卵块属聚集分布,在桑树上的分布高度属对数正态分布。用序贯抽样技术探讨了最适抽样数和采收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啮小蜂对烟色大蠊,日本大蠊、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4种蜚蠊卵荚进行接蜂试验。结果表明:除德国小蠊卵荚外,其它8种卵荚接蜂成功,寄生率分别为45.08%、53.06%和64.04%,羽化率分别为11.69%、28.57%和47.19%,在卵荚内平均发育期分别为64.63、66.79和48.38天。美洲大蠊卵荚寄生率高,羽化出雌蜂数较多,发育历期短,容易采集。因此,作者认为实验窒繁殖寄生啮小蜂应首选美洲大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类选择性或鉴别性培养基发展很快,因为它不仅在分离、鉴定、诊断上提供了简单方法,而且用于生态、流行、侵染的研究,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病原细菌在自然界生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黑广肩步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卵的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ciczi Morawitz各虫态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在山东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中旬至10月上旬发生,6月初开始产卵,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66℃,有效积温41.7日度,在25℃下卵期平均为3.69±0.25d;幼虫共3龄,历期分别为3d~5d、4d-5d;平均气温28℃下,预蛹期约为8d-14d,蛹期为10d-15d。成、幼虫以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  相似文献   

20.
三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评价了3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的卵、幼虫、蛹和后蛹(羽化前)的毒性,并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了对其当代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本农药的常规使用剂量(1000×)下,吡虫啉和优乐得对稻螟赤眼蜂的4个虫态的毒性均较低,且对其当代种群的增长均无不良影响;而杀螟松对其毒性较高,且对当代种群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杀螟松处理后蛹和幼虫,成虫羽化后仅能存活2~3h;处理蛹,其当代成虫能存活1天,但80%的雌蜂不能产卵,其r_m为负值;仅在卵期处理时,当代种群稍有增长,但R_0、r_m显著低于对照。作者认为,赤眼蜂卵期对农药的耐受力相对较强,吡虫啉和优乐得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