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探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猪粪、马粪和牛粪沤肥浸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9%~92.5%、18.6%~72.1%和38.5%~72.8%。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小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马粪、牛粪、猪粪沤肥浸渍原液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4%、98.6%和90.3%,抑制率随稀释度增加而减小;(2)沤肥浸渍液中的部分微生物对黄瓜枯萎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在温室条件下堆沤半年以上的各种家畜粪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机理初步研究,经3次重复试验得出:马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7.33%,牛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6.10%,羊粪、猪粪沤肥浸渍液也分别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低于马粪、牛粪。马粪、羊粪沤肥浸渍液经100℃高温2h灭活后对黄瓜霜霉病仍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高于相应非灭活的沤肥浸渍液。经沤肥浸渍液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增高,致使黄瓜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抗纹枯病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是黄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到收获期均可染病,发病严重时,白色霉斑布满叶片,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最后叶片枯黄或干枯而死亡。在利用沤肥浸渍液防治其它病害时,偶然发现其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作用,随后,对其进行了防治试验及机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宝钦 《植物保护》1991,17(6):31-32
进入80年代以来,小麦白粉病不仅在我国西南地区流行,而且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麦区,乃至北方麦区都普遍流行,造成严重危害。作者为尽快解决抗白粉病育种的方法、步骤、学科协作等问题提出初步设想,供有关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小麦白粉病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山西省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5个种的63份材料进行接种,除3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3个属,11个种的39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回接亦全部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植物的94.7%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也初步讨论了小麦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一种新病害玉米疯顶病,其病原菌为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河北省未发生过疯顶病的地区突然发生,而且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率为3%~60%,发病地块逐年增多,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发病植株多数因出现雌、雄穗增生畸形而败育,颗粒无收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扩展蔓延,自1992年起开展了玉  相似文献   

7.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调查方法的改进研究孙广仲,仇光灿,成晓松(江苏盐城市郊区奉南病虫测报站224021)近年小麦白粉病为害较重,为开展防治和预测预报,需要进行大量的病情调查工作。目前的病情调查方法,样本量大,严重度分级过细,费时而误差较大,乡村级植保员也难于掌...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试验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喻大昭,石鹏皋,赵永玉,喻小珍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和生产粉锈宁以来,该药剂以其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白粉病孢子堆的铲除效果好。一直被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尽管有的年份和地块白粉病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2.
栽培防病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栽培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作用,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病情产生不同影响的大量田间调查,明确了小麦早播、密播,过量水、肥条件下的旺苗和种植高度感病品种,都会加重小麦秋苗带菌量。短期播种、合理密植、视墒灌水、配方施肥、培育小麦壮苗及避免种植高感品种等均能减轻小麦秋苗带菌量。小麦秋苗带菌量大,则翌春病菌越冬菌源量也大。种植高感品种在田间有发病中心的作用。应把栽培防病措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充分发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染病小麦千粒重下降率有极显著正相关,y=-1.0317+3.8557lnx±2.7417。抽穗期无论病指高低,后期病害流行速率相近。此时应用粉锈宁防治,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83。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危害产量损失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在西欧一直是重要的病害之一。我国从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研究续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一项基础工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较为复杂,其原因可能由于亲本组合、菌种来源以及记载分析等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郧县小麦白粉病13a的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决定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当今早春3月上旬末的菌源基数,3月份的平均温度以及3月份降不量与3月份平均温度的乘积,提出了病害发生程度中期预测式:Y=-2.533074228+0.0561977672X1+0.498211980X2+0.002437249189X4。历史符合率84.5%,经1985-1997年回测检验,结果与发生实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寡糖诱导小麦抗白粉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 ,应用工业化生产的几丁质寡糖液 (COS)可以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随着COS浓度的增加 ,其诱导小麦产生抗白粉病的效果越好。通过不同施用方式的比较 ,表明小麦的抗性是由于植株吸收COS后 ,引发体内系统诱导抗性而表达的。  相似文献   

18.
以低位功能叶鉴定成株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德  胡忠 《植物保护》1989,15(2):44-45
小麦成株期白粉病情的记载方法,对于能否准确的鉴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有重要作用。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9级记载法,包括的叶片数目多,而我国小麦植株叶片数目少,不适用。目前所用的改进5级记载法,比前者有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较繁难,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下部低层叶片,调查时往往已枯死。Gustafson和Sha-ner(1982)的研究表明,在旗叶抽出后到开花期,接种倒二叶或倒三叶,用其病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滇中冬麦区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以下简称“两病”)混合发生流行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已成为严重威胁小麦高产稳产的障碍。由于目前生产上还缺乏抗病的小麦品种,防治这二种病害仍依赖于化学农药。按现行用粉锈宁药剂防治,一般需多次用药(抽穗后至少还要防...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2株木霉菌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孢子悬浮液(1×106 cfu/mL)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06%和85.95%,对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可达68.63%、66.67%.喷施木霉菌提高了小麦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