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实验于2005年3~5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鸟类繁育中心进行。本文利用Avisoft Seslab软件绘制了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繁殖期的鸣声声谱图,并对其鸣叫和鸣唱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种鹤的鸣声基频均不超过2kHz,鸣叫在持续时间和频率上都显示出很大差异而鸣唱(对鸣)在持续时间上有较大差异,但在频率上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朱鹮鸣叫声的作用意义以及朱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得出朱鹮鸣声与其行为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结论,这一结论为后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并为研究朱鹮鸣叫声的特征以及分类识别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朱鹮鸣叫声的作用意义以及朱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得出朱鹮鸣声与其行为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结论,这一结论为后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并为研究朱鹮鸣叫声的特征以及分类识别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立  庞元 《野生动物》1991,(5):43-45
鸟的叫声传统的分为鸣叫与鸣唱,鸣唱是长的。在繁殖季节雄性鸟类鸣唱的发声结构与产生更复杂。而鸣叫是短的简单的,在整个一年中两性都能产生。一、鸣叫的功能鸣叫的功能比较好理解,鸟在非常特殊的环境里或某一行为模式其间才鸣叫。鸣叫也可能传送给其它个体。如果一种特别的鸣叫,仅仅发生在领土显示与争斗之间,假设这是一种侵略动机的恐吓叫声,这似乎还是合理的。此外,如果把鸣叫视为种的其他成员行为的影响作用,那么鸣叫就为确定鸟  相似文献   

5.
虎皮鹦鹉发声行为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虎皮鹦鹉发声行为的性别差异,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叫行为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虎皮鹦鹉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复杂多变,但是鸣声幅度比雌鸟的小;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雌雄鸟的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说明虎皮鹦鹉的叫声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并且叫声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成熟,30日龄虎皮鹦鹉的鸣声复杂程度已接近成鸟水平。  相似文献   

6.
雌雄比例失调是画眉鸟当前严重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杂志社: 画眉属鸟纲,画眉科。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状而得名。为我国南部留鸟。由于其雄鸟善鸣喜斗,鸣声婉转,是民间常见的笼养鸟,更得到海外人士的喜欢。但近年来由于捕捉日甚以至山中画眉雌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繁殖,使得画眉日渐稀少。笔者到贵州雷公山区考寨,只见凯里市苹果山公园、大阁山公园、雷山县马家屯溜鸟处有鸣声,西江镇苗寨屋檐鸟笼中有叫声,而深山中反而没有雄鸟的鸣叫声。有时可以见到雌鸟在笼子周围窃窃私语,仿佛在诉说相思之苦。而雄鸟则在笼中又蹦又叫仿佛大喊“我没有罪!”。赶场日你可…  相似文献   

7.
怎样选择笼养鸟饲养笼鸟,应从种类和个体两方面进行选择。一、羽色体态漂亮的笼鸟有虎皮鹦鹉、金山珍珠等,但其鸣声不甚优美。二、鸣声悦耳的笼鸟有画眉、黄雀、鹊鸲等。三、能歌善舞的笼鸟如百灵、云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边舞边鸣唱。四、表演技艺的笼鸟如黄雀、...  相似文献   

8.
做为非损伤、低干扰的鸟类标记方法,利用鸣声来识别个体在鸟类数量监测、行为分析、生活史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10年我们在北京小龙门地区野外工作期间录制了8只占有领域的鳞头树莺(Urosphena squameiceps)的鸣声.每个个体截取20段鸣声,分别利用判别分析,神经网络算法和语图比较方法进行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条件下丹顶鹤鸣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宋艳珠 《野生动物》2000,21(4):15-16
国内目前关于鸟类鸣声的研究多为雀形目和非雀形目,但关于鹤形目的鸣声分析与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常规的语图分析基础上,于1998年对沈阳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的成年丹顶鹤及雏鸟不同声行为和鸣声进行多参数的定量分析,为鸟类的声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或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鹧鸪属(Pternistis spp.)23种鸟类的鸣叫特点,比较了占区/求偶鸣叫在种间的差异,并依据鸣叫(主要为占区/求偶鸣叫)特征,对这23种鹧鸪进行了分组。共分析了非洲所有23种鹧鸪的22个种的218段录音、约300句鸣叫,另有一种鹧鸪的鸣叫分析源于文献。结果表明,每种鹧鸪可发出7–11种鸣叫,这些鸣叫可分为3大类:1)占区/求偶鸣叫;2)警戒叫声、雏鸟和亚成鸟索群叫声、觅食叫声等维持群体关系叫声;3)雌雄两性间以及雌鸟与幼鸟间联络鸣叫。Hall(1963)将鹧鸪分为5个单系类群。本文将鹧鸪的鸣叫分为8个组,其中的5个组与Hall(1963)划分的单系类群基本一致。不同种类间占区/求偶鸣叫的差异虽然减少了同域分布的鹧鸪种间的杂交,但由于鹧鸪的遗传距离较小,种间杂交仍不可避免。本研究还基于鸣声确认了哈氏鹧鸪(P.hartlaubi)仍属于鹧鸪属鸟类,尽管其叫声与其它鹧鸪叫声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鸟类的鸣叫,是个体间相互信息的传递,以表示欢快、惊恐、召唤、呼应、发情、求食等生理状态,是鸟类生活中通过声系统的重要联系信息。不同的鸣叫代表相应的信息,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不论对于个体或种群的生存,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鸟类鸣叫器官鸟类的鸣叫器官,位于胸腔内的左右支气管分叉地方,有特有的鸣管。鸣管的内外侧管壁均渐变薄呈薄膜状的鸣膜,鸣管外侧并着生有鸣肌,由于它的收缩而产生鸣管壁形状和紧张度不同,再与鸣膜的颤动大小和颤动次数相配合,而发出各种各样的音调和有节奏的鸣声。  相似文献   

12.
鹁鸪声声     
正偶居乡间,清晨一场春雨,把尘封多日的村野冲刷得格外青翠欲滴。忽然,我被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鹁鸪鸣叫声所吸引,悠悠扬扬,撩人思绪。这些鸣叫声,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感觉就在近处,又觉得在远处,虽然看不见鸟儿的身影,但让人感触到了跳动在这春雨里的乡土气息。鹁鸪,亦叫"鹁姑""勃姑""鹁鸠",家乡人则叫"鹁鸪鸪"。释"鹁鸠"说:天将雨,鸠逐孀,囚其将雨时鸣声急,故俗亦呼之为"水鸪鸪"。看来,这是称之为"鹁姑"之由。释"鹁鸪"说: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鹁鸪既称鹁鸠,看来它归斑鸠属,和斑鸠是同一宗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具四肢、无尾、胸部有刺疣,水陆生活的两栖生态的脊椎动物类群。棘胸蛙生活幽寂山涧里,卵生。5—9月为繁殖季节,此时雄蛙发出宏亮的咕一咕鸣声,以求配偶,雌蛙仅有低微叫声,雌蛙闻声则往,雄蛙发现雌蛙即跃爬雌蛙背上,相互抱对。雄蛙个体小,  相似文献   

14.
八哥在大连半自然状态下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哥在大连半自然状态下繁殖生态观察韩树范,谭敏,宋晓东(大连虎滩乐园鸟语林116013)(大连动物园)八哥(Acridotherescrissasellus)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留鸟。民间叫“八哥儿”,它性温顺、活泼、鸣声嘹亮、富于音韵、善仿效其它鸟的鸣...  相似文献   

15.
杀鸡     
<正>东方刚蒙蒙亮,熙熙嚷嚷的人群在早市穿梭。忽然传出鸡叫声,近前得知,原来是一个卖活鸡并伴现场宰杀服务的摊位。只见一个铁丝网编织的笼子内,一群鸡拥挤在一起。摊主兼屠夫在那里叫卖,买主选定后,他立刻操起屠刀,手起刀落,随着鸡的哀鸣声,喉咙被割断,鲜血喷涌而出,一会  相似文献   

16.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家鹑及其杂交F1代在分组笼养情况下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在鸣叫、交配、受精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繁殖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仅在交配行为和产蛋指标上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打斗、鸣叫行为和产蛋受精率与家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了利用家鹑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7.
1984年3月,某鸡场对3日龄京白雏鸡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进行气雾免疫,由此诱发严重的呼吸遭病,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发出特殊的鸣叫声,不吃,精神萎顿。尸体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气管壁肿胀增厚,管内有灰黄色粘性分泌物,肺有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市西三里乡陆某饲养200只不同日龄的肉鸽,今年4月10日发现肉鸽食欲和饮水量下降,个别肉鸽口吐粘液,发出“咯咯”叫声,有的呼吸道发出喘鸣声,马上对全群投喂氟哌酸,三天仍无效,全群发病率达35%,并陆续发生死亡,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病...  相似文献   

19.
声音通讯是动物交流个体信息的五大通讯方式之一,围绕鸟类、两栖类、鲸目、翼手目等以声音通讯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动物相关研究多聚焦在叫声特征、产生机制、物种演化等研究内容。鹿科(Cervidae)动物雄性个体在发情期叫声音调多变,种间差异明显,是研究鹿科动物种间和种内声音变异及解剖学机制的理想群体。文章基于各项国内外鹿科动物发情期的叫声研究,列举雄鹿发情期声音通讯行为的差异,并对发情期叫声进行了分类,总结鹿发声结构研究现状、鹿科动物在雄性竞争与雌性选择中对雄鹿叫声的基频和共振峰的不同偏好,以及基频与共振峰在传达信息时的种间差异。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杂交鹿在叫声发育与性选择偏好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家鹑及其杂交F1代在分组笼养情况下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在鸣叫、交配、受精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繁殖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仅在交配行为和产蛋指标上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打斗、鸣叫行为和产蛋受精率与家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了利用家鹑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