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20-1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国家政策,实现对时代的适应,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就是在此背景之下产生的,属于我国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同时也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行,不仅仅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世界沿线各地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沟通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等等。本文主要对该战略的世界影响进行了分析,尤其注重经济贡献方面的研究,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策略,为该战略进一步实施提供相关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并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QAP方法等整体网络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密度和互惠性分别提升了6.9%和6%,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联系愈发紧密;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则处于中心位置;3)经济发展水平(GDP)、地理距离、语言是否相同及是否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协议是影响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及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签订FTA协议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粮食出口HS6位编码数据,从种类、数量和价格视角对各国粮食出口进行三元分解,并探究其出口增长动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上,独联体、中东欧的扩展边际优势较大,数量边际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价格边际贡献较大的则为东亚、东盟;国别层面上,印度、俄罗斯等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扩展边际都较高,产品种类扩增拉动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断提升,数量边际的贡献开始下滑,除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少数国家的价格边际始终较高之外,其余国家出口价格逐渐达到世界平均价格;从动态演变分析来看,各国出口种类差距先减小后增大,出口数量的差距则先增大再缩小,出口价格的差距也逐步缩小并缓慢接近世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方面,粮食供给、贸易成本及贸易关系等因素成为影响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重要因素,且各区域存在差异。基于此,中国可充分利用沿线各国粮食出口增长边际优势,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与信息互通,探索多元化贸易合作方式,拓宽粮食进口渠道。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的合作从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产品、资金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在农业贸易方面有了更多合作。基于2006—2016年各沿线国家农业贸易的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口渗透比、出口导向指标值计算,加权汇总得到农业贸易综合竞争力分值,以此排序给出各国相对农业贸易竞争力位序及各项指标对农业贸易结构及市场方面的评价。中国的农业贸易竞争力较弱,主要是因为出口较弱造成结构不合理。建议以提高质量、深加工及特色农产品为核心提高农业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国家或区域间进行的粮食贸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虚拟耕地贸易。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4种主要对外贸易粮食作物,对2001—2012年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核算,最后得出以下结论:虚拟耕地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但是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比较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需要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食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食品贸易的现状及沿线国家食品进口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进口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规模也持续扩大。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问题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商务扶贫、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扩大中国食用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的发展状况、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而剖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食用菌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适度扩大食用菌进口规模,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构建农产品贸易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利用2005-2018年相关贸易和经济数据,计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参数及其校准值,测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并设计不同的模拟情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将对中国农业结构带来变革。通过分析丝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及农业禀赋,找出农业定位并与中国当前的农业发展相互比较,对我国农业模式、农产品结构、品牌建设以及出口检验检疫标准提出建议,帮助我国农产品突破国际贸易发展困境,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服务贸易作为联系各国间交流往来的桥梁已经为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占比最大的行业之一,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却并不是一个旅游服务贸易强国,且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处于一个竞争力较弱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分析近十年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数据,为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源远流长,形成了包容互惠、合作共赢的共处模式。新时代,河南采取传播中原文化、深化文旅交流、推进人才交流、加强科技合作等战略举措,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合作伙伴。展望未来,河南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与沿线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旅游合作,打造丝绸之路文旅品牌;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激发“一带一路”发展潜力。以进一步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结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粮食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粮食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深入探讨通过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保障广西粮食品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我国与其他国家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人才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本文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及其人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当前区域人才合作存在文化差异大,人才供需不对称,高端人才缺乏与低技能人才管理困难等问题,最后就此问题提出设立自己的雇主品牌,推进产业互助和人才互助,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丝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石油贸易一直是中沙两国贸易的重要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对影响中沙两国石油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价的变动对两国石油贸易量的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和对原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显著影响两国的石油贸易量、"一带一路"战略将逐步发挥效果。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中沙石油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下,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竞争力指数(TC)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结果表明,从整体农产品贸易角度分析来看,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仅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从分类农产品贸易来看,在动物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植物产品和动植物油脂产品方面竞争力弱。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提高双边贸易规模、产出产质是当下重要任务。基于此,中国应培育出绿色优势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增加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加强教育培育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培育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市场引领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与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组成的面板数据,以静态效应探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将样本分为高城市化率组和低城市化率组、高制度质量组和低制度质量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的制度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积极的影响,且制度质量的提升能够通过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的制度能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制度质量与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高城市化率组与高制度质量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