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乌龙茶的品质构成有内质与外形,而外形中的碎茶含量在有关品质检验部门都有明确限制,因为,它的交易价仅有正茶的50%以下,本文重点讨论乌龙茶在精制加工过程断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造成乌龙茶断碎的主要原因有:1外形特征因素乌龙茶鲜叶采摘一般掌握在中小开面三四叶。鲜叶比红、绿茶等茶类粗老,纤维化程度高,初制时不易成条,干毛茶外形松散,极易在加工过程因碰撞、挤压造成断碎,同时流动性差,易勾联使得加工过程不得采取振、挖、捅、压等措施,这些办法也增加了碎茶的产生。2加工机械因素乌龙茶精制加工过程通常要经过筛分、风选…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的产品净度要求是正茶中不应含有梗,轻片及其他类杂物。外销净度要求更严。但通过精制加工后的成品茶经检验往往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梗,片及杂物,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影响产品卫生。因此,如何保证乌龙茶产品净度,以提高质量,就显的很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乌龙茶的产品的净度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乌龙茶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精湛的加工技术。近年来,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精制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清洁化和连续化,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制茶质量。公司乌龙茶精制生产线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下简称PLC)自动化控制技术,使乌龙茶精制加工实现自动化。一、PLC的原理和特点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  相似文献   

4.
收购毛茶的目的是用来精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商品茶。毛茶加工的精制率,特别是标准级制率愈高,原料的价值也愈高,产品成本就会愈低,经济效益无疑就好。  相似文献   

5.
谈谈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复火的目的:一是降低茶叶含水量,使之下降到3%左右,以利贮藏;二是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增强香韵,以显示品质特征。 乌龙茶素以花(果)香浓郁持久著称。而茶叶中的香气,主要是在初制过程中形成的,精制工艺中的“复火”,可使茶叶香气得以提高。俗话说:“茶为君,火为臣”,同样的原料,往往由于精制“火功”程度不同,其香气有明显差异。通常乌龙茶的复火,高档乌龙茶采用低温慢烘,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和浓醇爽口的良好滋味;低档乌龙茶则采用高温烘焙,除去毛茶中所残留的青草气味及粗老气味,使其产生“焙火香”,以改善香味品质。但生产上往往由于使用的烘焙温度过高,使其产生“高火”、“老火”,甚至焦味。现就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要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原料成本占精制茶厂产品成本的92%左右,这就决定了原料利用率的核算是车间经济核算的重点。原料利用率的指标很多,有正品率、副品率、制耗率、碎茶率、外销率、分级成品制率、标准级产品制率等。而茶叶精制加工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是标准级比例,即质量比值。它是各级原料发挥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毛茶经过加工变成成品茶后,毛茶成本的回收情况是通过质量比值这个指标体现出来的。质量比值的计算公式是: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类,其品质要求十分重视香气,滋味的风格特征。因此,不论初制或精制工艺,始终都围绕着品质这个中心,力求生产具有明显风格的商品茶。现就安溪茶厂加工乌龙茶的精制工艺及有关技术管理,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乌龙茶精加工过程中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乌龙茶精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并建立监视系统和纠正措施,通过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和HACCP计划的组合控制管理来降低精制乌龙茶的危害到可接受水平,从而提高精制乌龙茶的品质,确保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的包装和贮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乌龙茶的包装 乌龙茶毛茶经筛分、风选、拣梗、干燥、匀堆等精制加工后,应具有各花色品种乌龙茶(如铁观音、佛手、水仙、肉桂等)的自然品质特征,商品茶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无非茶夹杂物,并按花色品种品质等级分级包装.为保证产品质量,匀堆后应及时包装.闽南乌龙茶按铁观音类、色种类和乌龙类分级包装.  相似文献   

10.
浅谈看茶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那一种茶类,初制、精制或初、精制联合一条龙加工都要经过干燥这道工序。干燥的方法很多,其目的一样:一方面排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利于贮藏;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即发展香气,改善滋味,美化色泽和形状等等。这里,仅就乌龙茶(半成品茶)精制干燥(机器烘焙──俗称焙茶)应该掌握的“八看”茶叶焙茶浅析如下:一、看高、中、低档茶培茶高档茶火候要轻,目的在于提高香气,改善口味,使色泽油润光亮;低档条火候要重,才能去掉苦涩感和其他杂味,促使香味纯正;中档茶火候掌握在高、低档茶之间,称为中等火功。二、青春、夏、暑、…  相似文献   

11.
红条毛茶通过正常加工工艺提出正茶后,剩下不能成为级别花色的茶,称为副茶。在通常情况下,副茶约占整个毛茶的30%。怎样恰如其分地加工好这些副茶,对提高茶叶的精制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在红条毛茶的精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副茶,各类副茶又怎样加工呢?一、各副茶的名称和来源。红条毛茶在精制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不合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精制即乌龙毛茶再加工过程,其目的是整理形态,划分等级,剔除劣异,提高净度,适度于燥,提高香气,减少水份。缩减体积,便于贮运。经过拼配,调剂品质,统一规格,以达到外形整齐、美观、纯净、内质一致,使它符合各级商品规格茶的要求,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乌龙茶(建瓯茶厂)精制工艺流程如下:毛茶─筛分─拣剔─(机拣─手拣)─复火─匀堆─装箱─成品一、首先应做好进厂毛茶的验收定级归堆工作乌龙茶评定等级是以内质香气、滋味为主,结合外形条索、色泽、净度,并参考历年定级标准来确定等级归堆,定级过程是对原料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台湾乌龙茶 台湾茶叶源于福建,1918年编<台湾通史>载,清嘉庆年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木)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清道光年间,始制乌龙茶,运至福州精制出售.发酵程度有轻有重,发酵重者近似红茶,汤色黄亮泛红;发酵轻者近似绿茶,汤色绿黄.著名的台湾乌龙茶有冻顶茶、文山包种、木栅铁观音、南港包种、石门铁观音、白毫乌龙、竹山乌龙、梅山茶、玉山茶等.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毛茶外形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大或粗大。毛茶中的茶梗长短直曲不一。在精制过程中,由于机械取梗的局限性,取出的茶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叶,这部分茶叶中,有的条索壮大或粗大,有的与梗相连,经过反复筛抖取茶,效果甚微。茶梗中之茶若能  相似文献   

15.
精制眉茶产品包括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等花色,各花色等级的品质规格——外形的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和叶底的嫩度、色泽等都各有严格的要求。同样的毛茶原料,因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等的不同,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所反映的经济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如何提高精制眉茶的质量和制率是值得摸索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本人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拣梗是茶叶精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及精制率。目前使用的拣梗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将长梗从条形茶中分离出来,困难更大,因此,研究和探讨新的拣梗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网跳式拣梗机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开辟了毛茶取梗新途径,同时还可用于特种茶类(乌龙茶等)的拣梗。现将网跳式拣梗机的设计依据及工作原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瑞祥 《福建茶叶》2013,35(2):19-20
漳州奇兰按闽北乌龙茶的初制工艺流程制成乌龙茶。经精制加工后,品质优异,香气浓长,滋味醇爽,近似闽北奇兰的品质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绿茶精制加工是对绿毛茶进行干燥、筛分、切轧、风选、拣剔等技术处理,达到整饰外形,划分等级,去掉过多水份,剔除杂物,提高原料经济价值的目的。在绿茶精制加工中最忌碎茶,但精制过程中经过多次筛、切、输送,势必有碎茶产生。如何将碎茶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我们在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 碎茶产生的原因分析精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碎茶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9.
闽北水仙是闽北乌龙茶的当家品种,其级内茶产量占闽北乌龙茶总量的85%—90%,它的品质特征在于具有清高幽长的品种香,和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的滋味。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其精制过程的再干燥有密切关系。再干燥是闽北水仙精制过程中唯一能起到调节和弥补毛茶内在品质某些缺点的工序,是体现闽北水仙形态和色泽特征的关键作业。其主要技术因素简述如下: 1.温度:温度是影响闽北水仙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茶叶的级别不同、季别不同和性状不同,分别采取高温烘焙、中温烘焙和低  相似文献   

20.
闽南茶史     
正闽南泛指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厦门及莆田南部区域,闽南茶区是我国重要的乌龙茶产区。茶文化源远流长,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闽南悠久的茶叶出口历史和斗茶习俗,是八闽茶产业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就成为贡茶。进入清代,闽南茶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名扬海外,畅销大江南北甚至日本、东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