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丝桃素体外抗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活化金丝桃素体外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吸附作用进行实验。体外培养的BHK-21细胞加入金丝桃素,日光灯下光活化1h后感染FMDV。通过细胞病变观察、MTT法、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抑制FMDV与宿主细胞吸附、融合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素有明显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检测金丝桃素有效抑制FMDV和BHK-21细胞的吸附、融合,抑制率可达59.72%。扫描电镜观察,金丝桃素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BHK-21细胞FMDV颗粒明显减少。提示金丝桃素在体外有显著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丝桃素对口蹄疫病毒的体外抗病毒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金丝桃素体外抗口蹄疫病毒(FMDV)的研究结果。采用双抗体捕获抗原法、病毒滴度测定、MTT法、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均检测到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金丝桃素在BHK-21细胞感染FMDV前、后及同时加入,都有明显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金丝桃素使FMDV的TCID50从8.5下降到6.25。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检测到金丝桃素有效抑制FMDVBHK-21细胞的吸附、融合,抑制率可达59.72%。研究结果提示:金丝桃素在体外有抗口蹄疫病毒作用,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融合是抗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上海事某猪场发效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该毒株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RK,Vero,BHK21,ST,PK1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通过蚀斑克隆对其进行纯化,克隆毒株在BHK21细胞上的TCID50为50μL10^-6.68稀释液,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毒(PRV)阳性血清中和,接种细胞经PRV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10-180nm的典型疱疹病毒粒子,用该病毒接种兔仔猪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表明该分离毒株为PRV。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倍盐MEM细胞培养基与传统培养基进行了BHK-21细胞生长和FMDV增殖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无明显差异,双倍盐MEM培养基工艺简单,易于质量控制,是细胞培养基选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金丝桃素体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活性。用MTT法观察金丝桃素预防、治疗、以及体外直接作用15 min 4种给药方式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保护效果,以及用荧光酶标法测定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金丝桃素的4种给药方式在体外对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的保护率分别为6.43%、5.31%、39.89%、69.04%。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IC50为0.58 mg/mL。表明金丝桃素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有一定保护的作用,且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口蹄疫病毒 IRES和 L 串联序列两侧的保守区域设计了 2个引物 ,利用 RT- PCR和 PCR方法扩增出该串联序列 ,并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 ,扩增产物与 Gen Bank上相应的序列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 (大于 99% )。在测序的基础上 ,选择了 L 基因上的 1个靶位点 (位于启始密码子下游第 2 2 9nt后 2 1 nt长的序列 ) ,合成了 si RNA表达盒SEC- L2 2 9。细胞单层长成 5 0 %~ 70 %时 ,将纯化的 SEC- L2 2 9转染到 BHK细胞中 ,转染 4 h后用高感染复数 FMDV接种 ,2 4 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口蹄疫病毒在 BHK细胞中的复制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SEC- L 2 2 9极大地抑制了口蹄疫病毒在 BHK细胞中的复制 ,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 ,并降低了 BHK细胞的死亡率。另外 ,2 5 ng和5 0 ng SEC- L2 2 9处理组间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明显 ,可能是病毒基因组发生了突变。本试验表明 ,利用 PCR方法合成的 SEC在 BHK细胞中能特异性地抑制 FMDV的复制 ,RNAi技术可能为防治口蹄疫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与口蹄疫病毒(FMDV)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所致临床症状也十分相似。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用于预防塞内卡病毒感染和口蹄疫,以SVA全长感染性克隆pSVA-GX01为基础,在SVA 2A与2B基因之间插入O型FMDV的VP1基因,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SVA-FMDV-VP1-O。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SVA-FMDV-VP1-O,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显示,该重组病毒可在细胞中表达O型FMDV的VP1蛋白。对该重组病毒进行体外生长增殖特性以及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毒株和亲本毒株在BHK-21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插入的FMDV VP1基因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稳定存在6代。研究结果为开发以塞内卡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重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牛血清(newborn calf serum NBCS)γ-射线辐照后对BHK21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用20kGyγ-射线辐照NBCS后培养BHK21细胞,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和低密度生长曲线比较辐照前后的细胞生长效果。结果:NBCS辐照后连续传代培养10代,每代细胞生长良好,48 h内形成致密单层,与辐照前没有明显区别。NBCS辐照前后低密度培养BHK21细胞第5代平均最大增殖密度为51.35×104/ml、51.20×104/ml、倍增时间21.89 h、22.59 h;第10代为52.25×104/ml、52.73×104/ml和21.95 h、21.62 h,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结论:NBCS 20kGyγ-射线辐照后不影响BHK21细胞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9.
谈谈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中,利用BHK21传代细胞复制培养病毒,然后收集培养物将其灭活并配制成品是较常用的工艺流程.在该流程中,BHK21传代细胞制备质量、病毒的增殖复制、浓缩、灭活及产品均质乳化等是较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而影响或决定BHK21传代细胞制备质量有两个关键因素,即细胞的密度及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对实验室保存的已适应于鸡胚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株进行了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的接种传代,同时利用96孔微量多孔板培养BHK21细胞单层,并在其上测定NDV分离株的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结果表明:NDV分离株在CEF和BHK21细胞上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聚集、脱落,残留的细胞呈拉网状结构。NDV分离株在BHK21细胞上的TCID50为0.02mL 10^-6.75稀释的病毒液。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毒ERA株BHK21细胞上增殖并用电镜技术跟踪观察。结果发现除了有少量的目的毒外,还混有大量的痘病毒,经鼠痘酶标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鼠痘病毒。该病毒很可能是来自做复壮狂犬病毒ERA株毒力试验的小白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35-2041
为了研究牛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bIFITM3)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将表达bIFITM3的重组质粒pLV-bIFITM3和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对照质粒pLV-EGFP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系。用O型FMDV感染稳定细胞系,通过观察细胞病变、噬斑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评价bIFITM3对O型FMDV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bIFITM3与EGFP的BHK-21细胞系,bIFITM3表达后显著抑制FMDV感染BHK-21细胞,且抑制作用在病毒感染循环的早期阶段就已显现。本试验证明bIFITM3在FMDV感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为口蹄疫的防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肿瘤进行性位点2(TPL2)在仓鼠肾细胞(BHK-21)中对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影响,使用FMDV感染BHK-21细胞,通过qRT-PCR技术检测FMDV感染对内源性TPL2转录水平的影响;根据GenBank公布的TPL2基因序列(NM007746.2)设计构建TPL2的真核表达质粒以及设计并合成宿主TPL2的RNAi序列,利用脂质体方法转染BHK-21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TPL2在BHK-21细胞过表达和干扰对FM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FMDV感染BHK-21细胞后,TPL2转录水平显著上调;过表达TPL2能够促进FMDV在BHK-21细胞中复制,而下调表达内源性TPL2后FMDV的复制受到抑制,表明TPL2促进FMDV在BHK-21细胞中进行复制,本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FMDV与天然免疫机制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为TPL2的相关研究积累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旨在筛选适合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并利用该技术培养伪狂犬病毒。通过筛选市售的无血清培养基,以细胞形态、细胞活率和增殖倍数作为驯化指标,对BHK21细胞进行无血清驯化;对使用10 L和40 L生物反应器无血清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参数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筛选的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细胞进行伪狂犬病毒增殖测试。结果表明,市售培养基Ⅰ符合筛选要求,其培养的细胞形态比较均一,结团少,细胞生长2 d的增殖倍数为3.5倍,细胞活率在95%以上;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的最适参数为转速80 r/min、pH值7.2、DO 60%;利用该工艺技术培养伪狂犬病毒,当接种细胞密度为6×106 cells/mL,接毒剂量为0.3%时,48 h收获的病毒液滴度可达109.5 TCID50/mL。该试验实现了伪狂犬病毒的无血清悬浮生产,为其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靶向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shRNA转基因猪体细胞的抗病毒活性,本实验在成功培育转基因克隆猪的基础上,通过分离与培养转基因猪体细胞,对其shRNA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并将FMDV感染体细胞中,通过细胞病变(CPE)、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转基因猪体细胞抗FMDV活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猪体细胞基因组DNA中携带有靶向FMDV VP1基因的shRNA基因片段。与非转基因猪体细胞相比,接种FMDV转基因猪体细胞其出现CPE的时间延迟,细胞内病毒含量显著降低,细胞感染病毒36 h时,对细胞中FMDV VP1基因抑制效率为53.6%。表明该靶向FMDV shRNA转基因克隆猪体细胞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在体内评价转基因动物的抗病毒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细胞上病变特点、细胞病变时间及病毒增殖规律等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受试的各种细胞在PRV感染期间均能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不同细胞在病变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PK-15和ST细胞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间最早。TCID50测定病毒增殖力结果表明,ST细胞在病毒增殖传代中毒力保持最好,与原毒株毒力相当,为106.9 TCID50/0.1 mL。本试验结果表明,ST细胞是较适合于PRV Ra株体外研究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7.
对15批用低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与用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进行口蹄疫病毒增殖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在FMDV增埴指标上,LD50和TCID50无明显差别;低血清培养基比常规培养基病变时间短1h.  相似文献   

18.
O型泛亚谱系口蹄疫病毒cDNA感染性克隆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O/YS/CHA/05株全长基因组分4个cDNA片段进行克隆、拼接,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FMDV cDNA克隆pOKT7-OY/S/CHA/05.将线性化的pOKT7-O/YS/CHA/05在细胞外转录获得的病毒RNA转染BHK-21细胞,经培养可见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同时,将线性化的pOKT7-O/YS/CHA/05与含有编码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同样也观察到典型的CPE.对拯救的病毒进行RT-PCR扩增、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拯救病毒含有不同于亲本病毒的分子标记,即在病毒核酸的3 510位人工消除了Xba Ⅰ酶切位点.免疫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拯救出了FMDV.病毒生长比较试验表明,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本研究构建了O型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并获得了拯救病毒,为深入研究FMDV的致病机理以及开发新型疫苗提供了有效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对其细胞毒性、病毒灭活、吸附和增殖等进行体外抗病毒研究,从而研究其抗病毒效应。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Vero E6细胞上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其IC50为5.18mg/mL,TI为34.1。结果表明,灰树花β-葡聚糖能明显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PE效应,具有较好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O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感染性克隆,采用RT-PCR将O型FMDV OHM/02株全长基因组分为5个重叠的片段进行扩增,克隆至载体pUC57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pPO-1。将线性化的pPO-1与含有编码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出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对拯救的病毒进行RT-PCR扩增、酶切、测序,表明人工设计的分子标记Bam HⅠ酶切位点消失,排除了亲本毒株污染的可能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电镜观察可观察到病毒粒子,表明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OHM/02毒株全长cDNA克隆。病毒生长曲线表明,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复制能力和增殖特性相似。OHM/02株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拯救可为FMD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一种重要工具,可促进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